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科举士子金榜题名时
“平地一声雷”的喜闻乐见,上半年间,P2Ppeer-to-peer)圈的密集爆雷却炸出平台实控人的跑路狂潮及“踩雷”投资人的惨不忍闻。

 


“爆雷”作为金融投资市场中的专业术语,意指点对点的借贷平台因逾期兑付或经营不善等问题,未能偿付投资人本金利息,从而出现停业清盘、法人跑路、高管失联,甚至是平台倒闭等“姿态各异”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间,最早引发P2P雷潮的导火索可追溯至“民间四大高额返利平台”之一“唐小僧”的疑似“爆雷”风云。6月16日,自称具有央企背景、交易量达800亿元的“唐小僧”被传“母公司资邦金服被查”、实控人“跑路”、法人“自首”、员工“被离职”、投资人无法取现等消息。

 

时隔一月,@警民直通车-浦东 正式发布该案件通报,称该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其涉案金额达380亿余元,法定代表人陶蕾等人已被执行逮捕,实控人邬再平已出逃,警方正在抓捕。

 

(图片源于新浪微博 @警民直通车-浦东)

 

截止日前,P2P行业的爆雷量更是创下历年新高,涉及停业及出现问题的平台从单月来看,据不完全统计,1月有73家,2月14家,3月41家,4月43家,5月38家,6月63家……

 

7月以来,P2P市场仿佛集体共振,仅前3周就有183家平台被曝停业跑路、提现困难及经侦介入等问题,空留一票“踩雷”人哀鸿遍野、奔走维权。就连曾经红极一时的部分“明星”P2P平台也接连崩盘,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7月9日,“多多理财”官方服务号以员工立场发布公告,称“多多理财”已处于失控状态,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振军及财务总监何永琴现已失联且疑似跑路,呼吁投资人报警维权。

 

(图片源于微信公众号“多多理财服务号”)

 

7月13日,“投之家”员工自爆CEO黄诗樵、COO邓伟、CIO覃五权、总助颜渊等核心高管现已集体失联,公司图片墙中与高管相关照片一概被毁,仓库和CEO办公室已被清空,部分员工的硬盘甚至直接被卸掉。

 

惊慌失措的员工立即报案,并于微博更新维权进展。该公司员工群中更是怨声载道,表示同样被“雷”得苦不堪言的员工称,“只吃得起泡面”,就连汤都喝干净了。


(图片源于新浪微博)

 

7月18日上午,“银豆网”发布公告宣布停止运营,所有线上交易无法操作。目前银豆网CEO已经报案,平台将配合公安机关缉拿李永刚,追缴资金,最大限度弥补投资人的损失。

 

紧随其后的“国资系”平台“金银猫”也发布了“良性清盘延期兑付公告”,称公司因各种原因导致平台经营困难,现良性清盘延期兑付。

 

同日下午,“爱投资”发布公告称,核心借款企业发生流动性紧张问题,并对投资者提出“债转股”方案。同时,董事长赵春霞还表示,公司全体董事及高管薪资现全部降为每月5000元。

 

(图片源于新浪微博)

 

7月23日,广州第一大雷“礼德财富”发布公告称,部分项目逾期,礼德财富实控人郑彦森现已失联,平台将尽快成立工作小组对其资产和业务进行盘点,与借款人联系沟通提前还款,并尽快将质押物处置变现。

 

从媒体曝光的数据来看,在已然爆雷的“明星”平台中,“唐小僧”累计交易金额超800亿元、“牛板金”累计交易金额390亿元、“钱爸爸”累计交易金额300亿元、“投之家”累计交易金额超265亿元……

 

舆论场中,主流声音对此番P2P圈的连环爆雷表示愤慨不平,他们质疑国内信用体系及监管机制有失偏颇,网贷借款人基本不用抵押。有知乎网友将这一场场的爆雷风云比作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就像是十个瓶、九个盖,到最后一个盖不上了,风险就爆发了”。



惹人注意的是,这些爆雷声中炸出的不乏“上市系”“央企国资系”平台,#投融家维权无门##金银猫受害者维权#等话题不仅切中了投资“踩雷”者的损失痛点,还激活了网民群体的情绪共振。

 

一时之间,心急如焚的受害者开始涌入各维权群抱团作战,但倘若误入身披“维权”二字的诈骗群,那么惨遭被雷的投资人或将再次面临踩坑。


 

对爆雷P2P提供分发渠道的第三方平台进行声讨同样是维权者的热议焦点。被“雷”的投资人中还有通过“小米运动”APP而下载P2P理财平台的“米粉”,他们通过小米的“专享福利”推广购买了多家P2P产品,其中18家出现问题。

 

对于血本无归的米粉,小米目前尚未作出官方回应。此外,还有米粉表示多个与小米相关的维权群被封,群相册群文件莫名丢失。不少“米粉”怒转“米黑”,并称此次被雷是“小米给年轻人上的最后一堂课”,方才敲锣上市的小米为此陷入信任危机。

 

(图片源于知乎网友@D十三)

 

另一方面,此次犹如多米诺骨牌般的爆雷潮现象对合规平台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少投资人因避险心理持观望态度,部分合规平台表示已出现成交量下降等情况,未来不排除因资金流动性问题而产生兑付危机的可能。

 

有鉴于此,不少业内人士建议:“我觉得媒体不应该再用‘交易规模’这个指标来描述平台风险敞口,而应该关注贷款余额。只有待收的资金才存在兑不兑付的情况,已发生过的交易规模不应该用来描述未来的风险。动不动用千亿、百亿级去定义一个平台,其实是加剧恐慌。”

 

本着“博一博单车变摩托”的心理,不少投资人将多年积蓄一并投身P2P理财,憧憬着网贷“羊毛”的日积月累。然而,这次跨地域的连环爆雷风波却大浪淘沙般地将问题平台尽收眼底。


无论是“高返佣”的愿者上钩,还是维权者的叫苦不迭,行业的这场阵痛早已让被雷者痛彻心扉。余“雷”还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最终幸存的P2P平台或许将成为“贵圈”的中流砥柱。(本文作者为清博舆情分析师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