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舆情年度盘点

清博舆情出品

此为第八篇

2016年舆论场环保舆情不断,环保主题涉及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垃圾处理、空气污染、农村环境等,地域覆盖面广泛,东起浙江、南下广东、西至陕西、北到北京。回顾2016年重大环保舆情,通过客观数据选出影响力最大、情绪最激烈的十件大事,宏观解读2016年度环保舆情的传播特点、潜在风险及解决路径。

 

舆情总结

舆情地域性特征突出,环保意识停留“利己主义”。相比名人舆情、涉警舆情,环保舆情的热点有限,难以形成社会热点,受到全国范围内的舆论关注。舆情地域性明显,即事发地网民的参与度极高,而其他地区的网民讨论较少,信息发布呈现集中高热化。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监测“成都雾霾”,发布热区显示四川是信息发布量最多的地区,同一时间受到雾霾侵袭的北京第二,其余地区的发布热度相差甚远。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舆情地域性特征突出一定程度可以说明多数网民的环保意识停留在“利己主义”层面,只关心个人周边的环境污染,鲜少关注全国范围的环保新闻,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其实,生态环境中的水、空气等都是互相流通的,环保一直是一个全国难题甚至是全球性的挑战,民众应该立足于宏观视角,齐心协力构建并维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舆情焦点交叉贯穿,加深环保舆情复杂性。环保舆情能触动网民内心,多是因为这些舆情事件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水、土地抑或是空气,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网民在同理心的作用下,均会格外关注。

此外,环保舆情的发生多伴随着各种复杂的舆情因子,部分舆情甚至呈现出环保舆情、校园舆情、群体性事件、民生日常等多种情况出现,如“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便属于校园舆情下的环保舆情,而“湖北仙桃抵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则是环保舆情下的群体性事件,“疑似水体污染致北京部分超市活鱼下架”则属于环保舆情下的民生日常。

生存威胁引爆舆情烈度,反思经济飞跃的代价。随着人类无底线的采掘自然资源,无视化工品对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恶化,水、土地、空气和食物等这些基本生存需求逐步被污染破坏,向人们的生存底线提出了严峻挑战,由此产生的环保舆情烈度异常高涨。毒地、污水、死鱼、绵绵不绝的雾霾,无处不在的污染物,无人能幸免,也没人能平静以待。

环境的污染和社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不无关系,煤电厂让千家万户的灯亮了起来,也对空气产生了一定污染,技术成本的限制使不少企业达不到政府排污要求,只能牺牲周遭环境为代价。不少网民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内在逻辑,经济学教授@王福重 表示,“忍受雾霾,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最终优良的先决条件。先污染后治理,先变脏而后才能变干净,是铁律。”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监测“环保”,时间段为16日15时至17日10时,热门主题词中,“企业”“公司”“经济”紧挨“环保”,说明在网民对环保的认知中,经济发展、企业责任对环保问题具有较大影响。

 

文章类型以经济金融为主,环境、汽车等为辅,舆论主要从经济层面讨论环保严峻形势的形成和解决。

多元主体责无旁贷,着力加强环保宣传和行业监管。部分地方民众、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轻视,是导致我国治污效果不明显,且存在差异化的显著原因。于部分民众而言,环保意识不足,一时兴起参与环保,缺乏长期良好的环保习惯;于个别企业而言,在逐利心理下,夜间排放,置国家治污政策于不顾,顶风作案;于少数政府部门而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视或纵容企业排污等,均是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阻力。

因此,增强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及环保工作常态化的执行,直面重点问题严查彻查便显得尤其重要。此外,还可以尝试利用新媒体讲好环保故事,注重环保工作意义宣讲及季节性环保问题早设议程,主动出击掌握舆论话语权等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环保观念。

想加入清博舆情朋友圈微信群的朋友,可加客服号清博小舆微信号(qbxy001),回复“拉群,清博舆情朋友圈2群”便可成功进群。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