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前任3》会在元旦贺岁档跑赢一众大IP电影,成为一匹黑马 ,上映12天来一骑绝尘跑出14.13亿的票房。
而豆瓣上7万多人只打出了5.9的评分,其中1星-3星占比71.3%,那么在绝大多数豆瓣粉丝都认为是“烂片”的情况下,到底是什么让《前任3》票房意外火爆呢? 或许从《前任3》的社交圈刷屏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答案!关于“前任3”微博话题#前任3再见前任# 阅读量高达4.6亿,话题量达到了91.7万。在1.6万粉丝参与的话题讨论中,讨论最多的是关于“自身的爱情故事”“怀念前任”等内容,这是粉丝在集体怀念“曾经的爱情”啊!
而根据清博指数系统日常监测的64万+个微信公众号里,从《前任3》上映(12月29日)以来截止到1月8日,搜索“前任3”仅仅10天就有117篇阅读数超过10万+的爆文,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爆文来分析下《前任3》火爆的原因。 1 现实内容的题材戳中情感痛点 现象级舆论传播热度不停 这次的117篇10万+爆文中有超过87%的文章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角度:情感痛点。其中点赞前20的文章如下: 注:图片来源清博大数据 蕊希的推文《<前任3>:谢谢和你爱过,也不遗憾最终错过。》点赞数21147最高,该文以恋爱分手的撕心裂肺和情感语录为角度,成功地触发了粉丝们的内心情感,看留言区的互动就知道有多成功了。
小编通过对1000多篇文章标题及摘要进行词频分析,在相关文章的词云图中可以看到,大家的关注点除了电影本身以为外,再见、分手、离开、谢谢等关于情感的词成为高频词汇。 注:图片来源清博大数据 爆文选材立意和电影本身一样,抓住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前任”这样的基础事实。在这个前提下,捡书姑娘和知书先生同时推出的《<前任3>:男女之间交往,最忌讳这一点 》一文从“男女之间的信任”的角度来阐述感情里的价值观,都获得了十万+的阅读量,点赞数都在3000以上。 随便说和HUGO推出的《<前任3:再见前任>,是真的在说我们。》一文则相当的有代入感,道尽了“爱情里那些戳心的情话”,怪不得能收获近3000的点赞! 大叔电影日记和思想聚焦则选择了“分手告别仪式感”这样的话题,《<前任3>:为什么告别要有仪式感?这也许是最好的答案》一文分别收获点赞量7769、4184。 “分手”是感情世界里永不褪色的话题,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来自有书的《<前任3>:成熟的爱情,连分手都体面》和故姐的《<前任3>:再见前任》:所有的分手都是因为这一点》都恰好地抓住了“分手”这个话题的情感诉求,点赞量都冲到了前20强! 对于已观影的粉丝,补充的阅读正好击中了观影之后的情感共鸣,电影和推文都是写的自己啊,颇有一种“自己就是主角”的光环感。对于还没观影的粉丝,来自社交圈的刷屏内容无疑也成功的“撩“起了自己蠢蠢欲动的“爱情小秘密”,不火奔到电影院升华一下自己的爱情观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前任”and“现任”?
所以成为爆款有时候是件很简单的事儿:挖掘现实来触动用户情感,再加上话题性的传播,不想成为爆款都难! 2 消费需求变迁 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票房贡献最高 情感共鸣是消费转化的原始动力,但最终促成消费的动力还是来自消费者本身的意愿属性。《<前任3>才没有侮辱中国电影》一文中从<前任3>观影用户的年龄、文化程度中做了对比和筛选,综合数据表明:《前任3》的主力观影群体是不到24岁、非本科学历、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 而来自壹娱观察《<前任3>的意外十亿之路:一场小镇青年打脸数据与常识的狂欢》一文则分析了这种观影群体差异化的原因:《前任3》在这一轮竞争中胜出,靠得是话题。 翻开《前任3》的影评,也没有多少夸赞电影拍得有多好,而更多的是在感慨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影片带来的“扎心”。豆瓣上关注最多的一条短评是用户MissZ的,“看完特别感动,直接跟对象分手了!爽!”。 情感话题在年轻人中病毒式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观众,甚至从三四线城市往上影响到了一线城市那些本来没计划去看这部影片的年轻人。 综合来看,《前任3》成功的抓住了年轻人情感需求的这一特质,满足了三四线城市年轻人消费需求的变迁。 最后,小编给大家奉上一段视频(某中年男电影院看《前任3》伤心过度被抢救) 不得不说,《前任3》这一波情感攻势做得实在到位,各位文案党们可以好好学习下!不说了,小编准备买票去电影院缅怀一下逝去的爱情! —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