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如果在公众号上每天发布央视《新闻联播》的新闻内容,你觉得阅读效果如何?

 

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看好这种做法。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挑剔的受众早就习惯了娱乐化的咪蒙和papi酱,谁还会一条条地阅读严肃新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央视网的公众号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开辟了一个名为“三分钟速览《新闻联播》”的栏目,每天都会将当日新闻内容以图文的方式推送给读者。

 

效果出人意料:该栏目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获得众多粉丝的追捧,现在已经成为央视网公众号的招牌特色栏目。

 


数据来源:清博舆情(yuqing.gsdata.cn)

 

央视网微信近来在新闻类公众号中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媒体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

 

据了解,央视网微信最近正对其公众号实施大刀阔斧的改版,起步虽晚但改版效果着实令人惊讶。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央视网公众号的粉丝数量就暴涨15万,阅读数成倍上涨。

 

粉丝活跃度也显著增加,根据清博指数系统(www.gsdata.cn),目前央视网微信公号的等价活跃粉丝逼近10万。

 

数据来源:清博指数(www.gsdata.cn)

 

即使每晚接近凌晨才推送消息,也丝毫没有影响用户坐等抢沙发评论的热情。

 

 

 

此外,央视网高层更是雄心勃勃地计划未来两个月让粉丝数量翻一番。

 

那么,央视网公众号的改版到底有何秘诀,能使其在短期之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

 

 

新媒体定位:守住本色,突出特色

战略永远比战术重要。试水新媒体,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整合庞杂的资源,也不是制定详尽的计划,而是要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寻找到一个差异化的定位。换言之,就是在战略上要守住本色,并突出特色。

 

互联网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人人都是新闻的阅读者,同时也是新闻的生产者,所以才会诞生那么多的草根网红和意见领袖。表面看来,在移动互联网上媒体似乎已没有主流和之流之分,但实际上,传统媒体凭借其多年积累的口碑,依然具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权威性和传播力。

 

央视网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也是新闻媒体网站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在新闻信息上具有权威性,所以这就决定了央视网在做新媒体时,要充分利用“央视”这一“金字招牌”,处处体现专业性,凭借“权威”取得读者信赖,而非盲目模仿其他公众号的风格,一味迎合大众。

 

 

 

守住本色只保证了战略大方向上不会出现偏差,但并未解决差异化的问题,无法在众多同类新媒体中脱颖而出,所以最重要是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

央视网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是丰富的视频和先进的移动服务:视频生动形象,便于用户观看,而先进的移动服务则可以将视频与移动互联网完美结合,实现海量传播与互动。这才是其与同类新闻公众号最大的差异化优势。

 

央视网敏锐地利用了这个差异化优势,定位精准,有效地同人民日报等媒体公众号形成区隔。比如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各大新闻类公众号都有相关的文字报道与评论,然而南海情况错综复杂,通过一篇文章让读者熟悉前因后果绝非易事。

 

央视网则另辟蹊径,策划了系列短片《全息南海》,每集2-7分钟,将大量史实以及基于对事实的分析,通过“动画+解说”短、平、快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包括公众号在内的众多社交平台上广大读者,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引发巨大反响,单集视频总阅读量已达到625万,成为现象级传播内容。

 

 

形式内容的选择:用户视角选题,创新表达方式

选题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一直新媒体的难点。很多传统媒体在做公众号时,无视读者的需求,依然沿用过去的刻板严肃风格,单向灌输,枯燥无味,最终沦落到自说自话的地步。

 

孔子说:“情欲信,辞欲巧。”越是想让受众接受,产生共鸣,就越是要注意表达的技巧。“板起脸来讲道理”,在新媒体时代早已行不通了,尤其是对标榜个性的年轻受众。

 

选题时必须要理解读者想要什么,选择合适的内容,同时在表达方式上要用读者爱听且熟悉的语言,替读者找到事情的独特角度,帮读者认清当下的重大事件,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央视网在公众号选题上,坚持用户视角,没有墨守成规做“保守派”,也没有为博眼球做“标题党”,每天发布多图文里的新闻,都是在网上精心筛选并严格鉴别的高质量新闻,内容涵盖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和娱乐等,与读者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10月20日央视网微信头条发布老红军讲述长征之路,用纪录片致敬红军老战士,在这个全民段子手的时代,没有刻意跟风,不随意追求热点,坚守媒体人的情怀与责任。

 

9月24日至10月11日,央视网围绕中央全面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推出4集“有事@深改组,组长是咱总书记”系列短视频,一经推出便得到网民认可,被百余家媒体转载,为什么会火爆全网?

 

看看央视网这篇微信的标题就明白了“如果再也不能愉快地吃辣条,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现在辣条就是食物届的网红,央视网将深改与“食品安全”作为切入点,以热门食物举例,将深改组提出的政策细节直接关联到人们的食品,结尾附加深改组科普知识,配合微信极具特点的文字和排版,在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取得了理想的传播信息与引导舆论效果。网友评论认为“内容严肃,表达活泼,很不错”、“深改组这么报道很接地气”、“央视网好萌,关注关注,国家做了很多努力但记得要让我们知道啊”。

 

其实,央视网在公众号表达方式上的创新的尝试还远不止于此。

 

前些日子在杭州举办的的G20峰会,央视网大胆制作了颇具美国漫威风格的动漫短片,央视网微信将这条视频编撰成为一篇漫画风格的文章,在形式上做出创新,平常新闻看腻了?那就看篇文章吧,所以这条点火着中二之魂的微信文章发布后,网友们纷纭疾呼:“这不是我们认识的央视”、“你们出连载吧,我一定会追!”

 

形式内容上的不拘一格,使央视网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开辟了新的阵地,在传播信息与引导舆论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

 

央视网的野心不止于此。在全力创新公众号表达方式的同时,央视网在直播领域也做得风生水起。

 

早在2013年8月,央视网就与成都基地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达成了直播合作,上线了全球唯一24小时多路直播大熊猫的平台——iPanda,时时直播熊猫们萌萌的镜头。

 

此外,为了更好的宣传中国文化,iPanda还承担了部分外宣功能,在facebook上的专属账号已圈粉五百万,熊猫宝宝让很多外国网友大呼“so cute”(真可爱)。

据了解,央视网微信公众号马上将推出包括熊猫频道在内的24小时各类直播栏目,方便大家随时关注我们国宝的一举一动,相信他们会给无聊或繁忙的你带来很多快乐!

 

运营技巧的综合运用:优化细节,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新媒体除了要打好定位、做好内容选题、创新表达方式外,还要注意优化每一个细节,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打开央视网公众号,就可发现其在运营细节优化上的用心。


比如,提高易读性和悦读性。所有图文消息都采用风格统一编辑器,在文章内形成固定模块,重点语句标红以方便读者掌握关键信息,在文末还组合多个新闻来源,进行稿件的再加工,使央视网的微信文章具有较高识别度。

又比如,增强粉丝粘性。通过引导语等方式合理引导公众号粉丝留言,加强与粉丝的互动,以提高粉丝粘性。在留言后方加入值班小编名字并及时回复网友评论,用人格化的方式拉近了央视网公众号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显得更亲切。

 

再比如,一切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优化菜单栏。开辟直播栏目,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跟进国内外重要事件的直播;开辟“搜往期”菜单,免去读者点击进入名片页查找历史消息的麻烦;每日更新联播速览栏目,让准备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学生党可以按照日期寻找新闻精华……

类似对细节精益求精的坚持随处可见,在此就不赘述了。

总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传统媒体人在坚守固有优势阵地的同时,只要能改变思维,创新手段,处处用心为受众着想,就能在新媒体的广阔天地有所作为,创造出更多优质内容,撬动舆论场,影响人民大众。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