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都会偷井盖,北京人200分上清华,上海人小肚鸡肠,湖北人奸诈狡猾,东北人冲动暴力……大概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这样的刻板印象吧,郑州姑娘的一篇长文再次引爆“地域黑”“地图炮”话题,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中了地域黑的毒呢?

 

9月5日3时47分,郑州女生@青争和水 发文《生而为河南人,我很抱歉?》,文中称自己作为一个河南人曾经自卑焦虑,但河南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那样穷山恶水出刁民,我们都不应该用地域去评价一个人,河南人不过度敏感,其他人不过度解读,所有人就事论事,把所有的地域化成一个中国,这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9月7日13时42分,@郑州晚报 转载报道,引起网友热议,微博评论数破2万,“地域歧视”话题再一次进入舆论中心。

 

 

来自河南人的声音

 

@青争和水 讲述了自己从意识到地域黑后的震惊到自卑、敏感,再到自信坦然做自己的过程,触发了很多河南人的心理共鸣,尤其是身处异乡的河南人,他们有的正经历着无厘头的地域黑,有的已经从群体隔阂、自我封闭中解脱,以真实的姿态愉快地融入了组织,接受着来自他人的善意和尊敬。

 

不少河南网民自报家门,并附上自己引以为傲的成绩,或例举河南名人,如宁泽涛、朱婷等,以此证明河南同样是人才辈出的好地方;有的网民从历史文化、粮食产量、正能量事迹等多方面强调河南在中国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也有网民回顾自己遭受地域歧视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有的人可能碍于形势选择沉默忍耐,有的人选择反击夺回自己理应得到的基本尊重,还有人在与社会深入接触的过程中完成了心灵的蜕变,正确地理解地域歧视现象,重拾自信和自尊。


 

来自非河南人的声音

 

其他地域网民对这一话题的看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从自身经验和认知否定河南人素质低、偷井盖等刻板印象,他们或结交了一些河南朋友,或通过实地旅游看到了真实的河南,普遍都认为河南人热情、朴实,还盛产“女神”。


 

第二种就事论事地陈述被河南人“坑害”“欺骗”的经历,多数网民因为连续遇到了素质不太高的河南人,而产生了一定心理“阴影”,晕轮效应令他们对河南人多少有些忌惮或者是警惕。部分网民认为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忌因此让河南人承受不公平待遇,或在0接触的情况下就匆忙打标签。

 

 

第三种是非河南网民抒发对地域黑、地图炮的共鸣,包括东北快手、上海排外、湖北奸诈等等。一方面负面信息更容易令人们印象深刻,媒体报道也偏好曝光负面事件,经过长期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记忆,简单的标签化和刻板印象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另一方面,地域歧视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早期社会交通不便,加上稳定的户籍制度,人们很难在省域间互相流动,普通人接触到的外地人很有限,这寥寥无几的河南人和湖北人就代表了整个河南和湖北。

 

但是时过境迁,当前社会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上大学、工作、旅游等机会都加深了各个地域之间的接触和了解,人们对社会多元性的认知也更加明晰,相信地域黑的现象也会因此逐渐淡化。

 

如何破除地域黑

 

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地域黑,很多网民提到“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坏人”“好鸟和坏鸟都有,不是林子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理智区分个体和整体的关系,避免一概而论。大众需要深刻认识到人口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特殊性,不能因为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污点去抹黑成百上千万人的素质和人格。

 

有的人可能不会选择“黑”而是简单的远离,将受到危害的风险降到最低,事实上,这种单凭地域而产生的差别对待也是一种隐形的歧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对河南人或其他地域形成了一些负面印象,比回避更好的做法是带着一丝警惕和更多的包容去接触、了解其他人,或许在日积月累中就能发现更普遍的河南人群像,逐步消除潜意识里的刻板印象,真正地接纳理解他们,自己多了一个朋友,社会歧视链也少了一份子。

 

如@青争和水 所言,“优秀和善良是最好的回应,我们能做的,提升自己,善待他人”,地域歧视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少数人的恶劣言行破坏了一个集体的形象,那么就需要集体里的更多人去修复去补救,用自身的良好素质和优秀品质去证明那只是一个特例。如果一个河南人是一笔黑漆,影响了整面白墙,那么十笔甚至百笔的白漆肯定可以修复这块污斑。

 

希望经此事件,地域歧视者能有所悔悟,至少在心里对曾经的言行有所歉意,让这种不和谐不健康的心态就此打住。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取自网络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