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韦尔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中指出,宣传是通过故事、谣言、报导、图片以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进入读图时代后,图片成为舆情信息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图片除了辅助文字还原事实,还在哪些方面促进了舆情的发酵呢?

冲击力图片渲染严重态势,激化舆论情绪。舆论场中流传着一句话,即“无图无真相”,在部分人看来,图片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充当着“证据”一说,往往也成为舆情爆发的“燃点”,如邢台洪灾的爆发与女演员徐婷之死。

邢台洪灾因网络流传的多组水灾中的遇难者照片引发,后相关图片在微博疯狂刷屏,尤其是图片中的遇难孩童,“年幼的尸体仰卧在泥泞中,四肢僵硬地指向天空,洪水冲掉了他身上的衣服,全身的皮肤已经被洪水浸泡的发白且膨胀了起来”。相关照片具有较大的视觉冲击性,渲染出洪灾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的严重性,引发网络舆论高度关注及同情,激发了舆论的负面情绪,且不断扩大。

而演员徐婷之死,也因其生前年轻貌美的图片与患病后,手臂被细菌感染腐烂、骨瘦如柴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手臂腐烂的照片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引发了较大的舆论漩涡,促使此事瞬间引爆舆论场。

因此,今年6月我国南方被暴雨侵袭后,网络大V@安崇民 便呼吁,“【真诚建议】网友请别发暴露无遗灾难图片,也请网友别跟帖转发。事实残酷可以想象,请从救援角度、亲属角度予以体谅!我从大地震灾难指挥部亲身经历、也就是新闻舆情应对经验出发。”

 

选择性图片制造“真实”谣言,加剧社会矛盾。今年8月,一张“领导在阴凉处慰问烈日下的环卫工”的图片引发了一场舆情,多家主流媒体发文质问相关领导“摆的什么谱?”“阴影下的‘领导慰问’是在拷问谁?”甚至有网络大V发博称,“如此场景充分展示了官威、官风、官气,也展现了人民公仆与国家主人公的地位等级。那么,这些官员的行为意图,到底是在愚弄谁呢? ”微博舆论场中,网民的质疑声也不断增多。

后涉事单位南昌市青山湖区城管委某主任回应称,“这个慰问活动是由城管委等单位组织的,持续时间只有5分钟。活动开始时,领导旁的一排桌子是被太阳照到的,没想到被人从另一个角度拍成这样。不希望大家把这张图片‘无限放大’”,并对现场环卫工人及爱心企业、网络舆论表示诚挚歉意。

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网络舆论及相关事件的发酵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和场所,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网民恶意上传的部分“虚假图片”一经发酵后,便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不仅制造了谣言,降低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全景式图片展现地理全貌,加速舆情升温。对比语言的苍白无力,图片的传播更具真实性、冲击性。尤其是部分全景式鸟瞰式图片,让人一览无余的同时,更显示出相关舆情的严重性,给人一种急迫感,加速了舆情的不断升温。

今年夏季,南方、北方的水灾均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微博舆论场曾流传着武汉中南地铁站被淹,洪水不断流向地铁口的图片,及武汉新华路体育馆被淹,体育场中央盛满洪水。相比全景式照片,局部照片无法展示事实全貌,可能被认为是特例,且缺乏震撼性。

 

直到后来,利用无人机拍出的全景式照片引发强烈热议,舆论纷纷表示,“之前看局部照片,还以为是某些地方地势较低所致,现在看来,与地势无关,与洪水的大小有关啊!这局面,实在是太惨了!”

从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对“暴雨”进行监测,时间为7月6日10时至11时,舆情如汛情,微博、微信的信息发布图如同一张汛情地图,全国汛情一目了然,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是重灾区。

热门主题词,“长江”“水位”是网民关心的首要水灾指标,“湖北”“安徽”“中下游”是暴雨侵袭的主要地区。

 

主题性图片明确中心思想,引发全民传播。热点舆情的迅速蔓延往往因为有一个非常集中明确的诉求或主张,可以成功戳中广大网民的同理心,引发病毒传播,快速结群形成舆论共同体。而图片作为一种简洁直观、表意明确、兼具视觉冲击力的媒介形式,在传播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南海仲裁案期间,@人民日报 首发图片“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建立微博话题#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迅速引发全网跨平台、跨圈层传播。目前,该微博话题阅读量超64.6亿,讨论量达837.4万。鲜红的中国地图明确表达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简洁明了的文字近乎一句口号,果断唤醒了全球华人的爱国情结,可谓2016年最热的舆情图片之一。

 

不完整图片遵循信源立场,涉嫌操纵舆论。管中窥豹是信息谬误的常见错误之一,主观层面源于信源在认知上的偏见、片面以及不可回避的立场问题,客观层面表现为片面性描述文字或不完整的图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

传播学领域有一张著名的图片用来解释媒体如何通过图片进行舆论操纵,见下图。截取左边可以解释为士兵虐待俘虏,截取右边可以显示士兵友善对待俘虏,同样的图片经过裁剪可以表达完全对立的意义。有人指出完整图片中枪口和脑袋不在同一平面,大家以为的真相其实是另一个媒体设置的“陷阱”。

图片是客观现实的影像记录,是媒体报道的事实依据,但是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深入各个细节,也早已是街头巷尾人尽皆知,越真实的可能也是最不真实的。微博网民@韩公子HSH 总结:“媒体想让你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样的图片;媒体想让你听到什么,你就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当然,选择性剪裁图片、拍摄图片虽然是媒介组织巩固自身立场的手段之一,但是当下自媒体的发展及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试图通过图片操纵舆论也非易事。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