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微博管理员 发布的一条社区公告称,微博将开展为期三个月针对违规漫画、游戏及短视频内容的集中清理行动,主要清查对象包括涉黄、宣扬血腥暴力、同性恋题材的漫画及短视频内容等。 该公告一经发布便引发网民声讨,很多网友认为微博将同性恋题材与涉黄、暴力划到一起,是对同性恋群体合法权益的侵害,也是对整个LGBT人群的不尊重。鉴于网民的激烈反对,@微博管理员 迫不得已在4月16日中午做出改变,发博称“本次游戏动漫清理不再针对同性恋内容。” 微博此次针对违规漫画、游戏及短视频内容的集中清理行动,与此前内涵段子下架、今日头条抖音、快手整顿低俗恶俗内容一样,都是对导向不正、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行为的集中整治。 微博将同性恋归为道德低下、导向不正的行为,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前同性恋群体依然备受争议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维护同性恋群体利益的微博网民,既有LGBT人群,也有支持他们的非LGBT人群,以及代表官方舆论风向标的人民日报。 4月15日,央媒“人民日报评论”发布文章《“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指出,性倾向不止一种,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双性恋都属正常,绝不是疾病。这给网络空间对同性恋的争论不休定了基调:LGBT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性倾向。 “正常”意味着在网络空间,LGBT群体在面临歧视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同性恋我不丢人。 “人民日报评论”声援同性恋群体,似乎意味着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对LGBT群体的包容,以及对LGBT亚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接纳。 “人民日报评论”公开声援同性恋群体是少见的,因为官方历来对LGBT保持警惕,既无支持也无明显反对。 辛亥革命至今,官方对LGBT历经了严打、沉默、中立的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及建国初期,LGBT群体尤其是G(Gay)群体受到广泛而严厉的打压,LGBT成为政治泛化的概念。 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实现了同性恋非病理化。2005年7月,中国官方首次向世界公布有关男性同性恋人数的资料,对同性恋这一群体存在事实的首次确认。目前官方对LGBT群体采取“不支持、不反对、不提倡”的态度。 而当前,普通民众对LGBT群体的态度则更加包容。央视网站上的一项中国同性恋状况调查显示,有61.1% 的网友对同性恋现象表示理解并支持这个事情。在调查“同性恋是否会影响工作选择”的问题中,回答“否”的中国人占到了九成,超过美国的86%,中国对同性恋的容忍度和接纳度显著扩大。 虽然,目前网络空间关于LGBT的激烈争吵表明,网络舆论对LGBT包容的信念还没有建立,或者说这样的信念还不坚定。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同性恋,开始理解LGBT。 中国对同性恋的态度逐渐转变,得益于中国互联网更加开放。20世纪末,中国加入互联网,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国互联网经历了门户网站建立、社交平台发展、PC端与移动端共存的三次浪潮。 互联网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各种群体的声音都能通过网络被放大;同时,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中,各种矛盾积累产生的压力,在网络空间得以释放,使得网络空间亚文化发展成为可能。 此次同性恋话题引发舆论争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同性恋群体本身,非同性恋群体意见出现巨大分歧。 从此类话题长期以来不被国内主流舆论关注,到此次媒体网民积极站队,表明同性恋话题已经具备了广泛传播的舆论基础,这得益于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和文化共融。 人们通过互联网,越来越多接触到同性恋群体出柜信息,或同性恋群体的生活面貌,越发与国外主流舆论意见趋同,即反复听到的:“同性恋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现象。” 要知道,国外关于同性恋是不是病的争论一直持续了上百年才有定论。而我国网民,通过互联网的文化交互,有望弯道赶超,对“同性恋是正常的”这一共识实现接纳。网络空间的深度交互,为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起到了润滑剂和助推剂的作用。 一般而言,同性恋分为男同性恋(Gays)和女同性恋(Lesbians),由于同时有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存在,LGBT一词便应运而生,成为四类的统称。 从历史经验来说,国内外对同性恋以及LGBT群体的偏见,主要源于性倾向与性别认同文化的单一性。这样的偏见在各个国家、不同社会阶层普遍存在。随着时代进步,LGBT群体面临的困境不断改善。 截止2017年,27个国家已经宣布同性婚姻合法,这样的包容文化在境外盛行,其观念在我国网络社会空间也不断出现。LGBT在国内面临的状况改善,得益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国内民众对多元文化的接纳程度大幅提升。 “人民日报评论”发声,意味着LGBT社群文化不再是灰色地带。不仅仅是LGBT,舶来品丁克一族也在国内不断壮大,并与主流文化频繁碰撞,如LGBT与我们传统的两性认识格格不入,丁克与中国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形成对立,这样的文化碰撞在互联网平台本身已经展开。 而LGBT、丁克群体的客观存在,就需要相应文化与之匹配并提供服务。许多历史经验表明,文化革命来监管宗教文化发展行不通,只有文化包容才能实现文化共融。因此,人民日报指出“消除偏见,理解差异”的论断,将成为对待网络多元文化的基本态度。 “人民日报评论”特别指出,性倾向本身,不应该成为少数人哗众取宠的内容。而同性恋者也是正常的公民,在主张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 也就是说,应该尊重、不歧视同性恋等LGBT群体,但是不宣扬、不炫耀是目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对待多元文化时,同样需要追求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但是在对待多元文化时,当前部分人往往步入误区。如部分人通过日漫了解日本文化,进而诋毁国产动画动漫、甚至出现精日倾向,这样低俗媚俗的表演,就是在接纳多元文化的同时,忘却了社会责任的典型,必将受到严格打压。 打击黄赌毒、违规网络视频等互联网产品,是净化网络空气的必要举措和有效手段。维护同性恋的不同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更开放、更包容的网络空间的重要体现。 对每个参与互联网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播的人而言,需要谨记:始终坚持依法原则,遵守和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秩序、维护网络空间公平正义,与促进网络空间更健康、更开放、多元文化更繁荣保持同步。 — [ THE END ] —
从“清查”到“不再针对”,同性恋待遇变化意味着什么?
- 发布于:2018-04-21
- 来源:清博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