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导读:
近期有某机构根据腾讯上一季度财报,制作了“2015微信数据报告”。虽然这一出口转内销的英文报告数据并未得到微信官方的任何表态,但依旧被大量转载,被认为是有关微信情况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 亿,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 800 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 85000 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 4 亿左右。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微信公号数量和朋友圈,一些人产生了社交疲劳,公号越加越多却不再有耐心打开,刷屏似的朋友圈也有些看不过来了。因此得出结论:微信的有效活跃度在下降。
事实上唱衰微信称其活跃度下降的文章自2013年以来就开始不断出现了,提及的理由均是上述经验之谈,论据上大同小异。
那些从2013年一路唱衰到2015年的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数据也多是个体案例。如最新的一篇文章中提及:
虎嗅网曾经发起过调查,某企业家俱乐部账号反馈表示,折叠后的公众账号打开率,虽然头条还能保持,但二条和三条基本就是以前的三分之一了,日均粉丝增量也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一。这也成为很多用户共同感受!而受到折叠的公众号运营者为了传播,开始把内容分享到朋友圈,这又恶化了朋友圈的内容,加速了其衰落。
不过虎嗅网的这个调查早已过去两年了,且当初的调查针对的是微信5.0版将公众号折叠后的影响。其中确实有一些大号列举了折叠后导致打开率下降,但同样有人表示并无影响,且经历过一段时间后有所恢复。整个调查并未有明确的结论。
而如今,微信已经到了6.1版了。
那么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通过新媒体指数平台账号的统计,可以提供一些理性的数据参考。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新媒体指数所统计的是微信公众号公开的阅读量、点赞量、文章发布情况等数据,有关微信粉丝数、页面打开率等非公开数据并不在统计之列。因而下面的数据反应的是微信公众号的活跃情况,并不包括隐私的朋友圈大数据。
截止6月16日,新媒体指数平台(www.gsdata.cn)常规每日统计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超过31万,囊括了微信投入的大部分公号,约为微信官方公布的800万公号数量的1/26,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微信数据库。
图一:新媒体指数公号与文章数情况
我们选取5月16日至6月16日的微信公众号作为样本(如上),在这一个月内,平台收录的账号数从294281增加到310254,增长了近20000个。
与之相对应的文章数(簇状图)在这一个月里却并未显著增加,日常保持在25万条左右,且在节假日会降到17万以下。
从图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微信的发文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除周末外,其他日子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图二:新媒体指数公号阅读数总变化
在文章总阅读数方面,日均为4.8亿次,主要集中在4.5亿-5亿的区间内。近期数据有向5.5亿上升的趋势。平均每篇文章被阅读1920次。
对比公号与文章数情况可以发现,发布的文章数一直小于微信公号的数量,显然有不少公号并不每天发布文章。除去服务号的技术性限制之外,确实存在着账号僵尸化的现象。
不少人感叹现在公号越来越难做了,如今已经满是成熟大号的天下了。
那么大号究竟有多少呢?微信公号的金字塔究竟是如何的呢?新媒体指数对于微信公号有一套WCI(WCI微信传播指数是首个公开公式的微信传播力评估体系,最透明最学术最权威)的评估体系。WCI超过1000的可以算是成熟的大号,800-1000之间则属于中等大号,而500-800则是成长期账号,300-500的账号多限于一定的地域或圈子,小于300的公号则有点让人感到沮丧了。
我们选择最新的6月17日数据来估摸一下:当天有310575个公号发布了265048篇文章。
可以看到,在当天WCI能够突破1000的仅有1035个,而位于800-1000区间的则有2822个,之后基座不断变大,但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庞大,WCI在300-500之间的在一定范围地域和圈子内站稳脚跟的也仅3万多,WCI值在300+的约占总数的16.5%。
但这并不意味着微信公号活跃度在下滑,甚至是优质账号在减少。上文有提及,公号在稳步增多,因为基数的增长,或许会导致账号的良莠不齐,以及出类拔萃账号的相对匮乏,拉低了原创公号的占有率。但事实上,优质账号依旧存在,并可能涌现出其它好的账号。所以下滑的只是优质账号的占比,而不是数量。
这或许可以揭示几个问题:
1.超过80%的微信公号确实影响力不足;
2.超级大号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积聚于北上广的造号团队并没有打造出足够庞大的垄断账号量,下部上升空间仍有;
3.专注于特定地域和行业的公号竞争性大(中国有2800多个县),但相应的粉丝人群还显不足。
所以,微信公号的活跃度下滑,是表面,却不一定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