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人们视线很久的ofo又一次“诈尸”了,这一次同样是被骂成了狗。
自从去年资金链断裂、盈利无望后,ofo就已经进入“濒死”状态,大批用户等着排队退押金。然而,一年多过去后,ofo退押金排队人数依旧超过1500万。按如今的退押金速度,预计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可以退还所有的押金。
或许是着急替用户“分忧”,又或者是想二次“回春”, ofo上线了一个新的退押金“快速通道”——“天天返钱”活动,号称“无需排队,直接退还押金”。实际操作就是,用户可将押金转至该活动账户,享受购物双倍返现。
然而,除去活动中设置提现门槛、物价过高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坑,有人简单测算了一下,想要退掉199元押金,最起码也得购物超过1500元才行,这一下激起了众怒,引发了舆论的口诛笔伐。
从当初共享单车界公认的霸主,到现在身处窘境,ofo如今的一系列操作,更像是不甘落幕的“挣扎”。
巨头陨落,退押金花样繁多
相较起那些悄然失踪,带着用户押金逃跑的共享单车平台来说,ofo可以称得上“良心”。
作为曾经的共享单车巨头,小黄车曾一度占领中国的大街小巷,甚至到了今天还有人习惯性的把共享单车称为小黄车,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然而,由于过度竞争,2017年年底,ofo与摩拜相继被爆资金链紧张,挪用用户押金救急,2018年年底,大量用户申请退还押金。尽管当时资金短缺,但ofo仍发布声明称,“不逃避,将为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
于是,ofo用户就一个个进入了申请退押金的通道,等待押金到手。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遥遥无期。当时,有媒体实测,ofo小黄车的日均退款人数在3500人左右,而等待退款人数在1600万左右,全部退完需要12.5年!!
为此,当时有很多人还提出了很多恶搞建议:什么直播打赏退款、退款页面插入广告、退款小游戏等等。然而没想到的是,ofo还真的把退款玩出了花样。
2018年11月底,ofo发通知称,99元押金用户可一键升级为互联网金融平台PPmoney的新用户,同意将押金变为上述理财项目的100元特定资产,锁定期为30天。然而,这种变种的“p2p理财”退款方式,在网友的投诉和有关部门的介入下,ofo不得不提前终止。
今年3月,ofo又上线了商城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把押金兑换为虚拟金币,然后以“金币+现金”在商城消费的形式,变相提出押金。然而,这种方式一经推出就遭到了网友吐槽,后来也不了了之。
算上这次的购物返现退押金活动,这已是一年内,ofo在花式退押金道路上的第三次尝试了。
共享单车市场天翻地覆,ofo回天乏力
相较于ofo的奄奄一息,就连退个押金还得花样百出,现在的共享单车市场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与当初的ofo、摩拜两强争霸的市场相比,下半场的巨头争霸显得更为激烈。
2018年4月,市占率第二的摩拜以27亿美元卖身给了美团;哈罗单车获得了阿里的多次投资,并于2018年入京,正式登陆城市主战场;滴滴则接管了小蓝单车,并从2019年5月开始,逐渐用青桔单车置换逐渐报废的小蓝。下半场存活的玩家基本形成了以阿里、美团、滴滴为首的巨头割据局面。
最重要的一点,相较于之前高押金、疯狂烧钱补贴的模式,如今共享单车则走向了免押金、齐涨价的务实发展之路。近日,摩拜单车公布了的一则共享单车起步价涨价的说明显示,国内绝大部分城市,摩拜单车的起步价变为了15分钟1.5元,超出15分钟的部分,则需要每15分钟支付0.5元,此前起步价为30分钟1.5元。而小蓝单车则早从3月21日起,就已经在北京实行新的计费规则,起步价由每30分钟1元更改为每15分钟1元,超出时长后为0.5元/15分钟。
此外,由于“共享单车运行三年后要更新或者报废”的政策要求,目前共享单车已经迎来了全面的换车潮。而入场较晚的哈啰单车,则在此次换机潮,获得了后发优势。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哈罗单车月活规模目前已达到6300万,高于美团单车4898.7万的月活。
显然,经过了前期的野蛮生长及行业洗牌,价格不再是共享单车行业争夺的重点,如今的共享单车行业已进入了用户体验时代。
如今回过头来看,即便ofo有能力再次回到市场,也恐怕会因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被挤出场外。更何况以ofo如今的境况,想要彻底解决当前的资金问题,也是希望渺茫。
ofo出路渺茫
正常情况下,及时退押金对于共享单车来讲,本应是最基本的行业道德。然而现在ofo在退押金的时候,却增加了各种套路和限制。难道ofo不知道这会招来骂名吗?
很显然,有过之前两次退押金的花式操作后,ofo十分清楚自己这么做的后果,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
如今,ofo除了保持原有的共享单车业务外,仍在积极尝试其他新业务以谋求其他出路。例如为广告商定制车身广告、在APP上做流量分发广告、以及与金融平台合作,希望走出困境。此次“购物返现”退押金,看似是在为“退押金”想办法,实则也是想要为其它业务做流量收割。
然而以目前的舆论反馈来看,尽管ofo或许能通过这些操作获得一些喘息的机会,但是已经极大地积累了市场对其品牌的负面评价。而且,ofo的一系列操作也在违法边缘徘徊。有业内人士就指出,ofo“购物返现”退押金的方法,属于变相强制消费的行为,有可能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
近日,央视记者实地探访ofo的办公地点后发现,公司早已人去楼空。随后,记者在28日上午10:00至16:00期间数次拨打ofo官网的客服电话,均显示正忙。
如此来看,消耗用户信任、站在违法边缘的ofo花式退款行为,与其说是“自我救赎”,更像是一种“无力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