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导读:

01月11日下午,清华新媒沙龙第九期——舆情研究与应用新态势,火热打响。在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环球资源厅,@围脖老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华网舆情在线,@方兴东团队,@谷尼舆情,@新媒沈阳 等清华论剑,本次沙龙是近年来第一次舆情技术和分析团队民间大聚会,兼容并包,开放交流,堪称学界理想。没有现场亲听的你是不是捶胸顿足了呢,木事木事,小媒慢慢给您道来。


@围脖老丁我告诉政府怎么玩





从一张厕纸引发的热潮到社会化媒体十大定律


1. 社会化媒体的一切信息流都是基于一个个真实的人所产生的。

2. 社会化媒体内所有表现形式的信息流都是按照时间轴串联成一条流动的数字洪流。

3. 社会化媒体上的一切信息传递前提都是基于关系,传递的路径维度分别是传播广度和传播深度。

4. 社会化媒体的内容可搜索并可追踪到个体的人。

5. 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有影响力的人产生的传播能量和对方的社会身份不一定成正比。

6. 社会化媒体将会变成每一个用户最重要的数据中心。

7. 社会化媒体可以传递最为及时的信息,同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人获知此条信息。

8. 时间结构的社会化媒体追踪信息的方式有别于传统搜索引擎模式。

9. 社会化媒体就像磁铁一样把所有的传统网站都从既有的空间中吸进其数字洪流,使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10. 数以亿计的用户,通过社会化媒体记录自己的生活,最终汇集在时间这条叙事洪流之中,成为每个人留在地球上的故事。

(以上十大定律来自于围脖老丁所著《社会化生存》一书,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上半身新闻联播,下半身微博是两个舆论场风云


先数数政府在利用微博上面临着的困难:

1.微博平台海量数据,管理难度大

2.监控、应对虚假负面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3.对内部运营管理实时性要求高

4.达到理想传播效果有难度


够了!

再看看政务机构的核心需求:

1.微博内容传播及为民办事

2.账号集群式管理

3.微博舆情的监控及应对


行了!

然后我们提供的方案如下:

1.展示

2.管理

3.舆情

4.导控

追求的就是形成新媒体时代政务创新生态圈

((我们拥有中国最大最开放的社会化媒体信息源头(数据优势),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领域,我们可以为政府解决从形象展示、多账号(政务微博)发布管理、舆情实时监测、舆情事件导控、正能量数据新闻挖掘和传播等一系列问题。)


@新媒沈阳我带你看趋势是什么样




看看2014年什么情况?

1. 微博价值不断体现,微信浪潮达到高点

2. 中纪委网站等政务媒体的崛起

3. 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艰难前行

4. 大中V更加富有建设性

5. 舆情垂直大数据更加普遍

6. 网络顶层设计、网络空间晴朗化带来的政府新媒体重视热潮


想想2015年还会怎么样?

1.舆情和数据新闻的结合

2.微舆情分析和舆情分析的移动化发布

3.评价的透明化

4.舆情O2O的兴盛

5.官方更加开放,善用各种社会力量


@闫永我想说事情决定舆情




目前的背景是什么情况?


舆论生态:全媒体时代的全民围观

1.国际舆论场与国内舆论场的相互打通

2.官方话语体系与民间话语体系的相互博弈

3.网上舆情信息与网下舆情信息的相互交织

4.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相互融合


舆情特征:三期三化下的四重效应

长尾效应

首因效应

破窗效应

晕轮效应


舆情变局

主体客体开始易位

从UGC到PGC和OGC

正面报道负面效应


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1.舆情监测:从垂直搜索到云平台大数据应用

1) 技术与内容结合

提供PC、手机客户端、iPad三屏视窗,云端随时随地处置的舆情监测分析管控网络体系,突出敏锐的监测能力

2) 信息与数据相结合

采用大数据挖掘和文本抽取技术,对舆情数据集细化分类,定性定量分析,报表趋势预判,突出专业分析能力

3) 智能与人工结合

7×24小时监测,优化系统功能的集预警、研判和提升为一体的人工干预的保障支撑体系,突出保障的服务能力


2.舆情研判

从研判(报道、事实)到预判(情绪、搜索、口碑)


3.舆情处置:

突发舆情事件新闻处置程序: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舆情监测、形成背景材料、开展新闻发布、保持媒体沟通、评估处置结果。


4.舆论引导

道—战略层面:把握三个制高点(道德、理论、舆论)

术—战术层面:把握三个“第一”(第一时间、第一定义、第一态度)

势——执行层面:三种力道(敢于亮剑、长与沟通、善于借势)


@新华网舆情在线我来说说我也有四难题





新华网舆情分析部主任——王通文,总结了自己从业以来的对舆情行业的困惑和问题,是你,要怎么做呢?


1. 认知问题:舆情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语

A.舆情的理论架构、指标、标准各方面仍旧不确定

B.舆情行业参与主体多元化下,认知存在巨大差异

C.研究网络舆情的动机是什么?参考系又有哪些?


2. 操作问题:改不掉的以“事件”为核心运行惯性

A. 从工具看,以“关键词”为处理对象的技术平台有待改进。

① 监测单一事件,已知事件。

② 监测信源类别有待拓展。

③ 关注对象过窄。观点、行为、情绪没关注

B. 从方法看,方法论启蒙

① 文本、定性、定量、比较……

② 政策和形势等参考场景缺失

c.从流程看,对业务整体性认知不足

① 割裂常态和突发情况

② 决策层和执行层判定标准不同

③ 事前和事后的价值比对

④ 业务的创新性


3. 机制问题:舆情当事方、研究方内外资源协调优化

目前对网络舆情的价值和功能存在简单化的倾向,未能充发发掘其多维价值。


4. 营销问题:业务开展不应损害公共利益


各方大佬齐聚,小合影献上,有图有真相!!!

上图从左至右:围脖老丁(丁正洪)、新华网舆情分析部主任王通文、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