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而拍摄的《无问西东》上映了,完成于2012年,期间至少两次宣布调档,原因不得而知,2018年1月才得以上映。

 

 

章子怡、张震、黄晓明、王力宏等人的加入,让我们无法不对这部电影投以关注。没有热搜和通稿,经历了豆瓣评分6.2分低分潮,凭借着口碑又慢慢回涨到7.4分,《无问西东》开始一步一步柔软地霸占票圈。

 

 

作为清华大学建校百年的献礼片,片名“无问西东”出自清华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导演李芳芳曾解释片名的由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指的是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这两点,青春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


更多精彩请看下文

 


 

 

 

该片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西南联大时代、上世纪60年代、当代”的四代清华人基于家国、时代下的信仰选择和历史命运,时不时展现的一些超越小情小爱的时代情怀也是一大看点。

 

“只问深情,无问西东。”电影中的那些年轻人,在时空交错中串起一个世纪的故事。

 

 

与其高立意不同,《无问西东》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口碑两级分化。


喜欢的人各种角度各种捧,赞它书生意气挥洒笑泪山河,且见证了水木清华的百年兴衰,是一部会被时间永远记住的电影。


 

 

而不喜欢的人则喊着这杯心灵鸡汤量太大惹人腻味,在打破时空的分段叙事背后,是“一首献给理想主义的一咏三叹的散文诗”,还是一篇10万+的心灵鸡汤公号体文章,干脆出门右拐不送。

 


旧文人的“厚德载物”与当下社会风气形成了反差,《无问西东》提倡的是充满力量的温柔的文人风骨。


在众多题材的国产电影中确实很难看到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角对自我价值进行拷问的电影,影片的主角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在努力守护着心中的“善与本真”,这与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形成了反差。

 

反观钱里群评现代教育称“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导演尽力描述旧文人的“厚德载物”,在当下多元意识的冲撞下,坚持输送百年知识精英阶层的价值观有兀自高冷傲娇的书卷气,这种不动声色却又充满力量的温柔秉性才是我们提倡和怀念的文人风骨。

 

作为一部有着缺憾美的体面电影,在先设定位下彰显了文人风骨,像一首叙事长诗,是创作者的真诚体现。命题作文下,导演有着传达整个知识分子记忆的野心,但是表达能力稍显稚嫩。稍显混乱的剪辑使得仅凭四段故事来展现清华百年略显牵强。

 

部分网友认为,为了渲染时代强调文人气息,尽力表现理想主义时代的芳华,插入过多的煽情旁白和分屏剪辑给人一种过犹不及的感觉,反而少了电影中救赎王敏佳的那双托底之手。

 

整体看,影片彰显了文人电影的风骨,有一定感染力。算得上是一部有不少缺点的体面电影,像一首叙事长诗,是创作者的真诚体现。

 

但不可否认,正如电影里所讲,这个时代不需要完美的人,需要的是真实的人。《无问西东》历时多年仍旧坚持走向观众,这份勇气无形之中也展现了影片所传达的坚持本真的文人气息。

 

在以卖腐和密集笑点作为制胜利器的商业片时代,还有人能坚持去描述“风骨、胸襟”这些被物欲冲刷的七零八落的祥和,真切的为虚无缥缈的情怀找寻一个落脚处,确实是难能可贵。

 

《无问西东》并不完美,甚至还有不少的缺陷,但不可否认主创确实都在用真心灌溉,而诚意之作终会找到自己的土壤。

 

清华首映礼上章子怡这样说道,“这是一部值得回味的作品,虽然我们等了许久,一直期盼着它,但我觉得它是值得的,也许这一段上映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是再过许久,它还是一部值得大家去品味和回味的作品。”

 

 

虽然结构和细节上的问题甚多,又过于煽情,但正如《无问西东》的英文译名forever young——永远年轻一样,无论是时代芳华也好,清华百年蔚然也罢,这个世界能有人把美好的词用美好的艺术形式展现并使之得以延续,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这种努力展示家国情怀的文艺片,毕竟年轻尚且温柔,不妨多给些鼓励。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