刘备我祖者,公众号也。运营者本姓刘,名黎平,年四十五,湖南籍,好国学,善文言文,广州日报国学版主编。每有热闻,必以古文记之,仿《史记列传》,通古今变,立一家言。世人闻之,惊其智绝,争相传颂,敬慕者十万有余。吾亦叹其奇,故趋而语之,言之妙哉,尽在斯文。



所谓牛人,必能他人所不能,会他人所不会,及他人所不及。“刘备我祖”之牛,不仅在于国学上的深厚造诣,能以文言文为当下热点事件立传,还在于文言文体当代《史记列传》几乎篇篇爆文,效果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当代版司马迁。


爆文

 

好评 

  

  

清博君采访了“刘备我祖”的主笔刘黎平,揭秘他深厚的“内功”怎样一步步炼成的,如何看待微信公号运营,爆火之下有着怎样的心声,对“刘备我祖”的未来有什么想法?


走近当代版司马迁,一起倾听来自牛人刘黎平的精妙分享。


 

“内功”修炼:一朝功成  十年蛰伏




细数他与古典文学的结缘,颇有一番历史渊源。

 

偶然结缘,兴趣萌生。


七八岁时,刘黎平偶然吟出“一群黄鸭游啊游,一只两只四五只”之类的诗句,得其父亲大力赞赏,骄傲的向周围人夸耀:我的儿子会作诗了。如此肯定对幼时的刘黎平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动力,他开始对诗词萌生了兴趣。

 

大约十一二岁时,刘黎平在家乡县城的书店发现一本《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他当时冒出一个想法:要把这些山水诗用散文的方式演绎出来。这个想法在2010年终于得以实现,彼时国学正热,他向领导建议开设国学专栏,领导慧眼识珠,欣然应允,从此得以浸润在璀璨夺目的古典文学当中。

 

名师提点,青春积淀。


高中时代的刘黎平,像千千万万为考大学而拼搏的莘莘学子一样,起早贪黑学习,焦头烂额背书,除了语文课上古文的学习,几乎没有时间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接触的第一本文言文著作《古文观止》,也只能在上厕所的时候匆匆阅览几篇。即便如此,作文成绩依旧出众,曾获作文比赛全校第二。

 

1991年考上师专,幸得恩师贺益德语重心长的提点:趁年轻,多读点《史记》、《孟子》等古典书籍,对你以后的发展会大有帮助。好在也不用再为应试而读,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学三年,《史记》、《孟子》、《聊斋志异》、《左传》、《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金刚经》、《无量寿经》这些史书都有通读研究,还有唐诗宋词原曲等。

 

十年沉寂,日积月累。



在家办公的地方


刘黎平小县城出身,大抵有些自卑。在《广州日报》做财经编辑的十年里,他这样形容自己的状态:垂头丧气,目光呆滞,表情猥琐,一动不动。主要的工作是“咬文嚼字”,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学会了快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十年间,他还常混迹天涯,在每个夜班的晚上,更新自己历史题材的连载小说,一百七十万字,叫做《一位史前暴君的笔记》,写的是一个表面强大其实内心脆弱的英雄帝王故事,每天四千字,目前还未完结。

 

同时,也在写《一个1971年出生的师专生这些年的经历》,阅读量一年之内达到一百二十万,粉丝也随之聚集。“这部书今年九月份左右要出版”,刘黎平透露。在天涯社区疯狂的码字,也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文字是否会受到读者欢迎。

 

厚积薄发,一朝功成。




机会只垂青已经做好准备的人。在报社有了自己的专版之后,刘黎平终于可以大展拳脚,近6年时间,国学版一个月4版,累计300期,210万字。在报社风生水起的同时,他也在自己的公号上写文章。

 

刘黎平终于厚积薄发,唐诗宋词元曲,文学名著流行歌曲等元素皆博采入文,古为今用信手拈来,考虑现代人的阅读体验,灵活融入诸多现代元素,比如《史记舒淇冯德伦传》中“卿卿可爱之人,终得真心来爱”化自《世说新语》“亲卿爱卿,是以亲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史记林丹李宗伟》中“性刚强,难调服”来自《金刚经》“其性刚强,难调难服”。

 

一篇文言文写就的《史记美美传》,刘黎平开始火了。随后他又展现洪荒之力,陆续写出了《奶茶传》、《王宝强婚姻惊变记》、《马容传》等多篇10万+的文言体爆文,从此平步青云,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文言文作家。


 

公号运营: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本来做这个公号,也不是为了盈利的目的,而是纯粹把他当作一个文集,这是我的初心。”刘主编坦言道。

 

那么,不为盈利,不做推广,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秘诀是什么呢?

 

 


关心阅读量,不刻意圈粉。

 

与许多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号不同,刘主编更坚持自己的初心。在他看来,粉丝打开率高,代表粉丝喜欢阅读你的文章,佩服你的才华,被人认可是很开心的,所以关心阅读量,会为了阅读量而“充电”,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也会关心自己的排名。刘主编提到,清博指数上有一篇名为《刘备一战成名》的榜单文章中,有段时间自己是第二十六名,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因为一方面感觉到自己已经被粉丝认可,被社会所认可,另一方面被这个权威的大数据机构所认可。

 

他不太喜欢朋友一见面就聊“今天谁的公号被封了”、“今天圈了多少粉”、“今天小号怎样了”等等之类的话题,而喜欢讨论原创内容的东西。也许正是因为对阅读量的关注,让他更加有动力坚持和提高自己的创作吧。

 

差异性原创,致力圈硬粉。

 

有些公众号有粉丝数三四十万,但阅读量经常过万都很难。但“刘备我祖”粉丝量十一万多,却有多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阅读量最低也是两万以上。比如一条不太讨好的《史记张自忠传》,阅读量也有两万八千多了,文章打开率可见一斑。

 

“只因为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靠的是什么?显著的差异性。在一千多万微信公号中,刘黎平是唯一靠写古文突破重围的人,辨识度比较高,其他公号不太可能写出这种类型的,即使写,其文章风格个性水平等也不尽相同,所以“刘备我祖”粉丝的忠实度和黏性来自于这种非同寻常的辨识度。


 

 

刘主编就是凭着自己横溢的才华、始终坚持初心和差异性原创的内容,聚集了一大批同样爱好国学、崇拜中华文化的粉丝,打破了自媒体“微信公号打开率低”、“红利期已过”的传言,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家人支持,温暖港湾。


刘主编的背后有两位默默无闻的女人,一个是妻子,一个是母亲。写的文章被全国这么多人认可,他的妻子和母亲都觉得很骄傲,同时也增加了部分收入“虽然比一个亿差好远”,刘主编调侃道。(好爸爸是怎么做的)




为了更好的支持他,妻子和母亲分担了全部的家务活,任劳任怨。家人的支持是最温暖的力量,当代版的《史记列传》也融入了浓浓的亲情呀。


 

名利不拒不求 荣耀奋斗共生

 

太史公司马迁辛苦数十载,通古今之变,一部《史记列传》,终成一家之言。刘主编也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如今当代版《史记列传》爆火,他对于名利和荣耀又是怎么想的呢?

 

前路久远,美名长传。


当清博君问道“将来是否会考虑全职做公号”时,刘主编随即否定,“至少暂时还没有”。微信公众号只是一种载体,前途尚未可知,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即使不做公号了,自己的名字还是能够在社会上延续下去。

 

 

对名利不追求,也不排斥。只默无闻的赚钱不出名,没意思;只大红大紫的出名不赚钱,太憋屈,让大家在对你才华的佩服和互动当众产生经济效益,名利双收才是最令人开心的。

 

风光在前,奋斗在后。


“很感谢领导对我的赏识和厚爱”,刘黎平由衷的说到。他现在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时间相对比较宽裕,可以在家里写,还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同事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他目前只负责国学版的写作,把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用现代的文章、现代城市人的眼光解构出来,每周一版。

 


 

每一位成功人士,不为人知的背后都有一部艰苦奋斗的血泪史。刘黎平曾经也是一枚很苦逼的小编,每天下午三点上班,晚上十二点下班。他有一种天生的忧虑和焦躁感,当大家进入香甜梦想的时候,他在论坛上码字,执着的为了检验自己的文字而辛勤耕耘。有了公号以后,还能做到工作和更新公号两不误。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生活中的刘黎平温和有礼,颇有儒家风范。在家庭中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总是轻声细语的对妻子说话,耐心解答孩子哪怕十分幼稚的问题。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结成文集,立一家之言”的初衷。

 

没有请助手,他通常是看到新闻马上搜集资料,再用文言文的方式写作,然后自己排版、预览,有时还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发布广告推广,细细琐琐,亲力亲为。

 

比如中国女排霸气夺冠之后,需要两三个小时写完,还要做软文推广的文章,最后在紧锣密鼓的节奏下,比赛结束了四五个小时之后才推出来。有人都是比赛刚一结束,就推出来了。

 

《史记·美美传》破10万+时,商业推广的性质必不可少。有广告主找刘黎平,他会接,但会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不让读者反感才是王道正道,这是他的底线。

 


   

“刘备我祖”目前商业价值节节攀升,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迷失自己。甚至开始冷静思考,自己有没有被热度冲昏头脑降低质量?是不是在被广告商“牵着鼻子走”?要不要减少发文频率多“锻炼”?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初心,才能到达更远的远方吧。”刘黎平说。

 

----------我发广告我骄傲----------


更多精彩,请关注!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


阅读原文可申请使用清博舆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