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琳哒是我 爆料丽江打人事件,使丽江陷入形象危机,新闻后遗症下丽江成为舆论场中心,类似打人事件不断被爆料,2月5日丽江游客餐厅催饭被辱骂再度引发舆论热潮。回顾多起丽江打人事件,发现失衡、扎堆、反转、割裂是此次舆情关键词。

事件简述

女子丽江旅游遭毁容

1月24日至25日,@琳哒是我 在丽江旅游遭遇毁容一事刷屏网络;25日晚,网民@追梦少女乔 发文自称是其中一名肇事者的女友,指出被打女子挑衅在先;稍后,当事人回应,“我真的没有骂过丽江”。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超1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监测“女游客丽江遭暴打”,时间段为1月25日12时至14时50分,不到3个小时相关信息量破万,其中相关微博数达到9261条。

 

注:图片来自清博舆情移动端

注:图片来自清博舆情移动端

 

情绪图显示,负面情绪异常高涨,达到78.43%,舆论场充斥着对施暴者的愤怒、谩骂甚至是要求“人肉”,以及对丽江旅游强烈的抵制情绪。

 

 

注:图片来自清博舆情

注:图片来自清博舆情

 

2月4日晚,@瀛台茶叙 再次通过网络爆料他及家人在云南丽江昭庆村“快活林”餐厅就餐时,与店主及服务员发生纠纷,后遭到店主文某等人殴打。6日5时52分,新晋博主@丽江快活林饭庄 发表声明和26秒视频,指出被打者出言不逊、态度恶劣在先,并承认打人过错,愿意承担相应后果。

 

舆情特点

舆论深陷地域性攻击,连锁反应激活破窗效应。自1月24日“女子丽江遭暴打毁容”一事引发较大反响后,因此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网络上开始出现连锁反应,各类涉丽江旅游的负面新闻相继出现,网络大V@中青报曹林  称该现象为“新闻后遗症”、“扎堆效应”,“估计一段时间公众都会聚焦丽江。”

果然,1月26日,@河北新闻哥 便爆出“石家庄小伙2015年在丽江面部被砍骨裂,一年后未获一分赔偿”,“郑渊洁质疑丽江收古城维护费”在传统媒体及部分网络大V持续关注、追问下,事态不断扩大,2月初,网络又爆出“丽江游客在餐厅被殴打”,再度聚焦了大量的舆论目光。

破窗效应下,网络曝光的丽江旅游乱象成了部分网民情绪发泄点,网络上兴起一股“抵制丽江游”风潮,部分舆论甚至陷入了地域性攻击,以点带面持续攻击丽江,有网民表示,“丽江不再是‘旅游圣地’,早已变成了‘黑地’”,还有部分网民通过段子调侃“想和你去丽江,来一场说死就死的旅游。”

 

 

网民坚信单方意见,舆论失衡不容理性思辨。无论是“女子丽江遭暴打毁容”,还是“游客在丽江餐厅被殴打”,事件当事人均通过长篇微博,血泪控诉当地治安管理问题,大量不明事件真相的网民在声泪俱下、惨烈的图片刺激下,会在心理及情感上更加偏向弱者一方,且坚信当事人单方发布的信息和意见。

尤其是“女子丽江遭暴打毁容”一事中,当事人@琳哒是我 通过微博质疑涉事警方处事态度,90日后鉴定伤情不合理,官方通报中对“抢劫”不调查,并留有“遗书”等言论,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舆论对涉事地区警方的质疑,及对当事人的无限同情。

 

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当事人发布的言辞来辨明是非对错,此种失衡态度不利于理性言论的扩大及事件真相的早日澄清。

 

网络大V@千钧客 在文章《丽江舆情观察︱面对舆论误导,为何容不下理性“洗地”?》中也明确提出了此种看法,他通过理性分析事件中被歪曲的10个焦点,试图劝告网民,切勿“想当然,应从公平正义出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该文章短时间内获得了23万+的阅读数,900+的转发评论数,一定程度上为后续舆情的发展,提供了理性思辨的土壤。

 


舆情疑似反转迷人眼,难以撼动舆论制高点。丽江多起旅游事件均为当事人通过微博爆料,一家之言往往具有较高的反转风险。一夜爆红的丽江旅游遭毁容事件,25日晚一度因@追梦少女乔 的博文疑似出现反转;无独有偶,2月4日晚爆料的丽江游客餐厅催饭被辱骂事件,6日也受到店家老板@丽江快活林饭庄 “完整真相”的质疑。

 

 

疑似反转的舆情让人联想起哈尔滨天价鱼事件,部分网民质疑此为店家公关手段,尤其是视频的不完整性引发一定争议;此外,@追梦少女乔 的反转爆料也被认为是自编自导蹭热点、编造事实挑拨舆论。

受害人先于店家和警方发声,被打者伤势严重的冲击画面、旅游乱象积压的负面情绪、身在他乡无依无靠的弱势共鸣使爆料者成功抢占舆论制高点,“打人”这个不争的事实成为最核心的舆论诉求。反转的舆情虽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民对受害人的同情和声援,但是丽江频现结群打人的事实仍持续遭到舆论诟病。

 

官方通报与网络割裂,事实不明导致舆情持续发酵。对于近期多起丽江打斗事件,丽江警方迅速反应,@云南丽江警方、@丽江古城警方 分别在2日内进行了相关情况通报。

 

但是官方通报缺乏事实细节,对舆论纷争没有起到释疑解惑的正面作用,事件前因后果仍然不明,道德和法律上的是非黑白也没有定论,网民仍然处于迷雾森林一般,尤其是网民的疑似反转爆料,更让寻求真相的网民不知所措。网络大V@韩东言 评论“警方对本案的通报不成功,与网络非常割裂,这也是本案引发舆情发酵的基本原因”。

 

 

此外,官方通报还应超越应急层面,具有公开报备的意识。近期丽江成为舆论中心,随时成为众矢之的,当地警方在舆情警觉性下应加强行政管理、落实监察责任。

 

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严查不法商家,肃清丽江旅游乱象;一方面强化政务公开,对非保密的巡查结果和案件进行网络公开,不仅可以展现当地警方的积极作为,还能抢占第一话语权压缩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

 

想加入清博舆情朋友圈微信群的朋友,可加客服号清博小舆微信号(qbxy001),回复“拉群,清博政商民情大数据3群“便可成功进群。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http://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