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小厨涉嫌创意抄袭事件在创投圈、广告营销圈闹得沸沸扬扬,作为“被告”公司董事长又是著名影视演员的黄磊,被直接推上风口浪尖。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2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监测“黄小厨”,时间段为4月23日0时至25日17时,热词走势图显示,黄磊与小厨热度曲线重合,黄磊作为黄小厨的非直接运营者,堪称“躺枪”。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预警趋势图显示,经过23日刷屏爆文的发酵、24日黄小厨团队“槽点满满”的公关,舆情风险于24日进入黄色预警。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4月23日,微信帐号主体认证为“北京惠恩咨询有限公司”的“AACommunication”发文《黄老师,黄小厨方案的钱我们不要了》,“黄老师”、“高度借鉴”、“维权”等标签让文章迅速10万+,点Zan4万有余,并于次日刷屏网络。
对于A&A Communication的维权行为,吃瓜群众除了围观、期待、叫好之外,也有人提出了几点疑问。
一是文章标题直指黄老师,似有叫板之意,文章内容却又只字不提“黄老师”“黄磊”,这种做法是否存在利用名人效应提高影响力的可能?
二是知识产权被侵犯理应维权,但应通过正常法制途径进行维权,至少应该先尝试,知友“徐慧琳”认为在“口头沟通、商务邮件沟通、发律师函、打官司/仲裁”这一套流程中,AACommunication只走了第一步,猜测其急于“一战成名”。
三是《黄老师,黄小厨方案的钱我们不要了》是“AACommunication”微信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似乎又佐证了第二点猜测。
黄老师的首战告捷和明星副业公关的套路
4月24日9时11分,黄磊在其个人微博帐号@黄磊微博 发布回应文章《黄小厨起晚了》,371个字释放了几个重要信息。
第一,“我”事务繁多,对此事并不知情;第二,作为从事文化创作的人,会坚持保护各方知识产权,具体情况会仔细调查、进行专业评定;第三,如证实黄小厨抄袭事实,会坦承将全部事实公诸于众,公司自会承担相应责任。
短时间内,该文阅读数暴增至708万+,并引发公关界一阵骚动,网络出现大量“跟着黄磊学公关”的相关文章,表扬黄磊回应透着机智。
除了微博的公开回应,9时19分,黄磊在微信朋友圈表示“邪恶或喧嚣,任何时候都会有”。这个相对私密的回应被公开,又引发了部分人士的强烈不满。
“公关界的007”认为此言将黄小厨和黄磊“变身”为受害者;@互联网信徒王冠雄 指出黄磊暗喻意义明显,引导舆论维权是为了蹭明星热点。
明星副业出现问题导致明星公关危机的事例不在少数,如何回应确是个高难度的活儿。韩寒旗下餐厅“很高兴遇见你”无证经营被罚28万;包贝尔火锅店“辣庄”牛血冒充鸭血引众怒。明星回应似乎有一个可能是事实的套路,“对于公司日常运营疏于管理,并不知情,会严正对待”,看起来没有漏洞,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黄小厨团队公关多处起火雪上加霜
整体来说,黄磊回应文章的舆论反馈还是不错的,但是黄小厨团队实在不让人省心。10时左右,微博大号@沈涛 发布朋友圈截图,图片显示一位黄小厨新媒体人员评论沈涛朋友圈,“你没挨够打”,黄小厨团队危机深潭更进一步。
4月24日18时18分,@黄小厨noob 发布图文微博,称“让大家担心了”,与黄磊朋友圈所说“让各位担心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回应内容却不尽人意,更像是对此次公关危机的雪上加霜,部分舆论表示这份声明“把黄老师好不容易挽回来的一点点诚信度又挥霍了”。
首先,回应时效性欠缺,时隔一日,且晚于董事长声明9小时,完全没有主体责任意识;其次,内容含混不清,避重就轻,单方面强调自己的底线意识和道德信念,却无视正面回应抄袭事件的必要性;最后,将问题留给第三方机构评判或进一步沟通,不仅没有满足公众知情权的意思,更没有给出明确日程表,空留“一地鸡毛”。
抄袭恶习难改,维权总是那么艰辛无力!
话说回来,《黄老师,黄小厨的钱我们不要了》之所以能够刷爆朋友圈,是因为它勇敢地揭开了不少文化创意者的伤疤,也道出了文化创意行业的“潜规则”,引发共鸣。
在我们身边,可谓抄袭成风。近来比较热门的几个IP大剧,都伴随着抄袭的质疑,但遗憾的是,质疑并没有伤抄袭者分毫,而在产品包装、游戏设计、活动策划、影视制作等方方面面,抄袭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时时刻刻伤害着创意群体的利益。
抄袭长期存在,且维权成本高昂,几乎让抄袭成为行业顽疾。做文化创意产业,人人对抄袭深恶痛绝,但勇敢维权者并不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黄小厨事件在行业竞标中可谓司空见惯。那为何不维权呢?因为创意公司还要在圈子里面混,起诉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品牌成本都太高,如果你闹,行业里都不敢用你了,这结果是最坏的。
也就是说,明摆着你的创意被抄袭了,也只能吃哑巴亏。当有人敢站出来揭开伤疤,肯定就会得到创意者们的热情支持,抄袭者失道寡助。
然而,保护知识产权的难度相当之大,借鉴和抄袭之间,存在一个难以描述的界限。特别是抄袭创意,更是难以认定。为何抄袭会成为行业毒瘤?因为省成本,低风险。创意一旦获得成功,各类借鉴就会蜂拥而至。
逻辑很简单,别人做能成功,那抄袭一下,效果也不会差,并且这个抄袭还没成本,并且创意已经经过市场检验,抄袭更能减少市场风险。游戏行业,这类现象非常普遍,技术含量稍微低点的游戏,一旦成功,同类型的游戏就会瞬间涌入市场。
当然,黄小厨事件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行业顽疾,那就是中标问题。不少公司为了收集创意,就采取竞标的方式,行话成为“比稿”,但最后你会发现,谁也中不了标。为啥?因为公司早就博采众长,不用花钱就能拿出更好的创意,给报价最低的公司执行。或者根本不用多思考,看到哪个创意好,稍微修改下,就可以拿着用,抄袭借鉴,自然就能节省成本。
只是这样的抄袭和借鉴,正在逐渐消解着创新的动力。都在想着抄近路,都不愿为创意付出代价,那还有谁会认认真真地做创意。如今,各类抄袭借鉴肆虐,没有多少人沉静下来,好好去打磨自己的创意和作品。
谁也不愿当傻子,抄袭恶习不改,还会有多少傻子来负责创意?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