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各行各业,新平台、新应用、新玩法不断涌现。 正如知名学者@新媒沈阳在2019清博盛典上所说,一旦大数据、AI、互联网这三大基础设施技术跟各个行业相加的时候,我们人类社会的原生动力将得到一个很大的补充。 以下内容是我们对沈阳教授在2019清博盛典上演讲观点的整理,读完本文,或许你将对新技术、新产品所引发的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多一些认识。 以下,尽情享用~
1、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保持高速增长,AIB会赋能各个产业,AIB对各个产业起到拉动的倍增器效应
我们社会当中有三个基础设施可以跟各个行业相加,我们把它总结叫AIB:AI(人工智能)、Internet(互联网)、Big Data(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就是产业智能,互联网+产业就是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就是产业大数据。一旦这三大基础设施技术跟各个行业相加的时候,我们人类社会的原生动力将得到一个很大的补充。
2、人类由实入虚,由虚到虚,由虚控实
人类发展经过了由实到实、由实入虚、由虚到虚、由虚控实四大阶段。
人类发展进程早期,我们主要从现实世界观察现实世界;有了互联网之后我们可以由实入虚,在现实世界中进行虚拟体验;VR、AR、MR让我们可以由虚到虚,电影《头号玩家》就描绘了2028年到2045年人在虚拟世界中实现重生的故事,你可以在一个虚拟空间体验异次元人生;而脑机接口、可植入芯片等技术发展,让我们可以通过脑电波来直接控制物理世界,最终会发展到由虚控实。
由虚控实是人类发展最终的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想象,比如说再过二十年,大部分人可能是宅在家里,只需要带一个设备就可以控制现实世界。
3、人类的能力逐步被替代,人的AIB增强能力正在日益强大,人类最终只剩下思考力和创新力
人类的能力正在逐步被机器所替代,每一个人被技术赋能之后,他都在自我的能力上更强大,比如说我们今天可能越来越不需要察言观色的能力了,你只需要带一个智能眼镜就可以看出来对方对你发言的这个好感度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可以设想一种场景,未来的丈母娘见准女婿的时候怎么见?戴一个智能眼镜扫描准女婿的脸部皮肤判断他的健康指数,通过大数据自动分析这个小伙子在哪些美女帐号下点赞,丈母娘就知道了这个小伙子在网络上所表现出来的品性是什么样的。
所以察言观色的能力会被技术取代掉。包括外语能力、驾驶能力、财务计算能力等等。比如无人驾驶,它替代的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的这种有人驾驶的汽车,而是重构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一旦无人驾驶汽车加上电池成熟之后,它因为没有噪音,这个时候无人驾驶汽车也可以改造成一个房屋。无人驾驶汽车一旦更加成熟之后,你完全可以把你的无人驾驶汽车设为生活地点,这样你就可以在移动当中完成你的生活和工作。
4、女性网络影响力大幅度上升,AI抹平了美丑差异,AI模拟的ID将抹平性别差异
女性在互联网里面比男性更加容易获得网络影响力,特别是在视频时代。
中国活跃的国际模特男女模特比例大概是1:5,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男女比例也是类似的。也就是说在短视频时代女性拥有更强的网络影响力,有了网络影响力就有了变现的能力和话语权。
而且随着美颜工具的强化,不管一个女生长得多普通,只要她打开滤镜,她有高概率会变得很漂亮,所以人工智能抹平了女性美丑的差别。从这个角度来看,男性简单劳动力失业的程度会高于女性。
随着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由人工智能模拟的ID形象将抹平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2018年,新华社跟搜狗合作推出AI主播,可以自定义其形象、声音进行新闻播报。未来我们也可以自己设定自己在网络空间上的性别、年龄、声音、形象……人工智能不仅抹平了美丑差异,更可以抹平性别和现实形象的差异。
5、短视频将在2020后继续扩张用户,用户时长迎来更大增长,人类“主从世界”发生逆转,人类成为传播学意义上的新物种
2020年5G大规模实施之后,短视频用户还将大幅度的上升,我们每天上网时间还将持续增长,我们现在每天上网时间平均下来是3.8个小时,当我们每天上网时间超过八个小时的时候,这意味着网络会成为我们的“主世界”,现实世界将成为我们的“从属世界”。
所以未来的二十年,人类将整体性的承接“主从世界”的逆转,这个在人类社会是第一次发生的现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人类在传播学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物种,在生物学上也接近成为一个新的物种。
物种跟物种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比如说时尚青年喜欢看抖音,游戏青年看IG,愤怒青年也许喜欢到海外去浏览海外信息,进步青年也许看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阅读习惯已经逐步圈层化。
6、技术与价值观的悖论:无人驾驶的撞人伦理、大数据的隐私伦理、人工智能的茧房伦理
在未来三十年将持续出现三个悖论。
第一个悖论是无人驾驶当中撞人的悖论,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往前开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流浪汉,它是否会转向。这当中存在一个主观选择的道德悖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因为个体身份差异、地位悬殊选择性“牺牲”某个个体(类似哈佛火车撞人道德悖论);
第二个伦理问题是隐私问题,例如微信的欧洲版可以下载个人的数据,因为欧洲的法律非常严格,要求每个软件都可以把自己的数据搬回去,我们现在国内的法律还没有做这样的规定,所以个人的隐私保护将是大数据使用的红线;
第三个是人工智能的茧房伦理,现在人工智能给你推荐信息,未来人工智能甚至将满足你的情感需求,使得你在现实世界不再去寻找情感伴侣,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人就被人工智能所束缚了,这三大悖论将持续未来二十年当中必将引起大家的关注。
7、中国特色的内容道路喜忧参半,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融合才能给主流文化创新带来活力
网络亚文化跟主流文化的融合将是未来中国互联网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他们健康的亚文化在未来必将成为我们社会某种程度的革新之后的主流、正能量的文化,那些低俗类的亚文化将被社会所唾弃。
8、两强三力博弈成为中美AIB博弈主模式
中美全球竞争有一个重要的互联网现象:两强三力博弈。有些领域只有中美大型平台如:微博对推特、微信对Whats App和Facebook、百度对Google、UC web对Chrome等等;但在短视频、新闻客户端、移动工具、电商等诸多领域,中美之外的国家或地区出现了三类力量竞争:中国力量、美国力量、本土力量。
9、平台经济带来平台风险,互联网风险、互联网红利有其畸形一面
从中美贸易战到国内的形势再到我们的意识形态,再到社会心态,再到网络舆论,再到社会动员,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在这个里面可以看到互联网平台的风险在2018年猛烈地释放,包括P2P爆雷、网络隐私、大数据杀熟、共享经济崩盘,这一系列的问题说明,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社会对互联网的反弹力就有多大。
10、AIB应用带来技术临界点,未来三十年之变化超过以往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新文明在哪里。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包括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我们必将创造我们新的文明。当然一旦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觉醒之后,通过脑电波的形式连接到人类的算力,当人类的算力对机器没有价值的时候,人类就消亡了,这是我们人类始终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