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由爱奇艺、米未联合出品的S+级(重量级)网综《乐队的夏天》开播即引来一波吐槽,随着节目重心从“综艺”向“音乐”倾斜,口碑逐渐回暖,在6月8号第三期播出后,网友纷纷表示:“嗯,真香”。

 

曾经小众的“嘻哈文化”“电音文化”经过网综的大众化手法的包装之后走进大众的视野,也证实了自身巨大的商业价值。

 

作为曾打造出现象级网综《奇葩说》的米未传媒此次试水小众音乐领域,能在同质化严重、审美疲劳的音综红海中成功开疆拓土吗?

 

 

从综艺环境和音乐市场转向预判风口

 

 

从前些年音乐选秀类综艺的火爆,到专注于嘻哈的《中国新说唱》、电音音乐的《即刻电音》,可以看出细分化和专业化正在成为当前音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以我国的人口基数来看,即使曾经再小众的圈层,都不会太小。小众题材反而是一个精准的切口,甚至可以说综艺节目内容越单一,传播就越精准。

 

如果说音乐节在80后群体中还是文青标榜自己的工具,那么在90、95后中已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了。Livehouse和音乐节这种与独立音乐关系密切的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注重现场体验精神娱乐方式年轻人所喜爱。独立音乐的市场潜力巨大

 C795340FBE61D8D54F89988F541DBC8A.jpg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可以说,新生代群体的成长是独立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乐队背后的音乐精神属于每个时代的年轻人,年轻人开始有天然破圈可能

 

因此,米未和爱奇艺也正是抓住了这种正是抓住了这种个性化与私人化偏向,用一种新的形式将这种小众内容展现在大众面前,甚至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独立音乐文化中。

 

 

从阵容配置、视听呈现上打造极致体验

 

 

《乐队的夏天》节目组前后筹备8个多月时间,从全国1000多个乐队中挑选31支乐队

其中既有自成立已经30年,被称为中国乐队的活化石面孔乐队,还有反光镜乐队,新裤子乐队,鹿先森乐队,痛仰乐队,旅行团乐队……

 

用节目组自己的话说,就是:

 41BE4878DDC89EF6F732ED4CDAE79685.jpg

图片源自官方微博

有人说,观看《乐队的夏天》,就仿佛是在翻阅一部属于中国的当代独立音乐文化发展史。

这些乐队展现了包括但不限于朋克、流行摇滚、金属、说唱金属、复古迷幻摇滚、Funk等等不同的现代音乐风格。

而如何将这些乐队的表演更好地呈现出来,现场的氛围和节奏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274488A76E25BA27F5157F2C09B91A27.jpg

图片源自节目官方微博

为了保证高水准的现场演出,节目组请来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师金少刚担任音响制作人。

在每一期正片开始前,节目组提醒观众要使用耳机或者音响观看,努力塑造最为接近现场的音乐品质。

此外,在第一期被观众诟病后期剪辑碎片化、依靠打怀旧牌支撑”后节目组迅速将重心从娱乐性转到了音乐性。乐队演出的时长占比增加,演出精彩程度也有了巨大的飞跃,实现口碑逆袭。

 

E69D886E46E85CDACF428DCB7549C239.jpg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多首歌曲连续登上音乐平台热搜榜,网友自发在微博、抖音、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刷屏分享相关纯享片段,节目歌曲成功突破圈层传播。

 

 

从规则设置上寻找戏剧张力与开放性

 

 

该节目组集结了不同风格的31支乐队,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内容设计及音乐表演,角逐中国HOT5乐队的诞生。

 

现场投票、当场淘汰的硬核赛制充分体现出竞技比赛的不确定性与节目的戏剧张力。

在第一轮高达50%淘汰率的严苛赛制下,成名乐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比如有金曲奖加成的Mr.Miss乐队直接被淘汰;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第二期中的台湾老牌雷鬼乐队Mr.WooHoo以低票数勉强进入末位排名,最终也被挤出前15排名,依靠着即兴创作pk掉其他三个乐队才拿到最后一张通行证。

这种“简单粗暴”的竞赛模式反而让观众觉得酣畅淋漓,不管乐队在圈内的地位高或是低,都要严格遵循比赛规则,这种单一的竞争脚本,可以极大聚集起观众的目光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在嘉宾选择上,《乐队的夏天》“跳脱了传统的导师/评委与选手之间的审视关系,不再有高高在上的导师/评委的角色。”

吴青峰、欧阳娜娜、张亚东、高晓松、乔杉、马东五位明星担任超级乐迷

他们既不是导师,也不会带队比赛,而是和其他乐迷一样,与观众一起观看表演,与大众一同了解乐队文化。

比如主持人马东表现出好奇音痴的形象,代表着那些对乐队文化不甚了解的观众发问。

70124009BF13C6D653CE991184E2A4B5.jpg

图片官方海报

这种模式打破了选手与“评委”之间的级别壁垒,即使双方地位不同,但尽量创造出一个无差别平等状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出其开放性。

 

 

写在最后

 

 

小众文化是等待着媒介融合的多元平台继续挖掘的富矿,小众文化的崛起反过来也为媒介内容的同质化找到了一个出口。

 

从目前的反馈来说,《乐队的夏天》无疑成功踏入了垂直类型音乐综艺市场。而借助这个平台,被边缘化的小众文化也得以向大众化演进。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反观曾经出现的“民谣热”“嘻哈热”、“电音热”,经历了从小众文化到流行文化的变迁,最终都难逃再次隐遁的命运。

 

一档节目只能担当一块小众文化进入主流市场“敲门砖”  的角色,但一片繁荣的背后到底是经久不衰还是昙花一现,这都是在节目结束之后,独立音乐推广者们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至少目前看来,这条将个性化与大众化融合的道路,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