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分析、数据服务,请发邮件至:xmhzbj@163.com或加小新微信(ID:newmtzs)。查询榜单登陆www.gsdata.cnPC端访问效果更佳


新媒导读:

不知道大家的朋友圈昨天有没有被“我在XX,我坚持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 我坚持!!!买孩子的判死刑!!偷孩子判死刑……”刷屏,与此同时,微博也随处可见。这次呼吁,合理吗?高涨的支持声就代表民意吗?大数据是不是能说明一切问题?这次风波到底是谁掀起的呢?


话题覆盖率几何?



不完全统计,覆盖粉丝数9300万+,转发数近20万,点赞数近40万。可以看到,点赞数约为转发数的2倍,与倡议者的初衷“不求点赞 只求扩散”是相反的。




据微指数数据显示,参与发声建议的网友年龄,主要分布在“1924”和“2534”两个年龄层,其中前者略多,占39.63%。性别差异方面则女性远多于男性,比例约为2.51


为什么这次提议能够引起广泛关注?


一、 名人效应


我们纵观此次倡议的支持者,除了@刘天佐 只拥有31万粉丝外,其它都是百万,甚至是千万级别的微博大号,@刘天佐 目前应该有电视作品上映,粉丝数未上升,但关注热度却不小,这一点从点赞数与转发数可以看出。


此次不仅仅只是明星参与,还有草根大V、段子手均参与其中。而每一个账号的支持,均会引起成千上万网友的支持,不完全统计,覆盖的网友达到9000余万。


二、羊群效应


@黄磊微博 为例分析,热门二次转发TOP10中,均表示“支持”,三、四层转发里,这样的态度也较为明显。评论中“顶”、“支持”的字眼更是随处可见。这样的大势,直到18日,媒体与诸多评论人发表意见,才有所改变。所以这样的倡议在17日能在微博、朋友圈掀起巨浪,羊群效应是得以体现的。


新媒体指数(www.gsdata.cn)平台查询,从17日到18日,关注到此事的公号已超过1000余个。



关注拐卖死刑事件公号阅读数TOP10


从公号的数据来看,微信方面也是同样覆盖广泛。TOP10文章阅读数无不破10+,点赞数也是从几百到几万不等。《人贩子被抓后的回答让世人震惊》这一篇文章在TOP10中出现了6次,公号原创力低下的问题再度暴露。单从标题方面而言,吊足了人胃口,也激发了网友的情绪,这成为这一事件能在朋友圈里被广泛分享的一个原因。


支持率如何?


0617日,新浪新闻中心发起了一个名为“拐卖儿童应该一律判死刑,你怎么看?”的投票活动,截至1814时,有62513人参与,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80.9%的网友持支持态度,14.1%的网友表示反对,另外5%的网友则表示“说不清”。单从数据结果来看,“拐卖儿童应该一律判死刑”已成为民意所向。但大数据下的民意是不是就是真的民意呢?这种民意是不是应该顺从呢?

舆论场的另一种声音




@人民日报 在18日发布的相关微博热评中,反对声音开始高涨,反对声音占37.5%,支持声音依旧是主流,占62.5%,在支持声音中,缺乏理性思考与据理力争的现象,观点的呈现较为情绪化,感叹号成为使用最多的标点符号,“必须”、“都要死”成为频率最高的词,“提出反对的律师的儿女都被人贩拐卖”的观点也不罕见。


但热评中说理者的观点获得的点赞数比支持者要多。



反对的声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感不能代替法律,人治不能取代法治;

2、道德裹挟民意的民意并不是真正的民意;

3、犯罪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有成本问题,如何量刑不能一概而论;

4、不要盲目跟风,需要理性思考。

除了反对声音里的几种观点外,“民意”还需认清一些事实


1、拐卖儿童已有死刑


《深圳晚报》618日第A09版报道中对相关律师进行咨询,律师称“刑法中有明确规定,拐卖儿童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视情况可以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使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处死刑。”


2、对拐卖的非法行为法律多是严惩不贷的


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2010年至2014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7719件,对12963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7336人,重刑率达56.59%”。


重刑率56.59%到底是什么概念呢?根据人民网法治频道2013年发布的新闻《最高法: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重刑率持续提高》显示,“2008年至2012年,故意杀人罪的重刑率高达82.02%,绑架罪的重刑率高达79.33%,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重刑率为44%。强奸罪、爆炸罪、强奸罪和涉毒罪的重刑率也在30%以上。”。这意味着,拐卖行为的重刑率比非法黑社会行为更高。


传播的源头在哪里?



@澎湃新闻 称“系商业网站炒作”,甚至计算出“这个推广帮助珍爱网节省了推广费用12.5万元”。珍爱网公关部也承认此事,称是“个别员工因为自身对话题的热忱,未经批准擅自启动了营销行为”。




在这张图片右下角,可以看到“新风向公益宣传”的字样,依据这一线索找到相关公众号,发现注册日期为6月17日,所以这到底是一次真正的“民意”发泄,还是一场利用善心谋利的营销行为,已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