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王子文在高铁上踩桌板的照片闯入舆论场,照片中的她穿着鞋,将脚踩在前方吃饭用的小桌板上,这一举动引起争议。

图 / 引起争议的照片

明星的一举一动进入舆论场已是常有的事,大V@娱乐有饭 发起投票话题,多数人不赞同王子文的行为,认为她素质堪忧;但也有11.6万人认为这是小事,没有必要揪着不放。

 

随后,王子文在微博致歉,表示“作为公众人物,今后必将严于律己加以改正。”

 

据清博舆情显示,在谈论此事件时“高铁”“桌板”为主要热议词,其次“素质”“公众人物”也是提及较多的词汇。

 

从情感属性看,44.36%持中立态度的网友认为,此行为确实不雅,但并不是一件大事;34.48%持正面情绪的网友认为,明星也是人,知错就改,没有必要指责;21.16%持负面情绪的网友认为,没素质就是没素质,道歉也没用。

 

其实,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把脚放在哪儿是个人的自由,但当个人从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个人行为就需要在合理的规则范围内进行,一旦超出合理的范围,不论你是什么身份,都会收到同样的评价。

 

在公共场合有不文明举动,公众人物被批评,普通人也会被制止。正如北京日报点评道:“这些行为频繁被网友“揪”出来,与其说是大伙“太严格”“太较真”,不如说是整个社会对于公德的要求正逐步提高,人们对不文明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让没素质的行为显得格外刺目。”

 

面对相同行为,为什么受众态度不同?

除了王子文,回顾整个2019,因个人行为引起争议后公开道歉的明星不少,事情也不尽相同。

图 / 2019道歉合集(不完全统计)

做错事情道歉是理所应当,但我们也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有些公众人物做了相同的事,引起的讨论程度不同?可以发现,是否形成大规模舆论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日常人设,二是面对负面信息的回应速度。

很多网友的讨论焦点不在于写错字,也不在于抽烟,而是在于明星的行为与日常人设不符。当明星的日常人设深入人心时,受众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道德期许,身陷热议时,引发的舆论程度也不同。比如在今年被曝吸烟的明星中,王源作为正能量青年偶像,因室内吸烟引起的争议远高于孙红雷等人。

生活中遇到素不相识室内抽烟的人,我们可能皱个眉头就过去了,并不会行使监督权。但对于明星,我们会进行无意识的干预,参与评论的原因是对该行为的不满,更是对明星人设的失望。

除了日常人设带来的落差,如何回应负面信息,也会让受众的态度发生变化。今年8月,主持人涂磊在乘坐飞机时,将脚蹬在了机舱的高处,此举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多日后,涂磊在微博回应此事,他表示此举确实不雅,接受公众监督,“是错就认,对不起”。和王子文的行为类似,但在涂磊在道歉后热度反增不减。

 

负面消息出现,考验的是公共能力,网友最讨厌的就是保持沉默和拖延。涂磊在舆情发酵多日后回应,很容易被人理解为迫于无奈才发声,在这一点上,王子文迅速删除图片并道歉,显然更容易得到网友的理解。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曾提出“感召力(charisma)”,指一种不依靠物质刺激或强迫,而全凭人格和信仰的力量去领导和鼓舞的能力。粉丝对偶像的崇拜正是源于他所展现出的感召力,偶像的一举一动都具有影响力,相应的,也需承担树立典范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公众的监督。

但这也意味着,身陷争议时,公众人物承受的言论可能会超出公众监督的范围,更易成为恶意宣泄的对象。

 

比如此前热依扎陷入争议时,有大批网友在她的微博下谩骂,她将网友言论转发出来后,网友则认为自己受到了网络暴力。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在舆论风波当中,显然已经失去了理性,不是为了监督而发表言论,仅仅把对方当成满足自己表达欲的工具。

公众人物应当被监督,也可以被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成为人们发泄恶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