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媒体报道了“寒门博士之死”,博士杨宝德于2017年12月25日晚,在灞河溺亡。

 

据媒体报道,杨宝德生前曾是他们村里学历最高的年轻人,读博期间,“要帮博导浇花、打扫办公室、擦车、拎包、挡酒,甚至要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他曾几次尝试自杀,都没有成功,后在圣诞节当晚,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

 

 

 


 

 

媒体报道此事后,舆论沸腾不止,舆论聚焦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一是部分网民质疑杨宝德情商低,抗压能力差,现代社会帮导师分担日常事务实属正常,通过死亡发泄愤懑情绪的做法不可取。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带给了亲人无尽的痛苦,微博舆论场中,部分网民对杨宝德之死表示遗憾,还有部分人质疑其情商低。

 

知名女作家@六六 表示,或是杨宝德自视甚高,终因内心愤懑选择自杀身亡,其实现代社会,帮导师分担日常事务或“伺候老师”实属正常。

 

 

@六六 的说法,遭到了部分网民的反对,有舆论表示,学术与做人并不相悖,一切的给予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且自愿和被迫有很大区别,长期被导师逼迫“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等生活琐事,或是社会弊病。

 

二是目前高校教师的权力过高,一味逼迫学生做这做那的教师或存在师德方面的问题,这种社会风气急需整顿。不少网民反映,现在高校里导师的权力过大,直接决定学生能否毕业,若导师不给签字,学生连答辩的机会都没有。

 

而此次事件中,杨宝德出自寒门,力图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但在社会阶层的代际传递下,唯一的上升通道被堵住了,内心怎能不绝望?一旦看不开,悲剧便产生了。基于此,部分网民呼吁整顿这种现象,并予以重视。

 

三是目前涉事教师暂未出面回应,背后或有其他原因,因果关系或许并不简单,等待后续调查结果。部分网民表示,此事发展到目前,涉事教师还未回应,需要等“子弹再飞一会”。

 

如拥有17万粉丝的微博大号@马志海 表示,“事有蹊跷,宜深查。”@中青报曹林 也表示:“悲剧让人痛心,多大的压力才能让一个人做出那样决绝的选择啊?从新闻看,导师应该是有问题的,越界的工作让他承受了很多压力,但总感觉因果关系也许没这么简单。”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