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舆论娱乐化现象泛滥,这种现象与经济、文化、技术以及人本身的身心需求不无关系,并且极易导致群体极化,挤压网络公共空间,撕裂官民关系。

 

网络舆论娱乐化现象


11月27日,银监会一名43岁官员不慎摔倒后去世,由网民评论不难发现,网络舆论娱乐化现象明显。

 

 

使用清博舆情(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监测系统监测关键词“官员 摔倒去世”,情感属性图显示,网民情绪以负面倾向为主,占比67.50%。

 

 

上述事件中,网友对逝去的生命非但不表达同情与哀悼,或追寻事件的真相,反倒先将事件或当事人戏谑一把,娱乐一把。

 

在加上近期,从王宝强离婚到张靓颖结婚,再到林丹出轨,各大媒体均大肆报道,使其成为全民娱乐的网络谈资。可见,当前网络中的娱乐化心态和网络舆论娱乐化现象不断蔓延,且愈演愈烈。

 

网络舆论娱乐化原因


网络以年轻群体为主,生活环境蕴养宽松心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

 

年轻人伴随着网络而生存,关注的话题比较轻松,语言风格也比较活泼,这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家庭收入逐步提高不无关系,经济的相对宽裕、生活的相对富足也蕴养了网民宽松的心态。

 

互联网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结合,为网络舆论提供了娱乐化的土壤。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我国。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解构一切,娱乐化一切的思想也在互联网上蔓延。

 

而互联网的特性使得它打破信息垄断和话语垄断,人人都有麦克风,为网民言论在互联网上消解权威、戏谑一切提供了可能。后现代主义和互联网可谓天生一对——其结合为网络舆论娱乐化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网络娱乐化的成本。互联网技术具有易得性,网络操作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发个笑脸、发个评论、发个视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没有任何技术障碍,使得表达渠道畅通无阻。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的匿名性降低了舆论娱乐化的成本。这些技术因素都使得舆论娱乐化成为可能。(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

 

网络媒体除能提供娱乐,还能满足部分人的精神需求。提供娱乐,是媒体的四大功能之一。网络作为媒体,也承载了提供娱乐的功能。让网民在网上“玩”,是网络的“天职”。而“玩”,既可以发泄情绪,又能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在网络匿名性和彼此关系疏离的现实中,使网民找到网络身份的认同感和网络化生存的安全感。

 

网络舆论娱乐化危害


网络舆论娱乐化可能导致群体极化。以“我爸是李刚事件”为例。李刚的儿子校园撞人后,本来是一件刑事案件,但有网友将此事件发至论坛后,却引来了网友的造句大赛——“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老夫聊发少年狂,我爸是李刚”、“试问卷帘人,却道我爸是李刚”等等,网友的评论掀起了娱乐的狂潮。这种声浪的持续极易使事件在一定时期内发酵升温,导致群体极化甚至群体事件的发生。

 

网络舆论娱乐化挤压网络公共空间。互联网络形成了公共空间,提供一个公共商议的场所。而网络是网民对当前热点问题的意见和看法的表达渠道,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然而,网络舆论娱乐化的蔓延,媚俗、庸俗内容充斥网络,极大地挤压了网络公共空间,分散了网民对于政治、经济严肃问题的注意力,渐渐培养出一类对国家政治冷漠的群体,同时也使社会偏离理性发展的轨道。

 

网络舆论娱乐化易撕裂官民关系。当事件发生时,网民倾向于先娱乐一番,尤其涉及公检法、教育、环保、卫生等民生事件时,政府与公职人员往往动辄得咎,评论中充满嬉笑怒骂、吐槽调侃,极易撕裂官民关系,增加社会压力和风险。

 

想加入清博舆情朋友圈微信群的朋友,可加客服号清博小舆微信号(qbxy001),回复“拉群,清博舆情朋友圈2群”便可成功进群。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