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中产阶层是人们最关注的群体,中产焦虑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谈起消费升级,也是挺时尚的一件事。今年上半年,“隐形贫困人口”晋升网络热词。而当下,住千万豪宅吃涪陵榨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制定消费降级计划却成为了大众津津乐道的热议话题。

 

据清博舆情系统(免费注册,海量数据,多维分析,近60000用户的选择,yuqing.gsdata.cn)显示,726日电商拼多多于纳斯达克上市后,社交媒体上关于“消费降级”的传播量便逐步走高,并于730日达到顶峰。消费降级的出现,或与贸易战、居民生活成本上涨、房租价格大幅攀升等社会因素有关。

 

清博舆情涉“消费降级”相关信息传播走势图

 

自今年3月份中美两国贸易战开打之后,短短几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便缩水了近10%,这导致钱愈加不值钱。钱不值钱的同时,居民各项生活成本却不断上涨。近日网络爆出青岛菜价飞涨,香菜上月9.98/斤,现在26.5/斤,菠菜也涨了一倍。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房租价格也大幅攀升。据统计,过去一年,成都涨幅30.98%,深圳涨幅高达29.68%,重庆、西安、天津、合肥等二线城市涨幅全线超越北上广,而北京和广州的涨幅也均超过20%

 

租金涨势之迅猛,令人咂舌的同时,势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群体造成较大冲击。他们刚走出校园,薪资不高,怀抱理想于一二线城市奋斗。当每月房租占去一半薪资比例时,必然导致消费降级的情况出现

 


作为网络意见表达的主力军之一,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的参与度较高且发声面较广。因而当其消费支出受到较大影响时,网络顺势成为倾诉渠道,“消费降级”议题便以量变优势产生较大的传播影响力。

 

相对而言,三四五线城市往往机会少、薪酬低,且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随着高校的扩招而诞生的大批“萌新”白领已成为奔向大城市求职的群体的重要部分。但在房租高涨的前提下,原大城市与三四五线城市的薪资差距被“吃”掉了,因而该群体将被迫面临现实的“消费降级”。

 


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林在文章《三大新经济现象:房租暴涨、消费降级和金融骗局》中称,“20187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一路下降到8.8%,上一次出现这么低的居民消费数据还是在15年前的通货紧缩时期,这意味着近年来居民的收入增加相对有限。

 

同一时间,2018年前7个月,居民个人所得税总额为9225亿元,同比增长20.6%,已经超过2015年的全年水平。这又意味着居民的收入增加幅度较大。两个极难作假的数据,却指向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中国的贫富差距正在快速拉大。”

 


可见,消费降级的情况诚然犹存,但也仅是针对部分人而言为此,网络大V@刘戈 直言,“所谓消费降级的确存在,但不是所有人的消费降级,这是一场阶层大洗牌,经济下行必然产生剧烈的颠簸而将社会阶层重新分布,从而使社会重新获得活力。”

 

微博舆论场中,多数网民认为,所谓消费降级并不是消费降低,而是你的消费在降级,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超级话题“消费降级”的导语中赫然写道,“‘消费降级’其实只是部分群体消费结构的变化。食品烟酒、衣着等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比重逐年走低,交通通信、家具、家电、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等耐用品和服务类消费比重不断攀升”。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专家孟祥远也曾表示,都在说消费降级,可没有迹象显示茅台滞销。

 

证券日报在文章《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仍处于升级通道》中也反驳了“消费降级”的观点。该文从吃、喝、住、用、行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表示,居民实物消费下降而服务消费上升,同类消费品种,居民对中低端消费品偏好降低而对高端消费品偏好上升,这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居民消费行为仍处于升级通道。

 


中国青年报也对“消费降级”的观点提出质疑,“对于低价产品消费(拼多多)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而应当是公众消费理念提升与消费心理成熟的重要表现,即人们摆脱了便宜无好货的传统观念,转而相信价廉物美的存在;更多用户关注的不仅是品牌溢价,而是商品性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略显虚无的身份地位消费,转而追求品质的体验与获得感。因此,便宜的商品看上去是降级,但实际是消费心态的升级。”

 

当单纯的工资跑不过看涨的物价,很多人开始高声疾呼“消费降级”。他们认为方便面和榨菜的热销是消费降级,外卖行业的快速崛起亦是消费降级。于是,当姿态各异的消费行为撞上人各有志的消费观念时,“降级”或“升级”一说也就此产生意见对垒的两方阵营。

 

实际上,聚划算或是拼多多的走红,并非仅反映了部分人消费降级的生活表象,更多地是满足了受众对低端市场的消费需求。在为此深感焦虑的网民之滤镜化表达下,全面的社会消费能力图景和错综复杂的市场消费风云被过滤搁置,因此“吃榨菜骑摩拜”的消费行为也被一概冠以“消费降级”的帽子而片面归因了。

—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