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形象被“黑”,一提到某个城市,人们头脑中就马上反应出来该城市的负面印象。有的城市负面形象古已有之,流传至今,有的在上个世纪就形成,有的在近几年的热点舆情事件中形成。

 

城市负面形象形成时间和来源


古代已形成,流传至今。一说到湖北,许多人头脑中马上反应出来一句话——“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可以追溯到明朝,起初是用来形容明朝宰相张居正的。

 

据记载,张居正,湖北荆州人,明朝首傅(即宰相),万历皇帝的老师,办事精明能干,人们给了他一个“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称谓。现在,这句话被不断泛化,多指湖北人很狡猾。

 

上个世纪再次演变,人们口口相传沉淀。许多城市负面形象是在上个世纪逐渐形成的,人们口口相传,城市形象逐渐沉淀。例如东莞由于一些自然、经济、地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近些年被不少人质疑为“性都”。

 

又如其他部分城市,也因某些“地域特色”而被赋予“别样的称号”,首都—“首堵”,昆明—“春城”等等,这些称谓都是人们口口相传逐渐沉淀下来的。

 

近几年形成,因负面事件被贴标签。近几年来,因媒体对负面事件的报道,使得某些城市被贴上负面标签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从2011年开始,网民对雾霾的认知逐步成熟之后,每每提起雾霾,人们总是会想到北京,甚至还发明了一个和雾霾有关的词——北京咳。

 

又如2010年,美国《时代》杂志用“鬼城”来形容一些人口密度极低、房地产泡沫严重的城市之后,鄂尔多斯市“鬼城”形象便被迅速传开来。(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

 

类似事件还有青岛——天价大虾,河南——偷井盖,丽江——约炮圣地,哈尔滨——天价鱼,福建——莆田系医院等等。这些城市负面标签的形成都是因负面事件发生后,经媒体报道,被人们所贴上的。

 

城市负面形象形成原因

 

个体利益被触动,坏事传千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济往来和生活接触难免会产生摩擦,当个体经济利益被触动和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人们往往会将个体行为指代整体,甚至升级至整个城市的人,负面形象由此形成。

 

城市发展出现“城市病”,众口铄金。负面形象并非无中生有,在城市发展中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一系列“城市病”,公共利益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导致众口铄金。

 

媒体是标签传播“快车”,坏形象不胫而走。不管是关乎一己的小事,还是关乎公共利益的大范围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往往迅速传播开来。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使得人们对城市负面形象人人得而诛之。在自媒体时代,网络大V大多为社会精英,他们拥有更多话语权,传播“标签”的“效果”更好。网络自媒体中人人都有“麦克风”,千夫所指,城市负面形象便不胫而走。

 

扭转城市负面形象的措施

 

针对性解决问题,抹除形象“污点”。问题的出现是舆情产生的根源,将问题解决了,舆情也就没有存在的根基。涉事单位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有效抹除城市形象“污点”。

 

市民诉诸法律,打响形象“保卫战”。今年4月起,新浪微博网友@胡伟Hovi屡次在微博上发出针对河南人的不当言论,河南市民井长水因此一纸诉状将胡伟告上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

 

后《大河报》以《辱骂河南人的胡伟,你妈喊你回家收法院传票!》为题对此事进行整版报道,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此事至今没有下文,但市民为了城市形象诉诸法律,已经打响了“保卫战”。(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

 

借助重大活动,擦亮城市“名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自2010年起鄂尔多斯已成功举办三届国际那达慕大会,在赛事活动中,全国各地及国际友人纷至沓来,亲身体验城市面貌,发现这座城市实际上颇有人烟气息,且规模不小。

 

鄂尔多斯借助此次重大活动展示城市面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擦亮城市“名片”,让人们用实际感受矫正了媒体报道的“鬼城”形象。

 

想加入清博舆情朋友圈微信群的朋友,可加客服号清博小舆微信号(qbxy001),回复“拉群,清博舆情朋友圈2群”便可成功进群。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