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里暗里,一言不合就开撕;谁是谁非,稍不注意就反转。刚要看出一点门道,就又被新一轮的“公关大戏”转移了注意,“黑公关”似乎已经成为一些行业的特殊标签。

 

诚如@A5创业网 所言“回望中国互联网,‘黑公关’肯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词,也可以说已成为当下科技圈的标配。在一些互联网公司,不难见到执行总裁在会议室内像困兽一样来回踱步。” 

 

2017,“黑公关”遍地开花

 

美团“清真”事件

 

7月份,关于美团分箱盛放清真食品与大众食品的做法曾在网上引发极大争议,舆情爆发后号称“美团市场部负责人”的知乎账号“张伟”粗暴回应更是激发众怒。但稍后美团点评CEO王兴否认此人的存在,并表示:“基本可以判断是有人蓄意冒充美团员工发表恶心言论来抹黑我们,是一次有组织的攻击。”

 

 

在线学习辅导市场的“互黑公关战”

 

8月14日,搜题App作业帮与小猿搜题因“涉黄信息”陷入口舌之争,引发业界哗然。小猿搜题指控竞争对手作业帮恶意在小猿搜题应用内发布色情信息,并向媒体公开部分证据。作业帮则回应称小猿搜题陈述与事实相悖。随后,双方进入互黑模式。

 

 

阿里京东“黑稿”之争

 

11月22日,律师惠翔公开发文称阿里巴巴持续遭遇黑稿打击,后续方兴东与京东“百万合同”引热议;30日,阿里巴巴高管王帅发表《给“701谣言攻击总计划”组织者的三句话》文章将矛头直指京东。京东方面同样公布了大批自媒体账号,自称同为受害人,且此前已经成功利用法律武器捍卫公司声誉。事件详情可参考清博舆情(ID:web_idea)文章《阿里京东高管正面“互撕”,这次真要对簿公堂?》

 

 

一定程度上公关战就是舆论战,“黑公关”的核心诉求就是败坏目标对象的名声,或引导公众形成一种不利于目标的认知,导致美誉降级、用户流失、信用堪忧等恶性后果。

 

互联网企业首当其冲成为“黑公关”光顾的重灾区。网约车企业“易到”遭恶意诬陷;摩拜单车与ofo小黄车持续“相爱相杀”;即时配送服务平台“UU跑腿”被自媒体账号集体推送“曝光系”文章,伪造离职员工身份进行诋毁、造谣;360水滴直播涉嫌泄露隐私事件在周鸿祎看来也有“黑公关”之嫌;新零售领域,盒马鲜生、猩便利、天使之橙等也被质疑在如日中天之时受到黑稿“关照”。

 

实体企业和名人同样难逃“魔爪”,深陷泥潭。金龙鱼遭遇“地沟油陈案”,伪新闻被制作成视频集中传播;新能源企业沃特玛创新联盟成员身陷“骗补门”,经调查发现有不明来源的信息被竞争对手传播,企图歪曲抹黑。赵薇夫妇被证监局处罚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马云因与赵薇的几张合照无故躺枪,有文章指出存在人为操纵,恶意引导大众觉得马云和赵薇夫妇关系不浅。

 

从网络环境中吸氧,恶性生长成怪胎

 

造谣易,维权难;传谣易,惩罚难。多数网民不禁感叹,虽然网络越来越发达,可以提供表达机会的平台越来越丰富,但是滋养谣言、抹黑言论的土壤也越来越肥沃。这样的网络环境为“黑公关”事件的频发提供庇护所,“假作真时真亦假”,难分真假是网民们最直观的感受,不了了之几乎是所有“闹剧”一致的结局。

 

可以说,网络的匿名性和主体分散性是网络“黑公关”的风险屏障,大大降低了造谣抹黑者被追责的概率;而部分网民听风就是雨、看热闹不嫌事大,不自知地成为“黑公关”的“外围势力”;最后信息快速更迭而注意力稀缺的网络环境使越来越多的热点变成“烂尾”,谣言受害者往往难以昭雪,而黑公关们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下一个项目了。

 

低风险并不足以吸引人们大量涌入一个行业,更重要的是高回报。媒体圈内一直存在以黑料“勒索”企业或名人的现象,传统媒体时代只有那些有人力和影响力的媒体才能暗箱操作,而新媒体时代中,只要集结一群人,精于煽动技巧,就能获得谈判筹码,轻易从中牟利。

 

我们在各类“黑公关”事件中不难发现,部分自媒体身先士卒地冲在了“最前线”。他们或是由企业“豢养”,或是职业“水军”,炮制黑稿,煽动阴谋论,散播乌烟瘴气。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黑公关”加速恶性竞争的恶性循环

 

有业内人士曾总结道,“这世界本来没有黑公关,企业们黑路走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黑公关。”

 

竞争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公关态度,早在2013年“黑公关”就浮出水面,然而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导致“黑公关”高频次、大范围、多领域的集中爆发。公关也从企业的“参谋部”一跃成为“作战部。

 

一方面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地位已经基本稳定,他们占据了80%乃至更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情和氛围达到史无前例的高点,这意味着不管是创业风口还是传统产业,留给创业者的空气都是稀薄的,因此少数小型、新进企业可能选择炒作行业领导者的黑料获得舆论关注,制造短暂的市场余地,并打响知名度。

 

另一方面,反垄断法的贯彻实施令多数领域形成双雄对决、三国鼎立的态势,大型企业彼此的竞逐更似枪林弹雨,资源雄厚、手段出奇、“出口”毒辣,且知名品牌的流量引力通常能掀起舆论巨浪。

 

但是,随着“黑公关”内幕的不断败露,网民的辨明能力得到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黑公关”这类恶性竞争行为只会挫伤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和好感,没有获益者可言。还有部分企业以“黑公关”为借口,试图掩盖客观错误,更遭网民鄙夷。

 

总体而言,网络“黑公关”呈现隐蔽性强、深度取证难、控制难度大、维权成本高、传播速度快而范围大、实施主体分散、损失难以估算等特点,因此很多人或小型企业被迫选择“清者自清”的冷处理。只有京东、美团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财力和精力坚决与“黑公关”恶势力战斗到底,这也助长了网络黑势力的肆意妄为。

 

更多精彩请看下文


 

正在进行中的社会共治

 

近两年,有关部门在网络治理方面重拳出击,网络“黑公关”也不会成为漏网之鱼。基于其恶劣影响,学界和业界专家也不断呼吁各方积极自治、协同共治。

 

 

政策:早在2011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就联合开展过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的专项行动。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指出,要落实实名制,治理网络“水军”,加强跟帖评论管理,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和监管主体、服务平台的主体责任,特别强调“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信用”。

 

学界:张志安教授认为:“政府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尤其是司法部门的依法审判,中小型公关服务业的行业自律和严厉追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更高效的响应速度和更积极的辟谣行动,还有网友们识别谣言防范谣言的网络素养的提升。企业的积极有为、主动出击也非常关键。”

 

业界:《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曾公开呼吁相关政府部门组织专门调查组,而互联网公司特别是行业龙头公司的领导人需要认真学习涉及到对外传播、新闻报道方面的法律和规定,对公司的市场和公关部门订立约束性要求,恪守商德。

 

 

 


 

 

清博舆情系统地址:yuqing.gsdat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