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政务新媒体中的第一梯队,公安新媒体以与时俱进的宣传手法,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营造催人奋进的社会舆论环境。公安新媒体打造具有社会认可度的政治文化,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7年,公安新媒体已经走过了探索初创期、规模扩张期、集群发展期阶段,已经搭建了多层级、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一方面“双微”建设不断完善,向基层下沉,激活社会管理“神经末梢”。另一方面公安新媒体版图不断扩张,从两微一端延伸至秒拍、直播等新兴媒介平台。与此同时,警察自媒体在各个平台的影响力日益渐大,凝聚警心鼓舞队伍士气,为公安工作提供精神支持。

 

公安新媒体在展现平安中国建设成效、先进人物与警民正能量宣传、公共事件引导与辟谣、便民指引与预约服务、联动办案等方面成效颇大,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利器。

 

 

 

1

新媒体矩阵建设


平台布局不断延伸,构建功能互补公安宣传体系

 

公安新媒体布局版图不断扩张,从两微一端延伸至新兴媒介平台,形成了功能互补、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公安宣传阵地体系。

 

1.双微建设不断向基层下沉,地域分布突破“胡焕庸线”

 

目前,公安系统已经建立了多层级、多警种较为完善的双微矩阵。2017年,公安双微矩阵不断向基层延伸,激活社会管理“神经末梢”,在地域分布上,逐渐突破了“胡焕庸线”,基本实现了全国大范围的覆盖。

 

微博方面,截至2017年底,公安系统微博帐号有2.8万个,阅读总数达到660亿,较2015年增加10.3%。在发博量小幅下降的情况下,阅读总数、点赞总数上涨,表明公安微博在内容创作与创新运营等方面有长足进步。

 

微信方面,截至2017年底,清博大数据平台共收录公安系统微信公号1.2万个,其中高度活跃帐号3724个,是2016年的1.26倍。阅读总数突破18亿,点赞总数破一亿大关,体现公安微信在辐射面和内容质量上都再上新台阶。

 

2.APP突破“个人游击战”,形成多层级多警种集群模式

 

2017年,全国多地以省、市、县(区)三级公安机关集群的形式入驻聚合类平台,以头条号、企鹅号、网易号三大平台为主,形成覆盖多警种的头条号、企鹅号矩阵,规模化效应显著,丰富和扩展了公安新媒体平台和功能。

 

3.执法直播渐成规模效应,短视频与微博构成生态联合体

 

2016年,短视频、网络直播风头正劲,公安新媒体充分运用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更具冲击力的传播优势,发出公安好声音。2017年的交警直播无论是发起频率及观看人次上,都迅猛增长。在短视频如秒拍平台,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 、 @平安北京 为代表的帐号纷纷入驻,和微博构成了传播生态联合体。


积极适应分众化传播趋势,渠道和内容有效匹配

 

公安新媒体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在不同平台发布内容各有倚重,使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有效匹配,实现宣传效能最大化。

 

在微博平台,高传播影响力帐号一类是具有信息资源优势,在热点事件中及时发声,有效回应公众关切的帐号,如@平安北京 ;另一类则是以人格魅力体运营,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如@平安中原 以“象警官”这一人格化形象获得网民喜爱。

 

在微信平台,优异帐号立足地域差异化需求,进行垂直化运营,打造地方公安微信的特色品牌;不同职能的公安微信根据自身定位进行专业化、精细化运营,最大限度发挥部门所长。

 

在头条号等聚合平台,政策法规解读、便民举措、警务信息等立足本地的政务消息都可通过头条号精准抵达,大幅提高信息分发效率。


“警务新媒体大脑”深度融合,提升公安话语权

 

一是公安新媒体的矩阵建设不仅是联合发布信息或帐号互推,而且是打破部门和科层的壁垒,如厦门警方“新媒体超市”2.0覆盖,打通了八个平台的技术壁垒。二是出于优化资源配置,公安新媒体的“警务新媒体大脑”建设由分散转向聚焦,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头部帐号。三是跨区域、跨层级联动成常态,多中心式传播日臻成熟。


宣传与治理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公安正能量合力

 

通过新媒体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如公安系统利用新媒体“网上收集网情、网下解决问题”,O2O联动办案日臻成熟;如公安新媒体使用网络直播,使公众理解警察执法的专业性、复杂性,有助于警民的自省和相互审视。


魅力人格体传播渐成趋势,展现公安个性化风貌


一些公安新媒体注重突出个性化、塑造自身品牌形象,如 @江宁公安在线 采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非常善于利用各种网络流行语和段子,偶尔还向网民“卖萌”,有类似“网红”的特征和传播优势,进而依托其形象实现跨平台的快速传播,为圈层化传播提供“传播虫洞”。


警察自媒体逐渐崛起,协同增强主流文化影响力

 

 

警察自媒体灵活拓展各类新兴分众平台,不断创新运营机制,以更加专业、亲民、全方位的运营扩大影响范围,协同官方发声,不断增强主流文化的传播力、渗透力、感染力,成为公安政务新媒体的有效补充。

 

但同时部分自媒体在涉警舆情事件中出现情绪化表达,引发抱团护短的质疑。一些警察自媒体一味传播警察“弱势”形象,极易在警队内部形成失望、悲愤等消极情绪,削弱队伍的向心力。

 

2

正能量宣传


设置议程进行品牌打造,紧扣热点实现传播效能

 

公安新媒体主动进行议题设置,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弘扬主旋律。

 

一是议题常态化,打造平安中国系列品牌。如#守护平安#、#平安365#、#警徽荣耀#、#清明祭英烈#等多项议题的长期宣传,成功塑造了公安守护平安,忠诚为民的职业形象。

 

二是借势社会热点捆绑宣传。如《当消防遇上freestyle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借势《中国有嘻哈》中的“freestyle ”进行歌曲创作;在战狼热映之时,中国第五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喊话想看《战狼2》引起网民热议。

 

三是弘扬公安英模精神,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闻事件中,宣传公安先进典型,发好公安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咬绳哥”、“托举哥”、陈清洲、陈冰、胡光志的事迹感动万千网民。


结合网民需求设置议题,及时有效回应公众关切

 

公安新媒体针对网民的需求适时调整信息偏重类型、沟通技巧。如近年来几起涉警舆情让公安执法公信力遇冷,公安多部门多地区开展微博执法直播活动,极大程度确保执法公平公正性。


构建多角度立体化传播,强化内容直观感趣味性

 

 

公安新媒体充分把握网生代的受众阅读偏好,利用写实宣传片、自制MV、H5、短视频、直播等多种立体化传播方式,增强公安正能量的真实性、冲击力和互动性,激发网民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亲民态度接地气式表达 ,软性宣传消解对抗解读

 

 

公安新媒体尝试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在传播内容和话语体系上贴近百姓。如微信公号“深圳交警”以贴近网民生活的内容和富有亲和力的语言风格著称。公安新媒体通过话语上的“卖萌”可以软化公众对其刻板形象,某种程度上消解民众的对抗性解读。


联合社会媒体提高传播效能,协同改善涉警舆论

 

公安新媒体通过联合社会新媒体,提高正能量传播辐射面,使涉公安舆论生态得到极大改善。 一是利用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公安正能量覆盖面。二是公安新媒体的带动和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媒体及自媒体加入到公安宣传队伍中。


关照民警职业生活及心理,提升警察职业尊荣感

 

 

人民警察具有超负荷、强应急、高风险职业特点。公安新媒体根据民警的需求设置议题,在思想上关爱民警、生活上关怀民警,对提升民警工作积极性和队伍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一名基层警察的肺腑之言》 《除了致敬,我们还能为基层警察做些什么?》《请不要让警察流血流汗再流泪》 等优秀作品关照基层民警心理,提振队伍士气。

 

3

社会服务管理


优化24小时“微警局”,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各地公安新媒体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争先打造“互联网+警务创新”模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南京公安“微警务”目前关注用户超过440万,涵盖了交管服务、出入境、户政服务、治安消防、监管服务等多个方面,平均一年提供在线服务2000余万次。


O2O联动成警民关系微纽带,塑造公安亲民形象

 

 

公安系统利用新媒体“网上收集网情、网下解决问题”,已然成为工作常态。尤其在微信平台,公安新媒体建立辖区、社区群,进行线上问听,使得公众的意见诉求有了合理有序的表达渠道。与民众的点对点沟通和“圈子式群聊”成为构建亲密警民关系的“新纽带”。如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社区警务管家”已经覆盖了2730个社区,实现了100%覆盖率,2017年网上办事5万余件,全流程网上开具证明1.8万余件,采集线索1.2万余条。


技术驱动服务功能优化,促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

 

公安系统紧跟新技术发展脚步,不断创新服务渠道平台和服务功能方式。如公安新媒体结合大数据运用,实现政务信息和服务的价值延伸。2016年武汉洪涝期“武汉交警”利用大数据,为市民提供快速查询积水路段和实时上报新积水路段功能,大大提高了救灾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效率。


优化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管理格局

 

2016年5月,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正式上线,建立了全国儿童失踪信息发布的官方渠道,平台通过官方微博以及接入高德地图、支付宝、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等各类移动应用,形成群防群治、全民反拐的良好局面。另外,一些公安新媒体也以双向沟通的方式,激发市民的公民参与意识,形成多元参与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