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第二季开播,第一期播放量就突破3.5亿,白血病患者写给母亲的信《对不起,妈,我生病了》感动全民,一度刷屏,豆瓣9.5分的超高评价证明了节目的强势回归。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3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监测“见字如面”,限定时间段为近7日,热词趋势图显示,新的读信嘉宾“周迅”引领话题初期热度,哽咽反应被少数网民质疑为节目设计,更多人称赞其感情细腻、声音动听,写信人“李真”的真实故事让人动容,近两日的刷屏再掀节目热度。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重要舆情显示,新嘉宾姚晨也是网民的重点期待,出色的演技和投入慈善事业的人文精神似乎和节目的定位格外贴合。《对不起,妈,我生病了》引发多方讨论,成为不少平台的荐读内容。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从个体的命运品读恢宏的主题,“单曲”碎片化传播席卷社交媒体,冷媒介本质全面激活观众的通感体验。

 

生死,可能是人类最不擅长处理的问题,是一个难以说清道明,只有经历了才能明白的永恒主题,《见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以这样宏大的主题开场,无疑让人为之一振。六封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人们面对生死的困惑、抉择、无奈、平和、沉静、感恩。

 

信与书的不同在于笔者在信中倾注的个人情感更加充沛,个体的即时命运就凝聚在这寥寥千字中,没有太多的逻辑说理和哲学探究,只有任性的我思我感。在后续的众生世相、爱恨情仇、忠义背叛和读书成长等主题中,笔者个人的际遇和感思仍会是最动人的部分。

 

整体上,《见字如面》的节目形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每期6-8封信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既有整体协调感,又可以拆分成“单曲”,以不足5分钟短视频的形式横扫社交媒体。第二季第一期引入素人笔者亲自读信部分,加上演员的深情演绎,普通人的生活疾苦和对病魔束手无策的怅惘促就第二季的第一次刷屏。

 

 

《见字如面》表面上是一个电视综艺节目,但是读信、听信营造的却是一种冷媒介的感官体验。多数演绎者只是静静伫立、用单纯的语言艺术将文字读出来,没有图像、影像、夸张的音效,甚至没有过多的灯光辅助,相比现在的4D电影,可能只能算是1D吧。在特效、VR、全息影像等新科技热媒介充斥人们感官的当下,这样一种你读我听的冷媒介让人沉静下来,“自由感受、独立思考、无边想象”。

 


娱乐化大潮中的一股清泉,涌现言说的深沉力量,平民进场或预示节目从高台走向大众。

 

纵观当下多数综艺节目,要么有飞越全球的外景,要么有恶搞整蛊的笑料,要么有分秒必争的淘汰,要么有斗智斗勇的比拼,但观众多处于一种观看的角色,观看明星或素人游戏、比赛、生活,获得一刻精神的放松。

 

这样的环境下,《见字如面》显得有些寡淡,一个人站在不大的舞台中央读信,没有场景的变换,没有任何戏剧冲突,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个人,也因此在节目初期不被任何广告商看好,被认为是一个曲高和寡的节目。好在最后的效果充分证明了言说和沉静的力量,演播厅里只有几缕灯光、读信的声音,却让无数人泪目,静静地送上有序的掌声。

 


《见字如面》的幕后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节目的最初定位也一如既往地主要面向高学历、高收入的文化青年或精英群体,虽然节目将部分古文完美地译为白话文,但部分信件的遣词造句、历史典故仍然形成了一定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第一期《对不起,妈,我生病了》让素人李真走进现场,并亲自读了一段自己的信,一个来自普通人的信件,诉说着当下正在发生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种平民视角与之前的历史回溯、名家所写不同,更容易引发平民百姓的代入和共鸣,也因此成功刷屏,第二季第一期播放量已经突破3.6亿,可谓势如破竹。

 

 

极简主义展现实力派演员的真功夫,古往今来的文字成为回溯历史发展、洞察社会变迁、感悟人情冷暖、触发自我勉励的启明星。

 

《见字如面》的演播现场没有过度的灯光,没有多余的道具,一个人、一封信、一个麦克风、一个演讲台、不多的听众,极简主义的环境布置给了演员们充足的演绎和表达空间,凸显节目的意境和内涵,不至于让形式大于内容。

 

节目邀请周迅、李立群、归亚蕾、何冰、赵立新、张丰毅等实力派演员担当读信人,演员们专业地拿捏着每一个字的韵律和情感波动,恰如其分地读出信件的内涵,情不自禁的哽咽、落泪、大笑更是锦上添花。一行行文字通过有感染力、有层次的声音传达出来,令观众代入感十足。

 

注:图片来自豆瓣

 

节目定位为历史文化,不少书信都依托于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世界万物自有其不变的定律,历史往往是相似的,观史读史的启发性自是不言而喻。而私人信件往往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纵使时代背景不同,但个人面临的生活感思、人世境遇是有相通性的,观众总能从信中回望自己的影子,看到未来的方向。

 

名家点评也是节目的一个重要环节。解读嘉宾通过自身丰富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引导观众深入解读信件的多层次意蕴,发现常人无从察觉的历史“遗迹”或人性闪光点,思想的启迪性甚至可以刷新三观。

 

 

 

鱼传尺素的措辞之美、用情至深和来之不易对冲即时通讯的碎片、乏味和唾手可得,追寻人类沟通的纯真本味。

 

人类的沟通方式一直在改变,从笔墨纸砚到钢笔信笺再到电脑手机,从电子邮件到手机短信再到即时通讯,从长篇大论到碎片文字再到斗图刷屏,书信早已不是常人会选择的沟通形式了,不少00后可能从未寄出一封完整的信件。

 

眼下,我们用快速便捷的即时通讯保持实时沟通,几乎不会打出一句完整的话,“嗯”“哦”“呵呵”可以算是最频繁使用的字词,时逢朋友生日,一句生日快乐加一个蛋糕表情就是全部的心意,随时随地闪动的消息提示也让我们不那么在乎远方的问候,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之后才会回复。

 

《见字如面》则让我们看到了信件的独到美感,流畅的文字或华丽或朴实,娓娓道来不失条理,写上一封长信以表日夜相思之苦和有所寄托的欢喜,在平铺直叙的日常中沉淀了深深的丧子之哀,完整的文字方能体悟笔者用情的至深至切,那绝不是emoji、颜文字和表情包可以代替的。


 

即便在今天,书信往来也不是那么快捷,等上一个星期半个月也是常有的事,但正是这份等待给了人期待和回味。亦或是另一种诉求,明知是寄不出去的信、寄不到的信、可能寄错的信,仍然要寄,那这信可能更多的是自我反思的结果,并不求他人理解、回复,只是想一诉彼时彼地的那般心绪,而这或许是那些自欺欺人、营造朋友圈完美形象的人们所真真匮乏的。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截取自网络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