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新词“月入一狗、月入一蛆”在舆论场流行。

 

 

“月入一狗”是S1论坛有人发帖,称自己在上海工作,月入2w,却活得不如狗,从此“一狗”就变成了“2w”的代指。

 

类似的还有“月入一蛆”,是指有人在某超市买烤鸡,结果吃出蛆,一番折腾后商家赔付了5000,于是又有人发帖感叹:我这点收入,活得还不如一只蛆。于是“一蛆”又变成了“5000”的代指。

 

除了以“1狗=2w”来衡量自己的收入标准,不少网友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产生了类似于“狗富贵勿相忘”、“不狗言笑人群”(月入不足一狗,还和别人谈笑风声的悲催人群表现)的衍生用法。

 

联系到此前对“空巢生活”、“佛系青年”的文化渲染,部分网民对这种亚文化进行调侃,并感叹到:“自嘲的背后,更多的是心酸。”

 

无奈式调侃背后是对生活的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曾分析称,当前我国整体还处于改革与变动的快速发展阶段,青年作为“危机的一代”,在就业、发展各方面都存在挑战,青年的生存压力相对较大。

 

有网友将这种现象解读为时代的困局:“‘月入一狗’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反映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一种自我调侃和无奈,如果靠自己工资有买房的可能性,涨工资的速度肉眼看得见,上升通道没完全被堵死,创业有活下来的机会,那么也就不需要在自我调侃中打磨对生活的热情。”

 

与“月入不足一狗”相对应的是“钱少忧郁症”,有网民表示,比起因低薪产生的自暴自弃、抱怨不止、自我封闭等情绪,这种自嘲更像是无病呻吟,是一种面对生活压力的无奈表达。

 

 

将自己的真实想法用自嘲方式进行包装的幽默社交。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部分年轻人尝试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和手段自我消遣,试图用“自我调侃”和“相互调戏”来温吞生活的琐碎。

 

有网友分析道:“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嘲讽环境和个人的不协调,是在藉由这种幽默来表达对现状的自嘲。”

 

 

也有部分网友直言,“自我调侃的背后是现实的可预想与不可接受的冲突。”喜欢自我调侃,可能是对现状不满,用调侃的方式来控诉自己的不得志,宽慰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把心里话用一种玩笑似的方式表达出来。

 

用幽默的话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调侃往往是调侃自己的软肋或者是自身的缺点。有网友直言:“比起被别人嘲讽工资低,从自己口中主动说出‘活的不如狗’的自我调侃不仅能减少工资低的尴尬,同时还能显得自己幽默且乐观。”

 

有一种套路叫做“先用自嘲掩住要害,再放心表达对生活的爱。”就像是《冰与火之歌》里的小恶魔那样自嘲,安全又轻松,给自己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其实是自我保护的一种。

 

 

知友“金融小民工”也表示,“我就是这样的人,我觉得我是想调侃自己,好让别人没法调侃我,一样的话自己说自己会比较舒服些,也许说明我是一个比较自卑与脆弱的人,只是表现出来并不是这样罢了。”

 

—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