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舆情年度盘点

清博舆情出品

此为第二篇

2016年,我们目睹了北三院产妇死亡所引发的巨大争议,和湖南医护孩子被患者尾随砍伤的惨剧,见证了“丢肾”“纱布门”的新闻反转,以及陈仲伟医生逝世所激发的医疗舆情反弹。回顾2016年重大医疗卫生舆情,通过客观数据选出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情绪最激烈的十件大事,宏观解读2016年度医疗卫生舆情特点、潜在风险及应对建议、解决方案。

通过清博舆情系统(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对“医患关系”进行监测,发现负面情绪占比32.41%,明显高于正面情绪,舆论对医患关系仍多持负面态度,而中性也占据较大比例,高达47.66%,说明公共讨论中尚存理性一面。

从媒体分布来看,微博仍然是医疗舆情的主要讨论场所,占比44.49%,微信自媒体作为平民话语的第二战场,占比27.48%,网页占比也高达到23.91%。

提及热区图显示,山东是网络讨论中提及最多的地区,主要源于近期山东潍坊“纱布门”引发的轰动性讨论,以及山东非法疫苗案产生的舆论回荡。

舆情总结

暴力伤医成负面示范,社会戾气促医闹不断。暴力伤医的本质及背后,仍然是一种“暴力行为”,而类似的负面事件经媒体大肆宣扬扩散后,引来的除了网络舆论大范围的谴责之外,对部分未成年人而言,更形成了负面的示范作用,正如微博网民@小裴_Lidia 所说,“无良媒体为博眼球,断章取义报道负面新闻,舆论被误导,真相却被一波波医闹掩盖,尤其是负面的示范效应让医患矛盾日益加剧。”

此外,近些年,我国网络戾气不断加剧,且呈现出罔顾事实、漠视生命,缺乏法治观念、践踏法律,行为极端,易被煽动,群体极化,有暴力倾向等表现和特点,此种情况下,媒体的过度报道,网络传播的无节制、无底线,致部分信息混乱,网民情绪在社交媒体上相互集结,彼此煽动,最终医闹不断。

医护反成弱势群体,联盟对抗已成必然。都说病人是弱势群体,但是在蛮不讲理,动辄出手伤人的少数患者面前,医护群体俨然更处于弱势地位。10月8日,@财经网 报道称,“贵阳市贵航三00医院急诊科,3名男子在医院就诊时,殴打急诊科的孙医生。孙医生使用防狼喷雾剂自卫,但头部、背部、腰部仍被打伤,初步诊断为脑震荡、左肾挫伤、多处软组织挫伤。”有微博网民对此评论称,“真是社会的悲哀,一个‘救死扶伤’的伟大职业,上班居然要带着防狼喷雾进行自卫。”

眼看暴力伤医事件愈演愈烈,网络医护群体形成联盟对抗已成必然之势。而山东潍坊“纱布门”一事便成为“医疗自媒体联盟”成立的源头,该组织的成立,旨在直面我国医患关系,传播医学健康知识,及时准确科学发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0月29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指导,包括微博大号“烧伤超人阿宝”、“白衣山猫”等82家个人自媒体,34家机构自媒体(以小编名义加入)组成的“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在江苏南通宣布成立。这一群体汇聚了国内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医疗自媒体,总粉丝数量接近2亿,影响巨大。

 

媒体应充当粘合剂,重建医患互信体系。近年来,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几乎到了“谈医色变”的地步,事件性质从闹事逐步升级为殴打、残杀。我们难以看到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真心关切病人、病人感恩医生救治的故事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事实上,这种不可弥补的矛盾裂痕也可能是拟态环境所制造的一种社会印象。

通常来说,社会性新闻报道的选题会偏向负面题材,一是为了满足公众对负面信息的偏好,二是表明媒体在反映社会问题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在百度搜索“医患关系”,从搜索结果首页看到满屏的负面信息,《中国式“医患关系”谁之过?》、《医患关系一直恶化下去会怎样?》。

部分媒体着眼社会现实,为民发声的初衷固然值得肯定,但是一味报道恶性伤医事件、暴力医闹、无德医生,不仅不能切实解决问题,反而会冲抵正常医患之间的互信机制,导致人心惶惶,互相戒备。

事实上,医患关系更倾向于一种合作关系,互信基础、良好沟通是建立合作关系的根基。相比死守负面新闻,医患关系正能量的传颂更能从合作意识上发挥良好效果。

11月6日,网友“我是小女生2016”上传秒拍视频,视频显示一位老人反复询问对方是不是蒋医师,蒋医师也不厌其烦地回答,一来一回足足问了17次!9日,@无锡发布 发博称“这样的医生暖到人心里”。清博舆情系统(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

之后,@央视新闻、@凤凰卫视、@新周刊等主流媒体纷纷发博点赞。14日,“人民日报”推文《回答同一问题17次!这名超耐心的医生火了》,介绍了这位耐心的蒋益君医师,获得了10万+阅读,7212个点赞。截至发稿前,该视频播放量达755万次。

目前看来,蒋医师的好人好事是网友经自媒体平台发出,后由地方媒体及主流媒体转载,引发集体点赞。从效果来看,对医患对立情绪的消解具有显著效果,因此主流媒体应承担社会润滑剂的作用,挖掘医患关系的正面典型案例,传递社会正能量,重建医患互信体系。

扩展沟通协商通道,组织分流医生压力。沟通可以化解矛盾,交流可以疏解情绪。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位医生无法同时兼顾众多的复杂病情和患者情绪,悲痛的患者家属无法寻求合理的及时有效的疑问解答和情绪疏解通道,总体来说有一部分是沟通机制的问题。

医学界有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面对生老病死,更多的时候医生只能尽力而为,面对患者和家属,从医学层面和精神层面给予释惑、安慰是医生能给予的最大帮助。

文章《医患沟通中的六个“说不得”》,指出六句容易激发医患矛盾的用语,“不知道”“这事不归我管 ”“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晚了,怎么不早来 ”“不是做了检查了吗?”“你说什么我听不懂”,可以发现冷漠、仓促了事是医患沟通中要极力避免的,体贴关切、耐心尽责是降低冲突风险的要义。

在现有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个人的能力十分有限,有关部门应该设立专职人员安抚重病患者及家属、解答其医学疑问、提供后续事宜的帮助。医院也可以和社工组织、医疗体系志愿者进行合作,扩展医患关系的沟通协商通道,一方面可以分担医生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一方面可以为患者提供多种反馈方式,第三方的介入可以压缩患者的负面猜忌,防止情绪积压造成的暴力行为。

 

想加入清博医疗大数据群的朋友,可长按下方二维码直接进群,或加清博小舆(qbxy001),回复“拉群,清博医疗大数据群”便可成功进群。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