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场合,人人可畅所欲言,负面舆情或正能量事件曝光后,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可称颂、可批判。纵观近些年的舆情发酵不难发现,负面舆情发生后,在公共批判领域存在三大危机,即网络暴力、舆论反复、社会撕裂。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也曾发布过类似的观点。

 

 

网络暴力,从很多舆情事件中都能看到全貌,自魏则西事件以来,到王宝强离婚案,再到江歌案,每次负面舆情的曝光,都会伴随网络暴力。

 

“清博舆情”(web_idea)曾写过一篇稿子《网络舆论暴力的几大表现,刻奇、阴谋、窥私……》,该文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解读了关于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负面影响等,这里不再多加赘述。


 

舆论反复多指舆情延续时间较长,案件的焦点问题反复被网民提及、翻炒,甚至随着事件的发酵,舆情发展到不同的阶段,也能反复掀起舆论波澜。以最近热炒的江歌案为例,刘鑫作为涉案相关人员之一,其因一系列言行,自事件曝光至今,始终是网民重点谴责的对象。


从“清博”公号梳理的走势来看,此案存在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1日—12日,通过对这两天的10万+微信文章的标题及摘要进行词频分析发现,刘鑫、遇害、青岛、留学生、馄饨、妈妈、专访是该时间段网民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此时的网民大多在梳理案情,质问刘鑫,拷问正义。


 

13日,遇害、善良、妈妈、刘鑫、惩罚、实话、警方、惨死、保护等成为当天热文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是第二阶段,因咪蒙发文引爆了舆论高潮,网民愤怒讨伐刘鑫,全民吐槽。


 

14日,刘鑫、陈世峰、民意、舆论、犯罪、真相等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是舆情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网民愤怒情绪有所缓解,但谴责刘鑫、追问真相的呼声仍然没有停歇。


 

整个案件过程中,部分网民不断地制造舆论,网络大V的反复提及、加温,导致此事多次被推上微博热搜,网民反复咀嚼。


 

最后,负面舆情事件中,网民持续批判、攻击某一现象时,很容易造成社会撕裂,尤其是阶层与阶层之间。以王宝强离婚案为例,知名媒体人曹林曾写过一篇文章《面对王宝强,精英与大众彻底地撕裂和决裂》,文章指出,“大众眼中,朋友妻不可欺,这种出轨和背叛是诸恶之中最不能容忍、不可饶恕的,因此,他们一边倒的同情和支持王宝强,激烈地批判出轨者和背叛者。”

 

“而在精英眼中,他们对王宝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同情和理解,反而用圣人的标准要求王宝强,并质疑他将家庭丑事公之于众的行为。”

 

此外,大量的负面情绪宣泄,容易造成社会动荡,以爆文《盛世中的蝼蚁》为例,此事发生过程中,众多媒体、海量网民关注,各类观点言论泥沙俱下,或抱团呐喊,或针锋相对。而每类观点背后代表着不同利益诉求,是现实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在网络空间的映射,观点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实社会疏离撕裂越严重。

 

这种撕裂涵盖民族、宗教、地域、官官、官民、民民等不同种类之间,任何一类之间的撕裂都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毁灭性后果。

 

而且大量的宣泄不满、展示消极、谩骂攻击的负能量及充满愤懑怨怒暴戾之气的观点言论在网络空间大肆扩散,交叉感染,强化各群体既有态度倾向,网络暴戾互不尊重、互不理解、互无耐心、互无体谅,贪一时口舌之快后,留下的是更恶劣的影响。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