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时隔一年,被禁言的ayawawa再次回归大家的视线。
今年6月7日,ayawawa在其公号发布一张“粽子,你吃了吗”的图片,颇有试水回归的意味。这条推送立刻收获10w+,留言区也非常热闹,绝大部分粉丝表示欢迎,而那条“嗯……不用试探了,不欢迎你”的留言因赞数最多,而被顶到了第一条。
6月试水,到8月公号才正式开始更新内容,截至今天已更新8篇,其中有6篇收割10w+。同时,其微博账号也开始更新,但频率不高,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讨论女性情感话题,内容多半是转发社会热点新闻,甚至还参与了前段时间的“为周杰伦打榜”。同时,她还入驻了抖音,聊一聊美妆,分享一下日常,以及情感故事和鸡汤。
至此,ayawawa算是正式回归新媒体平台。从爆红到被封禁,再到小心翼翼地复出,ayawawa的影响力还能回到当初吗?
从爆红到“消失”
ayawawa有句名言:“比我漂亮的都没我聪明,比我聪明的都没我漂亮”。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她应该一直火下去。但很遗憾,她最终还是败在了自己所谓的“聪明”上。
早在2001年,ayawawa就开始混迹网络,3年后在猫扑的名气达到了顶峰,不仅成为猫扑首任形象大使,被猫民称为“猫扑女神”,还被百度评为2005年度十大网络红人之一。2005至2007年间,她开始进入博客,后辗转于线下媒体。2009年,她开始转型写情感类书籍,内容多来自博客上写的情感专栏,再加上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创造出新的系统。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嗅觉敏锐的ayawawa玩起了微博、公众号,同时事业更加多元化:她写的四本书在各大电商网站上畅销,她有一个三百多万粉丝的微博,一个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一家淘宝3金冠美妆店铺,一家淘宝4钻女装店铺,和另一位情感大V冷爱合伙的女性情感婚恋培训机构。
除此之外,近年来她还发展出了新的微商分销模式。此前频频在各类时尚媒体中大做广告的优弹素,就是ayawawa丈夫的公司所出品的,一种据说有皮肤美容功效的新型食品。而公司声称通过微商销售而非淘宝售卖的目的,是为了让利于娃娃的粉丝。于是粉丝购买其产品,就能成为其产品代理人,拉更多人来购买产品即能获得提成,并且还可以从下级代理赚取佣金。
总之,自称智商145的ayawawa一时间风头无两,其庞大的粉丝群被称为“娃娃教”,她被封为“教主”。一面鼓吹女生要温柔贤惠,做小伏低才能获取丈夫怜爱,增进两性亲密关系,让很多粉丝在实践中自觉深受启发;另一方面,其事业上获得的成功、家庭的和睦,更让很多女性粉丝崇拜羡慕,因而对其理论深信不疑,从而被严重“洗脑”。
一直以来,ayawawa利用进化心理学外壳包装的所谓的情感理论不是没有被人诟病,但真正引起舆论风暴的还是来自于去年 5 月 18 日谷雨实验室发表的一篇文章《情感教主 Ayawawa 和 300 万种择偶焦虑》。
这篇文章分享 ayawawa 在一场线下活动 “女性情感培训课” 上,讨论“平凡女孩如何最大化跨越阶层”,她强调女性应该意识到“性别优势”,并以战争中的慰安妇作为范例:“你们觉得慰安妇可怜吗?那你们想没想过同时期的男人更惨,都被打死了,女人至少还能留下一条命。所以你看,就算遇到战争,女生还是有性别优势的。”
此文一出,立刻引发社会舆论抨击,不少网友认为 ayawawa 以慰安妇作为例子触碰到言论的禁忌,并群起挞伐。2018年5月22日,因发布有关慰安妇的严重不当言论,ayawawa的微博账户被禁言半年。5月26日,央视《新闻周刊》对她进行长达10分钟批判。自此以后,ayawawa逐渐消失在社交平台,直至今年6月后再度发声。
ayawawa还要东山再起吗?
以前,在大家集体讨伐ayawawa的时候,互联网上兴起一个鉴别朋友圈优劣的办法,即查看好友中多少人在关注咪蒙和ayawawa。很多人惊讶地发现,关注咪蒙的人还真不少,另一些人则更惊讶地发现,好友圈中竟然还有人在关注ayawawa。尽管当时的舆论大多数声音都表达出对ayawawa的不屑,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她的忠实追随者,她们不仅在网上对娃娃倾力维护、积极追捧,还组成了各地的线下姐妹会,对娃娃教义身体力行,并声称自己从中受益匪浅。
去年,ayawawa经纪人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姐妹会成员有近万人,涉及21个省市自治区,并且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有全国名誉会长、总会长、副总会长,再下设各省的相应会长,其中还有人事组织、纪律监管、宣传推广、活动策划等八个部门。成员当中不乏身家过亿,担任CEO等高级别职位。直至今日,在ayawawa回归后,都有粉丝不忘询问如何入会。
此外,在微信平台上,推文8篇收获6篇10w+,我们也能看出其粉丝基数不小,且依旧保持黏性。至于微博平台,尽管如今粉丝数从当初的三百多万降至199万,但我们也能看出目前微博并非她主要阵地,且ayawawa的超话至今维持更新,每天都有粉丝会分享对情感问题的见解,在置顶的两条贴子中,一条是ayawawa回归后对粉丝的祝福,另一条则是粉丝收集整理的情感核心理论、问答合集,以及出版的书籍。
由此可见,尽管ayawawa离开了,但其理论的影响力不小,依然是粉丝们在遇到情感困惑时试图寻找的“答案”。
为什么仍有这么多人需要“ayawawa”?
有人认为,信仰ayawawa的人不是恋爱谈得不够,而是书读的太少。其实不尽然,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是觉醒得很慢的,至少对于十几、二十岁阶段的年轻人而言,他们一方面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另一方面开始被异性吸引,在成熟的人格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自然冲突不断、困惑满满。早在千年前苏轼便说过“多情却被无情恼”,而如今的社会更加复杂,婚姻不再是媒妁之言,但自由恋爱也并不容易,其与个人形象、性格、家庭、工作等都有密切关联。
对于在校学生、刚工作的都市白领而言,交际圈的局限让他们往往缺少情感经验,只能选择单身或谈云恋爱;而已步入婚姻的男女,夫妻矛盾、双方家庭冲突更让人难以纾解,于是如何解决婚恋问题,或者说如何才能具备获得婚恋幸福的能力,成为他们内心的最大渴望。这种诉求不同于渴望一个新包、或者一双限量版球鞋,它是发乎本性的,焦灼激烈的情绪在内心喷薄而出,急需找到一语点醒自己的那个人才能得到慰藉。
在这种情况下,情感类的新媒体是不可能没有市场的。拿微信公众号而言,一直以来,情感类账号都是微信公众号体系中的一大类。这类账号的受众群体往往广泛而模糊,却又有着极高的黏度和忠诚度,各种爆文和10w+的文章也多源于情感号。这类公号的号主,通常还会用线上线下内容付费、商业广告、出书、淘宝卖货等多种模式进行变现。
此外,恋爱真人秀、情感观察类综艺的涌现,陌生人社交APP的爆火,甚至喜茶与丧茶等人格化产品的流行,都从侧面印证了情感咨询/陪伴/社交市场的供不应求。
在笔者看来,各类五花八门的专业、非专业情感类博主的存在实属必然,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年轻人心理情感咨询渠道少、倾诉渠道少的问题。
尽管如今我们嘲讽咪蒙、ayawawa之流,但不得不承认,不同的情感博主,因专业度的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针对群体。他们或用一个心理研究发现理论,或用一句华丽的鸡汤,或用一句辛辣大白话,或引用一句诗,总有一种方式,在你作困兽之斗时,戳中你的内心。
试问,谁不曾被“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这样的句子打动呢?但是呀,寻求慰藉不可怕,可怕的是沉缅其中,并放弃从中摆脱出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