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组织机构,面对重大舆情事件的时候除了担心舆论风暴中心的升级与恶化,也要提防突如其来的次生舆情。次生舆情不仅令本来混沌的舆论场更加复杂化,还可能演变为新的舆情事故,但它绝非空穴来风,以下五种情况就极易滋生次生舆情。


涉及悬而未决的争议性话题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一些难以达成共识、无法定论的争议性问题,比如生死、爱情、鬼神,它们是所有人面临的共同问题,但观点却是千变万化的。再者,世间万物都处在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变化就会产生分化,比如中西医的更替、社会分工的变化、权力的重新分配等等,自然有人拥护新浪潮,也有人坚守旧理想。

 

当一个舆情事件涉及这些悬而未决的争议性话题时,舆论很可能从事件本身脱离,尤其是事件本身或许能作为部分人宣扬主张的论据的时候,此时,次生舆情就是那些常见的争论不休的主题。

 

2016年9月7日,90后女演员徐婷因癌症在北京去世。徐婷曾在微博公开病情,她表示自己已放弃化疗,选择中医治疗,除了用针灸、刮痧、拔罐、放血等之外,还吃了不少中药。


 

徐婷去世后,其生前治疗方式引发网友质疑,也再次挑起了中西医之争。一些网友认为她是死于伪中医之手,借此大肆攻击中医治疗效果,质疑中医的科学性,甚至呼吁彻底取缔中医;也有人认为徐婷之死与中医没有必然联系,中医、西医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优势,不能偏废。

 

一不留神触动舆情敏感点

 

有些舆情热点在相关信息全面曝光之后,可能会不小心暴露一切敏感问题,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舆情敏感点包括但不限于官本位、特权、基本权益、极端宗教等等。尤其是一些中性或正面事件中,类似问题会显得特别突兀,很容易引发围观热议,反差效果也会进一步刺激舆论反响的烈度,稍不留神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在灾难发生的危急时刻,灾情、救灾进展本来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官员作为救灾的指导人,起着统筹大局的作用,自然被置于聚光灯之下,放大镜效应会暴露任何蛛丝马迹。官员作风一直以来都是网民重点关注对象,动辄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在火灾救援现场穿万元羽绒服的哈尔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石嘉兴、“抗洪摆拍”的副区长苏郑都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树大招风”的帮凶

 

很多舆情事件都会出现明晰的受害者和迫害者,定位迫害者是理清来龙去脉、挖掘真相的关键,也是网民乐此不疲以便口诛笔伐的工序。帮凶的存在并不稀奇,也并不是所有帮凶都能吸引大量关注、滋生次生舆情,只有那些影响力较大、牵连人数众多的帮凶才会成为网民围攻的对象,如知名公众人物、大型企业、行业领先的互联网平台。

 

2017年9月7日,IT创业者苏享茂疑遭前妻翟欣欣“勒索”1000万而绝望自杀,苏享茂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他与前妻均为世纪佳缘的会员,在红娘的牵线下相识。网络婚恋群体日益壮大,网民不由担心世纪佳缘等网站对客户权益的保障,而翟欣欣会员信息的不属实坐实了世纪佳缘的“失职”,引发了一场舆论对婚恋网站的声讨,母公司百合网也因此蒸发市值16亿。


 

 

顺藤摸瓜的意外收获

 

对于舆情热点事件,媒体、网友、意见领袖等主体会积极参与事件归因。在此过程中,顺藤摸瓜、追根溯源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在媒体的深度报道、舆论的持续追问下,事件背后的利益群体或不明推手会渐渐露出真面目,一些平常被掩盖和忽略的问题也可能被曝光,由此产生次生舆情。

 

去年8月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俐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法院判决开除决定无效,学校未履行一事引发关注。家庭贫困的刘伶俐作为患癌病人最终死亡,其弱者形象获得了网络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开除患癌教师并不履行法院判决是把刘伶俐推向绝望的关键一步,于是乎,谁做的决策就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舆论的发酵,公众情绪愤慨,陈玲作为当时签字同意的院长受到了舆论的抨击。在网友及媒体的深挖下,院长陈玲身份学历造假、山寨荣誉等负面消息在网络迅速扩散。

 

不当舆情应对的副作用

 

面对负面舆情,认真解决舆论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第一位的,只要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舆论自然会很快平息。但是在舆情应对过程中因为时机或方式不当等原因经常会给事态带来新的,甚至更严重的次生舆情。比如没有第一时间出面回应,导致失去舆情应对的主动权;或者由于不了解受众的接受心理,宣教味道太浓,引发受众反感。

 

针对天津爆炸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几乎每次都产生了次生舆情,正向回应遭遇次生舆情覆盖,网络传播中不断生成新的质疑和吐槽。邢台洪灾引爆网络后,网民从最开始的质疑政府“泄洪”至多人丧命,到谴责官方通报缺位,“瞒报说”开始流传,再到非议邢台市市长道歉、多人停职等,网络舆论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负面情绪发泄。根据当时的清博舆情系统(免费、每两周迭代的舆情系统、近3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数据,舆论负面情绪高达75.29%,正面情绪占比仅2.44%。


 

注:来自清博舆情系统(yuqing.gsdata.cn


重大公共事件一旦发生,比较容易形成大的舆论波动,应对不好可能就会导致谣言乱飞,次生舆情频发。做好舆情应对,一方面真诚坦率的态度不可或缺,以便在官方与民间搭建起心理层面的认同;另一方面及时的应急处置、动态的信息发布都是基本要求,回应舆论关切务必又快又准,因为“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

 

网民的意见是次生舆情形成的基础,而互联网平台加速了次生舆情的扩散和发酵。总而言之,次生舆情的产生有其客观的原因,如何有效规避或及时处理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截取自网络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