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猫”、“喊麦”、“宅腐基”;

“空巢”、“鬼畜”、“组CP”。


看到这些词汇,是不是马上就联想到了90后、95后、00后们?最大的90后已经27岁,妥妥的晚婚年龄。最小的00后也当上CEO,吐槽“40岁的老企业家们不懂互联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互联网人眼里,年轻人是一个充满魔力的词汇。它象征着旺盛的消费欲、强劲的购买能力和活跃而巨大的流量。


那么问题来了,“这届”的年轻人都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在想什么又在喜欢着什么呢?


描写年轻人行为特点的网络内容有很多,比如《奇葩说》、《吐槽大会》等等,加上一些媒体经常做的《90后xxxx研究报告》、《00后xxxx消费总结》等等,年轻一代总是被放在聚光灯下反复打量。


这样的内容很多,出彩的却很少,不过近期微博上的系列报告《可以说这很青年了》却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据统计,此系列全网阅读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


 

 

是什么方法使这个项目获得这么广度的传播并引起激烈讨论的呢?里面有什么方法和诀窍?近日,清博采访到了此项目的负责人——网易传媒高级公关总监郭爱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项目从产生到刷屏的“前世今生”。


年轻人的圈层文化

 

 

在问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贴合年轻人所思所想的项目来时,郭爱娣表示:“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已是互联网最重要的成长与潜力用户,但这一年轻人群无论消费方式、价值取向、兴趣爱好都非常多元化,如何洞悉他们的价值情感喜好,已成了目前互联网行业非常重要的事情。”


 

与“90后”相关的热频词汇 | 来源于网络


在洞察这群多元、复杂的年轻人群时,郭爱娣发现,过去“一刀切”的方法已经失效了,再很难用单纯地用年龄、性别、地域、收入这类标准去将他们进行分类,更不可能用一些抽象的词汇去概括他们。


在这种思考下,于是就成立了这个项目。走进当今年轻人的一个个圈层中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偏好和文化。


这就是《可以说这很青年了》IP项目的产生背景,使用大数据的表现形式,对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如“鄙视链”、“吸猫”、“喊麦”等潮流现象进行解读,发掘现象背后的深层青年文化。

 

青年圈层的“鄙视链”

 

 

“xxx,这个新出的韩剧你看了没有?男主真是要帅哭了!”


“看什么韩剧啊,我只看日剧,下个月准备去见我的老公山崎贤人了~”


“哎,你们这些妹子啊,天天就知道韩剧日剧玛丽苏,社会我龙妈,人狠话不多,美剧才叫电视剧,其他的,都是垃圾……”


“咳咳,英剧还没说话呢,美剧得瑟得太厉害,会死的很惨的。”


在生活中或者网上,经常能看到类似的对话。这些对话背后的,就是青年圈层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鄙视链。


 

各家APP鄙视关系 | 来源于公众号“传染源”


在互联网上,处处都暗藏着鄙视链:比如“985>211>普通一本>二三本”的高校相亲鄙视链;在音乐领域,听古典音乐的位于鄙视链顶端,蔑视一切,而听摇滚的瞧不上听欧美流行乐的,听欧美流行乐的看不起听日韩港台流行乐的;就连看个剧,都要面临上文提到的鄙视链。


网易传媒高级公关总监郭爱娣表示,正是看到了这一特点,所以网易新闻推出了一期“鄙视链”主题的报告,通过创意的表现形式,揭示了二次元、格斗等圈层文化的鄙视链现象。


 

《可以说这很青年了》“鄙视链”主题报告长图节选


报告被很多大V传播,引发了网友激烈讨论,在网上形成了一个“舆论小漩涡”,对于生产者来说,这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报告了。


郭爱娣认为,青年圈层鄙视链并非传统鄙视链中的阶级歧视,而是青年人群的一种略带调侃意味的网络亚文化。它是一种小众领域的文化现象,并非真的鄙视,而是一种圈内自黑自嘲,自娱自乐的独特方式。


之后,《可以说这很青年了》又相继推出了“喊麦”文化数据报告、“吸猫”文化数据报告,每一个都取得了刷屏级的传播效果,迄今累计获得超5000万的全网阅读量。


 

“吸猫”文化数据报告部分截图

 

 

郭爱娣表示,项目组近期正在策划“少女心”、“拖延症”等主题的报告,不久就会推出,《可以说这很青年了》是一个长期的IP,未来的报告主题都会围绕青年人群、圈层人群关注的话题或热点来做。


 

磨刀不误砍柴功

 

问到这个项目的运营推广方法时,郭爱娣总监做了非常详尽的叙述,从四个方面讲解了相关的传播方法,下面是经过整理后的问答内容:


Q:这些报告是如何击中年轻人痛点获得大范围传播的呢?


1、首先最基础的,是对人群的精准洞察。


当代的年轻人对传统的“说教式”营销早已经失去了兴趣,而那些能让他们产生“这就是我”心理共鸣的内容,才容易获得他们的偏爱。


在策划每一期内容时,团队都会反复问自己,内容的受众是谁?他们的喜好是什么?运营者必须对此有准确的定位。


《可以说这很青年了》栏目的目标受众是年轻群体,因此年轻化的定位是前提,通过解读年轻人热衷的话题、偏好的表达形式,更容易让他们对内容产生兴趣和好感。


2、其次选题要与热点强相关。


借势是新环境下内容具有自传播力的窍门之一,只有关注年轻人的关注点,才能策划出具有爆款潜质的选题。


比如“吸猫”报告,就是在“年轻人群中,养猫逐渐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大背景下推出的,基于这样的热点洞察,才能引发目标人群的讨论与传播。


3、再次是内容要有槽点。


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严肃正经的内容不感冒,“互怼”、“吐槽”、“自黑”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内容具有槽点,就能引发他们的探讨,从而带来声量。


“吸猫”报告就将吸猫爱好者戏称为“猫病青年”,并“吐槽”人类因长期吸猫,缺乏运动能,导致肌肉萎缩……这些有趣的槽点满足了年轻人“自黑”的心理诉求,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分享、传播的欲望。


4、最后是清晰的传播策略。


首先是内容的立体化,以“吸猫”策划为例,不仅有长图数据报告、H5小游戏“猫咪俄罗斯方块”,更联合微博大V“我的女友嘴很贱”举办线下“猫病青年撩骚会”,整个传播比较立体、线上线下多维度去做。


 

多种内容传播方式


不仅做出声量,更将人群做深、做透,培养品牌的“铁粉”,并让他们来担任“自传播”的主力军。


其次是co-branding策略,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提升ROI,比如“喊麦”文化我们就是联合YY一起做的,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数据,也在传播上互相借力。

 


一个成功的传播内容离不开前期大量的策划,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点非常具有借鉴性,期待《可以说这很青年了》新一期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