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刚诞生时,流传着一句名言:“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随着时间流逝,互联网生态环境改变,现在互联网不仅可以辨别出你是人是狗,还能知道你经常去哪“遛弯”。


最近,一向主打个人信息安全的苹果,被爆监听用户与Siri(苹果智能语音助手)的对话录音。苹果公司将监听的部分录音发送给全球范围内的承包商,用于分析Siri的反应及服务,并没有提前在隐私政策中告知用户。

据《卫报》报道,这些泄露的片段,涉及到个人医疗信息、毒品交易和性行为。对此,苹果公司回应,这些录音只是用于Siri 的听写功能,且没有记录用户的 Apple ID。
E40766B82828F00C5B820EF54066EFDF.jpg

虽然苹果公司强调,大多数录音内容仅持续几秒,但这对于一直宣传保护用户隐私的苹果来说,无疑是在打自己的脸。

A9023585A8EF55FF16DCAF4325A47B6B.jpg
苹果官网

消息一出,铺天盖地的质疑涌向了苹果公司,有网友调侃道:“我要好好盘问一下Siri,看它承不承认。”

238A0BF98E5CD433C627C9015C1DC542.jpg
网友评论

然而,在用户隐私上翻车的不止苹果一家公司,此前亚马逊、谷歌也陷入了争议。亚马逊会保存用户对话录音,即使用户主动删除录音信息,文本信息也被继续保留。谷歌也曾被报道,员工会听谷歌语音助手的录音。

保护用户的隐私,为什么这么难?

 

隐私泄露成为常态

 

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任何痕迹,对企业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信息。


收集你的阅读偏好,为你推送相关的新闻或书籍;在听歌时,通过算法推荐符合你品位的歌;记录你的口味,为你推荐好吃的餐厅或相关商品,大数据早就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记录了我们的生活。


但另一方面,无数的推销电话,垃圾邮件,诈骗短信等骚扰,也是企业收集数据所带来的结果。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大数据的收集为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暴露了用户的隐私。正如前面提到的苹果、亚马逊和谷歌,就没有把握好数据收集的“度”。

不过,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都正在加剧。

这两天,大家应该都被一款名为“ZAO”的APP刷屏了。这个口号为“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换脸应用,只需用户上传自拍照片,就能将自己变成影视片段里的主角。

F9D086EFE259D90BC569CBB40E7AE007.jpg

 

虽然此APP已经引发了“病毒式”传播,但这也引起了网友对于隐私安全的担忧。

 

查看“ZAO”的用户协议,可以看到用户一旦使用了换脸技术,就意味着同意或确保肖像权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


B6E02E085F0591DE625A65AA28A072C2.jpg

“ZAO”用户协议


面对如此“流氓”的用户协议,部分网友表示:“如果这个技术更新了,各种诈骗和犯罪行为会增多。”

 

D1DCA495D969690DE92470ABA5FDA57C.jpg

网友评论


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2019年上半年,有24%的网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EE32378BFFA933DB8C217F57889C0EC9.jpg

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

 

虽然相比2018年,个人信息泄露比例有所下降,但这个问题,依旧是网络安全问题里占比较高的一项。


从曾经收集个人偏好到如今收集人脸数据,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被过度收集、分析,隐私泄露、曝光等安全问题甚至影响到了个人生活。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仿佛都默认了一个事实,个人隐私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保护个人隐私很难吗?

随着技术越来越普遍,管理个人隐私信息变得更加困难,但好在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05551DF5288BF8C06C2A4F5182C0F22A.jpg

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正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要求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要严格履行《网络安全法》规定的责任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从个人角度,我们也有一些对策。收到快递时划掉盒子上的姓名和电话;下载APP后多花1分钟的时间,仔细看看用户协议是否合理;不下载未知来源的APP;关掉部分应用的定位服务...

 

信息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大家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期待未来会有一个合理的安全解决方案来满足个人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