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至6月7日,中央环保督察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对10省市的全部入驻,并在接下来的15日内完成了对120个地市的下沉督察。此次“回头看”,不仅有第一阶段的全面体检,还有针对第二阶段“看病抓药”后的“复查”,被舆论认为是继“全覆盖”之后中央环保督察组杀回的“回马枪”。行动雷霆万钧,共计受理有效举报3.8万件,问责相关责任人4305人,督察震慑效应显著,相关行动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和期待。


1 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

 

(注:本表格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整理,截至7月10日)

 

10省市被问责,河南、江苏问题最突出


截止到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第一阶段省级督察和第二阶段下沉地市督察已相继完成。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30余个典型案例,所进驻的10省市均被问责,其中,河南省、江苏省均被通报5起,成为此次“回头看”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高发地域。

 

图1 环保督察“回头看”通报所涉及地域

 

 

水、土污染占比过半,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水污染、土壤污染分别占比达36.53%、17.30%,两大污染占比超五成,成为此次“回头看”污染问题最突出的类别。此外,生态破坏、大气污染和危险废物污染问题依旧突出,总量占比超3成。

 

 环保督察“回头看”通报所涉污染类型

 

 媒体:作假乱象需严惩


环保督察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保工作向前迈科技日报刊文《真整改还是走过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查到多个问题》指出,在正在进行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中央环保督察组深入广西、江西等十个省区,调查核实“百万吨冶炼废渣堆填港口”、“搭块塑料布的表面整改”、“养鸡污染‘钉子户’虚假整改”等一系列“纸上整改”问题,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助力。


新京报也刊文《环保督察“回头看”,“虚假整改”该死心了》指出,新的生态环境部组建后,对各地的环保治理进行“回头看”重点督察,既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也能有效传递持之以恒的治理决心,为前期的治理势头再加把火,让那些“缓一缓”“松松劲”的念头趁早死心,将环保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斥责地方环保作假乱象,要求严肃处理“形式主义”环保。其中,新华社连续刊文《应付检查“做样子”何时了?》《对假整改必须真追责》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环保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口号环保”等形式主义,对当地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假整改应付环保执法督察,亟须通过真追责予以根治。


人民日报6月15日刊文《要让虚假整改者付出代价》指出,重庆石柱县等地被约谈、一些企业被曝光,再次为各地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敲响了警钟;对发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必须是“真改”,那些虚假整改、表面整改、阳奉阴违的,必须要付出代价。

 

 网民:问责还得动真格


要正视问题,敢于动真格才能表决心。网民“我小时候很萌萌萌”表示,针对已暴露出的问题,就是要紧盯到底,时不时杀个“回马枪”,支持政府大力彻查破坏自然行为。网民“孤竹之民”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并不乐观,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持续的高压督导。网民“北邙南嵩”表示,“整改”不是说说而已,中央和群众都是监督者,对那些“假整改”动真格,才见真章。

 

该问责就问责,绝不手软。网民“青岛一李万飞”表示,这一次的“回头看”让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再一次体现的淋漓尽致,该问责就要坚决问责。网民“海西女真”表示,“假装整改”的危害并不亚于直接污染环境,因为这污染的是人们对治理环境的信心。网民“蓝蓝的天空呢”表示,是时候进行严厉问责了,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了子孙后代的蓝天。

 

政府:转作风树形象


地方政府部门要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打造转变作风新形象。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官员应该清醒认识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必须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从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转变环保工作态度,树立政府新形象。

 

企业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环保意识。目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应该通过主动调整产业、产品和服务结构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抛弃对传统环保督察“以管代罚”的错误认知,深刻认识生态环境部门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与决心,加深自身环保意识的认知。(本文作者是清博舆情分析师邢雅君)


—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