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大波广场舞引发的舆论争议连绵不休,继广场舞老人拒绝让步高考、广场舞大爷围殴篮球少年后,广场舞“攻城略地”迎来新阶段,合唱团一举“挺进”5A景区。广场舞作为老年之友,却似乎已经成为舆论之靶,除了扰民,这其中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2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设立专题分析方案“广场舞”,数据获取时间段为6月19日15时至18时,热门评论前三名均为对老年人倚老卖老、嚣张跋扈、素质不足的谴责。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头条新闻 3条微博体现了广场舞的“头条”热度,而@人民网、@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 均发博表态或关注,解决广场舞引发的社会矛盾迫在眉睫。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微博传播层级集中在第一层,数量达到4563条,网民对广场舞有着切身体会,并希望借助舆论力量推动广场舞在管理和组织上的合理化。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01

 

 

 

 

     伴随刺耳的扰民大喇叭,公众休息时间被广场舞噪音侵犯,强势霸占公共空间更是对公共安全和他人权益的损害。

 

广场舞大爷因高考期间坚持跳广场舞引起的网络骂战和洛阳王城公园里广场舞大妈和篮球小伙抢场地事件,正好反映出舆论抨击广场舞的“两大罪状”,一是强劲噪音扰民,二是霸占公共空间。

 

舆论对广场舞噪音问题的诟病由来已久,茶余饭后准备看书、闲谈的心情被一曲震天动地的网络神曲击散,想想的确让人恼怒,广场舞的频次之高更加剧了噪音的破坏力。虽然有人发明了“有源定向扬声器”,可以将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内,但一时半刻难以迅速普及,缓解大众之苦。

 

此外,广场舞爱好者的数量和公共空间的分布明显不成比例,除了小区广场空地、篮球场,还有大妈在马路上牵线自行将三股道变成一股道,强行规划广场舞专属领地。公共空间属于所有人,广场舞爱好者自然拥有使用权,但不是绝对的使用权,这种对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均不负责的行为,自然受到公众的反对。

 

02

 

 

     “公交车上的林黛玉,广场舞里的方世玉”,不同场景老年群体形象差异巨大,极端个案“抹黑”整体素质,令广场舞口碑雪上加霜。

 

老龄化问题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面临的问题,随着老年人频繁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以不同的形象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舆论焦点,老年群体的公众形象似乎更加活跃、多元,但负面色彩也越来越浓重了。

 

6月18日,@央视新闻 发布评论文章《何处安放城市的“广场舞姿”》,热门评论中出现这样一个段子“公交车上的林黛玉,广场舞里的方世玉”,从中可以看到网民对广场舞的憎恶已经超越行为本身,更多地是对老年群体的揶揄。

 

不得不说,极少数老年人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了老年群体形象,公交上倚老卖老强行要求他人让座,马路上弱不禁风倒地不起任性碰瓷,在篮球场上却可以大打出手力敌年轻小伙儿。对比之下,难免被舆论贴上自私自利、蛮横无理、为老不尊的标签。

 

  

03

 

   

无处安放的空巢老人获得群体认同的强烈诉求,令其不惜一切捍卫眼前权利,形成以老年群体利益为先,而社会公共意识不足的集体行为。

 

社会生活形态在不断演变,年轻人逐步走向独立,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历史经验和生活理念让他们讨厌离群索居的生活,不管在乡村还是城市,都希望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各地老年大学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广场舞就是在这样一个契机下逐步渗透入中老年的生活,定时定点的集体活动让老年人兴奋、热血、趋之若鹜,强身健体可能是最表层的诉求,同龄人交流后获得的群体认同才是精神上的最大愉悦。

 

有关部门对中老年休闲娱乐的建设投入在短期内难以发生质变,广场舞成了他们眼前的唯一稻草,面对噪音、场地等问题造成的社会冲突,他们不得不拼尽全力捍卫自己的一方天地,即使可能遭受骂名、面临人身安全风险、损害他人权益。

 

04

 

 

     中老年抱着追逐年轻态的初心,却生产出老年文化和“落后潮流”的尴尬产物,既无法获得年轻人的认同,也成为保守派的“心头刺”。

 

当前社会技术、文化更迭迅速,中老年为了跟上子女的步伐或者保持年轻心态,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用微信发表情包,由此产生的老年表情包却有些“格格不入”。

 

广场舞也是在如此,在网易云音乐中搜索“广场舞”,搜索结果前几名都是一度风靡的网络流行歌曲,包括“人尽皆知”的《小苹果》《伤不起》。短期无法弥合的数字鸿沟,导致中老年和一线潮流文化产生了较大的时间差,当广场舞大爷大妈在某首流行歌曲中沉醉起舞时,这首歌可能已经沦为潮流车轮后的车辙。对部分年轻人来说,不仅无法产生乐感之美,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刺耳、厌倦的噪音。

 

 注:图片来自网络

 

包括音乐、服装、舞蹈艺术等多方面的差异是广场舞审美意趣不受公众认可的原因之一,少数网民略带主观色彩地将广场舞纳入“当代三大丑”。

 

同时,部分保守派的中老年在审美上无法接受这种电音、鼓点和部分歌词,在行为上也不能认同老年人穿着紧身衣在公共场所“搔首弄姿”,认为这是“为老不尊”的表现,广场舞或已成为中老年群体内部的一种分歧。

 

05

 

 

    新一代青年人对社会进步抱有高度期待,对公民素质要求提高,而容忍度降低,受群体交流不畅和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仇恨厌恶心理被激化。

 

青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和进步,社会文明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公共道德、公共空间行为规范是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不少年轻人不仅克己复礼,对个人素质提出高要求,也寄望并促进周围人一同进步,6月13日北京大妈在公交车上吐痰扔纸引众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但是部分年轻人对他人不规范言行表现出较低的容忍度,轻易对某个群体打上不良标签,甚至形成群体厌恶、仇恨情绪。网络大V@黄章晋ster 指出部分都市青年人群,“对上仇恨老头老太太,对下仇恨熊孩子”。

 

这种群体矛盾可能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在拟态环境中,青年人成为老人和孩子年龄段中间的“受害者”,比如因抢篮球场被大爷大妈“群殴”的男子、被熊孩子损坏私人物品的年轻女孩,长期受类似新闻浸染,群体矛盾激化;二是不管在社会关系中还是家庭关系中,群体之间交流的频度和深度不足,换位思考意识匮乏,青年人难以理解老年人和幼童的反常行为。

 

广场舞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加强公共管理,还需要社会对中老年精神文化诉求的深刻洞察、协调和满足,需要促进广场舞爱好者和社会各群体间的交流和理解。青年人不应关联其他或个例加深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激化矛盾;老年人也不能倚老卖老,因一己之利破坏和谐氛围、阻碍社会进步。

 

噪音大妈也会在自家儿孙考试前要求邻居收低电视机音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除了制度和城管,同样需要尊重和理解。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