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贫困人口”的风头刚过,“积极废人”又成了舆论场的新词。不少网友都认为这个充满矛盾感的词说的就是自己,大呼终于找到一个能完美形容本人的词了。在很多人还没弄明白“积极废人”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这个朋友圈热词又凉了。

 

近段时间以来,朋友圈热词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是不是觉得自己分身乏术头上的“皇冠”好重?恭喜你,成为“新概念人群”!所谓“新概念人群”就是指不断被流行文化裹挟下的网络新词和朋友圈热词定义的群体。(不好意思这个概念其实也定义了你们,捂脸逃走)

 

一个别致标签总会打中一拨人。不管你是谁,似乎都有被某个标签砸中的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出现的热词,往往会引发广大网民以戏谑的口吻对号入座,这仿佛已经演化为某种“媒介景观”。标签以简单粗暴、矛盾喜感的形式将价值观相近的人捆绑起来,形成彼此相对牢固的社会关系。

比如,

——你养不养蛙儿子?

——养啊

——蛙系青年!

又如:

——有没有拖延症?

——拖延癌了

——积极废人没跑了!

 

是不是听起来很喜感?你是什么人不需要你知道,我来告诉你呀!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从最初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标签如“富二代”等到现在越来越小众化、具体化的标签,社交媒体用更加色彩鲜明的定义来了解你的某种特质和喜好。有观点认为,用一个标签可以冒犯更多的人,但是却并不会承担这种冒犯的责任,才会使得这种标签化生存越来越流行。


营销推手才是不动声色的潜伏者。不可否认的是,善于制造概念也刻意制造概念的营销推手也在这波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热词也不过是营销推手“设置”给你以此带动一拨流量而已。社交媒体越是精准投放,便越能找到网友情绪释放的G点。


注意力经济的崛起加剧了社交媒体之间的竞争,单纯追求点击率以吸引网友眼球就会沦为“标签化”的推手,你也就不自觉地被“套路”了。至于这些词的生命周期?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了,狂欢过后就是一地鸡毛和遍地互联网垃圾。


自媒体语言就是你的社交货币。每个人都渴望在朋友圈塑造并且强化自己的形象。面对社会流行语,如果一个人能够在朋友圈中持续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能够提供社交话题和谈资,这个人的隐形地位就会上升。


营销学教授Jonah Berger在《疯传》一书中认为,就像人们能够使用货币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总之,凡是能买到别人的关注、评论、赞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社交货币。


朋友圈热词正是遵守了“有违常理的戏剧性冲突”才在信息洪流中站上浪尖,从而能够给网友带来谈资。如果大家都在调侃“隐形贫困人口”,你却一脸懵逼?无形中你就失去了交谈的资本,更遑论维护你的社交形象了,自然在这场社交比较中完败。

 

 

解构语境下的自娱自嘲自黑心态。不管是“佛系青年”“隐形贫困人口”还是“积极废人”都代表着我们当前社会心态和社会压力的变化,成年人的生活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这种自嘲和消解虽然整体上是无力的,但至少还能在网上掀起一阵波澜。年轻人也乐得在网络上把自己拎起来把玩一番、吊打一番、自嘲一番,然后继续我行我素。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新词语涌现。你身上的其他标签可以剥去,但别忘了你是“新概念人群”。这种标签甚至时刻提醒着你是可以被定义的。流行文化用这种“外套式”的语言不断刺激试探着你的生命力,社会公众也往往乐意对号入座狂欢一阵,找找乐子。你还是那个你,只不过title又沉重了一些而已。


—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