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本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终于,小米造车的讯息得到证实。

 

公告称造车模式将由集团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执行,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本集团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其后便未透露更多造车细节。

 

雷军在新品发布会上回应称,自今年1月15日开始调研造车至今,期间进行了85场业内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资深人士交流,开了四次管理层深度讨论会及两次正式的董事会后,决定正式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随后,小米官方微博也发出声明,称这是雷军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压上全部声誉。

 

百亿造车,强势入局

 

实际上,小米进军汽车行业的新闻屡见不鲜,其自六七年前就多次曝出相关传闻。直至去年12月,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还曾发微博称,但凡说小米造车的都是假新闻。但今年2月,外媒曝出“小米已确定造车,雷军亲自带队”的传闻后,小米集团回应称“等等看看,暂时没有”,答案愈发耐人寻味。

 

于是,此次造车消息的证实颇有种多年传闻尘埃落定的意思。尽管在意料之中,小米股价也由此应声上涨,甚至频繁登上热搜,引发了人们诸多的关注。

 

据清博舆情系统相关数据显示,近七天以来,“小米造车”话题的信息总数高达1739385,#小米造车以全资形式进行#、#小米电动汽车#、#小米发布会#等相关热门话题纷纷登上热搜榜。

 

1.jpg

来源:清博舆情-小米造车

 

在关于“小米”的词云图中,“电动汽车”、“汽车”、“新能源”等词提及率极高。米粉纷纷喊话雷军:“买车钱已经准备好了”、“致敬小米”、“雷总加油”,声称第一辆车有着落了。刚入局便呼声不断,可见,其“将性价比进行到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品牌营销,顺势宣发

 

自雷军13年赴美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到公开表示对电动汽车的好奇心,再至亲自挂帅入局,小米集团经过长达8年的思索及6年的布局,最终决定步入智能汽车领域。

 

雷军的“造车梦”也始终是众网友津津乐道的谈资。目前,微博相关话题的讨论量达229.9万,阅读量为17.5亿,热度极高。

 

2.jpg

来源:新媒体管理审查系统

 

在清博新媒体管理审查系统内容分析版块以“小米”为关键词进行专题检测,可见“小米Logo”及“小米新品发布”等话题也引发网友热议。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新Logo由日本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操刀设计,据称具备了“超椭圆”数字之美。但一经发布,网上就炸开了锅。“雷总花冤枉钱了”、“错失两百万”、“像极了视力表”……等言论层出不穷。

 

但不论众网友如何吐槽,小米的目的达到了。其一强势入局了造车行业,其二仅花两百万便进行Logo升级,还顺势迎来一波话题营销。

 

也由此可见,小米集团为造车的宣发布局良久,为现阶段入局造车行业造势的同时,也为后续步入造车行业的宣传续热,宣发矩阵由此构建。总之,性价比极高。

 

风口浪尖,难点预警

 

据相关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0%,届时,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机遇极大。

 

就目前而言,渠道能力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小米的一大优势。以小米超2000家的小米之家销售网络为例,部分网络分布于大城市的核心商圈,生态建设极具优势,多数业内相关人士都极为看好小米的造车计划。但同时,小米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短板。

 

3.jpg

来源:清博舆情-小米造车

 

据清博舆情系统相关数据显示,以“小米造车”为关键词进行预警,预警信息总量达1101,部分受众对“小米造车”一事提出了质疑。

 

其一,隔行如山。小米缺乏技术专利与造车经验,在车体及各零件制作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劣势,诸多事故跟隐患无法得到规避;

 

其二,汽车寿命无法得到保证。仅以车规级半导体为例,其生产标准、要求、质量就会使手机巨头们一筹莫展;

 

其三,小米产业地位存在一定的短板。其作为性价比之王,虽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与华为、苹果等品牌仍有一定距离,如何肯定一定会有人买账也是一大难题;

 

最后,渠道玩法存在差异。若取得较大规模后,车辆库存及现金流动也会成为严峻的考验。

 

于是,依据实时预警,小米集团做出何种应对策略、打造何种车企生态便成了此次“造车”成败的关键。

 

 

发布会上,雷军甚至一度哽咽表示愿意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把情绪拉到了最高点。

 

他使得公司内部以及资本市场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明白,小米从战略到人员部署,再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财务结构,甚至估值模型和风险因素,都会是一个全新的公司。

 

与此同时,在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均借助互联网思维成功造车后,小米的顺势入局,使得造车行业的互联网色彩更为浓郁了,造车赛道也愈发拥挤。而雷军作为小鹏、蔚来上市前的融资投资人,也有了小鹏、蔚来“股东兼对手”的双重身份。

 

小米亲自下场造车,能否追上蔚来、小鹏、吉利极氪等中高端电动车品牌,打破后发短板,在造车行业分一杯羹?可能要途中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