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日头条涉287宗侵权案以来,几大互联网巨头纷纷陷入隐私门风波,百度被投诉、水滴直播引公愤、微信遭质疑、支付宝陷信用风波,再到今日头条因涉嫌侵犯个人隐私遭质疑,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遭侵犯、著作权遭盗版问题始终时隐时现贯穿在舆论场。
百度——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2017年7月4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向百度发送《关于手机应用程序获取权限问题的调查函》,指出“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两款手机App在未取得用户同意情况下,获取诸如“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修改系统设置”等权限,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12月11日,江苏消保委就相关问题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百度回应,旗下手机应用“没有能力、也从来不会”申请这一权限。
水滴直播——不知情消费者被直播
2017年12月12日,女生陈菲菲发布文章《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指控360水滴直播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播消费者的行为。
12日下午,360回应,会与商家协议在直播前尽告知义务。但网友对此承诺不满。最终,360宣布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
腾讯微信——“天天看用户聊天记录”
1月1日,正和岛新年论坛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说,现在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很透明,好比微信,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
此言一出腾讯陷入舆论风暴,网友纷纷质疑微信监控用户通讯记录,并数落腾讯侵犯和倒卖用户信息。2日微信官方辟谣:“纯属误解!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支付宝——芝麻信用风波
1月2日,支付宝年度账单刷屏,3日下午,微博账号@岳屾山 发文,指出支付宝年度账号里的芝麻信用存风险,涉嫌泄露用户隐私。3日晚23时34分,@芝麻信用 道歉,承认“自己错了!”
今日头条——手机麦克风监听用户语音资料
1月4日,有用户质疑今日头条通过手机后台调用手机麦克风,监听用户说话,然后再将讲话内容与头条资讯、广告进行匹配。
4日下午,今日头条回应,“在技术上无法通过麦克风收集声音信息的方式获取个人隐私,除非用户授权头条使用麦克风,否则无法收到语音信号。”
舆论意见:信任与担忧交杂
信任的一方认为,互联网时代个人注定无隐私,焦虑信息泄露只不过是庸人自扰。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无时无处不留下痕迹,“互联网+”、共享经济、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战略和技术已经融入个人日常生活。
如今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在信息海洋中“裸奔”时,单个人便无需再为隐私泄露而尴尬,所以在支付宝芝麻信用风波发生时,部分网民在感慨之余仍旧热情的投入晒年度账单的大潮。
还有部分舆论认为大公司关注的是群体行为,只有别有用心的人,如网络诈骗犯、黑客才会盯梢,因此,对于互联网公司掌握个人隐私不必恐慌,更没有必要阴谋论。
而担忧的人们则认为,过于乐观最终受伤的还是消费者自己,坐视不管只会让民众无处诉苦。无数次网络诈骗案及电信诈骗案的曝光,无数次接到陌生来电骚扰,无数封电子邮件充斥个人邮箱,民众饱受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困扰后,大部分舆论呼吁个人隐私权应当被充分重视,不要等到苦果酿成才知“哑巴吃黄连”是什么滋味。
实现双赢或多赢格局还需法律、企业、用户多方协同运作。前瞻研究院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一文中指出:“结合我国法制传统和立法现状、政府管理理念以及行业发展现状,我国应兼收并蓄,采取‘国家统一立法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
首先,用户在树立忧患意识的同时,更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防止因麻痹大意而上当受骗。微信公号“网信重庆”在文章《防止网络泄露隐私,要做到这几点!》中表示:
注:图片来源于 微信
其次,企业应主动承担起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责任。从手机APP厂商到互联网公司,都不可缺位。苹果在 WWDC 2016 的主题演讲中,讲到“差分隐私”这个密码学专有名词,现在看来可谓是对个人隐私保护作出的一项贡献。
除了从技术加固方面加以保护之外,企业还需注重从产业链整体把关,从手机APP厂商到互联网公司、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开发都应注入用户隐私保护意识和相关措施。
最后,法律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的一道重要防线。企业用户双管齐下可能治标不治本,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机制或许是造成社会陷入“透明人”恐惧的根源。
我国的现行宪法第四十条,对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利作出了明确的依法保护规定。然而,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几乎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形势下原有法律法规往往存在更新不及时等因素引发的细节漏洞亟待完善。
有专业人士建议相关法律可从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两方面来保护信息安全,明确规定企业采用何种方式采集用户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储存,内部查看信息的权限管理和相互监督机制,以及在采集过程如何确保信息不被外泄;同时,引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相关部门的深度监督来堵死信息安全漏洞。
即使人类社会还未走到科技决定论的极端,但在为科学所装点的世界中,如何衡量技术这把利刃的利与弊也应当被提上日程。民众舆论监督给予动力和压力,但倘若问题得不到解决,科技的优势可能会湮没在对弊端的忧虑之中。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