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3亿多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衡量美好生活感受的标尺是什么?影响中国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密码又是什么?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重磅发布了2017-2018年度“中国美好生活指数”为102.44。清博大数据作为大调查数据联盟成员之一,受邀参加了指数的现场发布,并就信息泄露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在中国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是中国媒体首次以科学、系统、全面的民生指标体系,来量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既能够像温度计一样感知民生冷暖变化,又能够像X光片一样洞悉指数变动背后的影响因素。


大调查采用“大数据挖掘+公众调查”的方式,确立了“中国美好生活指数”指标体系。大调查联合清博大数据,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个关键词,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开放数据、两微一端一站等新媒体平台数据、全网舆情数据等进行全面采集。

 

根据清博舆情系统分别监测“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2017年1月1日00:00到2017年12月31日24:00,从微博、微信、网页、客户端四大平台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如下:


微信图片_20180208093534.jpg

 

微信图片_20180208093538.jpg

 

微信图片_20180208093542.jpg

 

通过对这些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分词、去除停用词后建立高频词表,经过聚类、权重计算,影响获得感的因素占比最高的是心态情绪(7.51%);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占比最高的是住房条件(7.35%);影响安全感的因素占比最高的是家庭和谐(16.40%)。

 

大调查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将“100”设定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平均满意度,代表了美好生活“适宜”的状态。102.44这个数字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的整体生活,略高于“适宜”这个区间,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提升。

 

在指数发布现场,清博大数据选择了对民众普遍关注的信息泄露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入解读。

 

微信图片_20180208093554.jpg

 

清博大数据调查显示,在个人信息泄露程度方面:38%的网民认为偶尔遭遇,37%的网民认为时常遭遇,较为困扰,25%的网民则认为无处不在,非常严重。

 

微信图片_20180208093558.jpg


公众对不同类型信息泄露的感知程度是不同的,公众对个人通讯类信息泄露的感知程度最高,达87%;对个人身份类信息泄露感知程度为72%;对个人购物消费类信息泄露感知程度为68%;对个人资产及社保类信息泄露感知程度为58%;对个人交通住宿类信息泄露感知程度为29%;对个人商业财务类信息泄露感知程度最低,为15%。

 

微信图片_20180208093602.jpg


而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是因为以上11种途径,随意丢弃、行业内鬼窃取的各类网购凭证、单据和对账单(如外卖、快递、车票、刷卡对账单)等是信息泄露主要途径,占比近30%;

 

病毒二维码及黑客入侵是信息泄露第二大途径,占比18.2%;邮箱网聊社交平台互动评论,是第三大途径,占比16.79%。

 

随着移动支付、移动APP和各类小程序兴起,随处可见的移动支付、即刻生成的年度账单、泛滥成灾的山寨病毒小程序也成信息泄露重地。

 

更多关于美好生活的数据发现,将于2018年3月7日晚,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数据发布之夜》重磅呈现!

 

—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