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饿了么30人群殴美团视频流传网络,截至目前,播放量达989万次;312日,多名饿了么送餐员与面包车司机等人斗殴视频被上传至网络;315日,媒体报道外卖餐厅在公厕开店,送餐员劝消费者不要点41日,@新华网 发文《北京警方破获假冒送餐员实施诈骗案件》,多家媒体称外卖平台招聘存漏洞,男子3天诈骗171万多元,外卖舆情再掀热潮。

 

在舆论的质疑声中,饿了么采取了系列措施回应民众关切。《法制晚报》报道,326日,饿了么率先对在京送餐电动自行车进行编号挂牌,实行一车一码、一车一人统一标识管理,规范管理送餐车,方便公众监督,若送餐车出现交通违法情况,交管部门可根据编码向对应外卖平台公司进行追责。

 

33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饿了么宣布联合第三方全面质量保障服务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推出流动食品快检车,对平台商户实施线下抽样检查,检测项目包括食物微生物、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质等。

 

即便如此,外卖行业的网络口碑仍有待提高。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2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监测外卖,时间段为41日全天,情感属性图中负面情感占比35.74%,超过三分之一的负面口碑说明企业服务品质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01.png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发布热区图显示,广东、北京、四川、湖北是外卖相关信息发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公开资料显示,上述地区因经济、人口、饮食质量等原因也是外卖行业消费规模较大的地区。

 

02.jpg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外卖行业乱象是行业扩张、监管执法困难的缩影。外卖行业的不断壮大吸引了一大批非专业人士、临时务工人员或自由小团体的加入,导致外卖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据了解,外卖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外卖送餐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且兼职人员不在少数,这无疑为消费者、餐饮行业乃至社会健康带来隐患,也因此成为外卖企业调整改善的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不断进入市场的黑作坊导致食品安全、消费纠纷等问题频发,为监管工作提出挑战。一方面,外卖运营模式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就是难点的餐饮行业监管机制建立难上加难;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网络餐饮外卖的海量数据,对监管和执法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当前有关部门对外卖的监管执法成为重难点项目,外卖乱象的终止需要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协作。

 

外卖行业成负面舆情汇集的高危行业事实上,作为餐饮业的O2O平台,外卖舆情并非近期突然爆发,而是一直很热闹。早在2016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饿了么黑心作坊、商家虚构地址等黑幕,让舆论对平台餐饮商不合格、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顶峰。该问题的曝光也并非偶然,此前已有媒体曝光了北京、广东、四川、浙江、山东等地知名外卖平台合作的餐饮单位存在问题,其中以黑作坊制售餐食问题最为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甚为堪忧。

 

外卖行业本身存在食品交易的虚拟性、跨地域性、交易环节较多等特点,使得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低;交易链条和交易时空的扩张,又为负面舆情的滋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宅经济懒人经济盛行使得更多人加入到网络订餐中来,外卖行业成为又一个容易导致负面舆情汇集的高危行业

 

外卖企业舆情向餐饮服务行业舆情的延伸。与外卖企业舆情同时发生的还有餐饮服务行业舆情,食品安全、服务素养、行业标准等问题是二者共同面临的舆论拷问,餐饮服务既是外卖企业的支柱也是其负面问题的根源之一,两者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外卖企业网络口碑的恶化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以及对城市餐饮业的信任感,对多方企业口碑、地方经济乃至行业发展均造成了一定损失。

 

随着餐饮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和业态的不断革新,食品安全、企业责任、行业规制、立法监管等问题成为舆论长期焦点。欺诈消费者、黑作坊、外卖送餐人员违规驾驶等问题的网络曝光频率可能不断增加。随着这些潜在的负面舆情不断爆发,外卖企业舆情正在向餐饮服务行业舆情快速延伸。

 

 

欢迎定制各类报告:大数据分析、舆情分析、决策内参、行业领域研究、新媒体报告等;可直接留言,会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