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导读

VICE此前是一本加拿大解决就业和社区服务的杂志,凭借独特视角和先锋精神,VICE蜕变为全球性的引领青年文化的多媒体平台,也成为受众时尚的全球青年消费人群的代言人。2013年,VICE进入中国后,从零开始,两年多时间,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久前VICE(中国)发布的关于陈冠希的纪录片《触手可及》更是刷爆朋友圈,并引发了新媒体平台一个“现象级”话题。


对话人丨VICE(中国)主编王戈。嗯,就是那个又酷又拽的VICE~


1没有内容,媒体就什么都没有


VICE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球媒体领域,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而且,更重要的是,VICE出品的新闻的知名度超过了VICE自己。2013年,罗德曼访问朝鲜,跟金正恩面基,就是VICE的神作。VICE并没有借势营销自己,很显然, VICE并不急着红。他们只是很认真、或者很变态地做内容。就像王戈说的“一个媒体如果没有内容就什么都没有”。


2我们重视传播价值


VICE的选题包罗万象,从中国近海的渔民,到哥伦比亚毒枭,再到中欧的珠宝大盗,或者南美的雇佣军,甚至金正恩,甚至,奥巴马都出现在VICE的专访名单里。但是,所有这些人出现在VICE,都切换成了VICE的风格,或者说他们要传播VICE的价值。“VICE有一整套看待和对待世界的方法,也更多感受到了价值传播上的责任感,具体来说就是,’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和‘传播这种价值的意义是什么’”,王戈说。


3我们迎合,更要引领


VICE用青年人的视角看世界,这些青年人对世界抱有好奇心,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对世界发起挑战。所以,那部记录陈冠希的《触手可及》发布时,几百万人瞬间燃了。因为,陈冠希是很多人叛逆青春的强烈印痕,他带来的回忆无法磨灭。VICE的视频精准触发了他们的回忆G点。正如王戈所说“我们懂年青人”。


就像《触手可及》一样,VICE的内容会迎合年青人的兴趣,但是,并不仅仅是迎合,“我们还要试着去引领一些东西”。但是,为什么VICE的受众群体如此庞大,他们却只被VICE吸引?王戈是这么说的:“我们也许不是做得最好的,但做这件事的媒体真的太少了。可能都忙着去搞ABCDEFG轮融资去了吧。”


关于王戈的一切:

您掌管VICE(中国)两年多时间,这份工作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最实际的改变,应该是适应了网站的工作节奏。而最重要的改变,是眼界开了,知识面每天都在拓宽,还学会了一整套看待和对待世界的方法,也更多感受到了在价值传播上的责任感 —— 具体来说就是 “传播什么样的价值”,和 “传播这种价值的意义是什么”。

您此前曾说过,VICE(中国)的内容由您负责,那么,VICE中国是否带有您个人的标签或者印记?


我负责的是每天发布或不发布哪些内容,同时把控网站的方向,具体内容的制作还是有团队和专人负责的。个人印记应该还是会带一些吧,不过这事我说了不算,应该由认识我的人来说,因为一般人都自我感觉挺良好的(包括自黑的人,其实也是为了让别人觉得 “嗯,这人挺自信”)。

您此前曾对“最理想的VICE(中国)模式”有过简单的、近似于意识流的阐释。目前VICE(中国)的发展态势是否朝着您想象中的理想模式前进?与中国其他新媒体平台相比,VICE(中国)有哪些特点?


现在的确在朝着我理想的模式前进,不过需要做的还很多。VICE特点是,我们更懂年轻人。我们不仅仅是迎合年轻人的兴趣,还会试着去引领一些东西 —— 尤其是后者,我们也许不是做得最好的,但做这件事的媒体真的太少了。可能大家都忙着去搞ABCDEFG轮融资去了吧。

VICE(中国)要达到最终目标,对您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说不上有什么困难,都不是大事。我们永远都需要好的故事,有力而明确的观点,以及会讲故事会表达的人。

如果满分是10分,您给自己这两年多的工作打几分?


6.85分吧。

为什么是6.85分,我们都知道,短短两年,VICE(中国)影响力与日俱增。所以,哪些方面让您给自己减分?


hihihi,主要是我觉得还有很多可以做(却没做的)。从零开始,两年多时间到这个影响力还是不错的,但我每天要面对比较具体的事,所以对“影响力”这个事看的比较现实。

未来您对VICE(中国)有何计划?


1. 更多适合出现在 VICE 上的中国本地内容。

2. 更多年轻人关心的问题和我们认为年轻人应该关心的问题。

3. 更大影响力。

4. 完成C轮融资,建立互动社区,用 “共享经济” 的模式打造媒体界的 Uber ……

其实,1-3条都是真心的,第4条是为了迎合 “新媒体时代” 瞎编的。

关于VICE(中国)的一切:

VICE的报道范围几乎涵盖一切,从朝鲜金正恩到中国近海渔民,VICE在选题上坚守的原则是什么?


好故事,以及好的讲述者。当然这个 “好” 是符合我们标准的好 —— 叙事清楚,有观点,有意义,有调查和体验的精神。

VICE的报道选题出台流程是什么?


每周会有固定的选题会,大家报选题、讨论、决定执不执行和怎么执行;再就是抽烟吃饭聊天会聊出一些选题;然后就是读者投稿。

VICE是否有统计,每篇报道或专题节目从确定选题到报道最终推出平均耗时是多少?对于好选题,VICE(中国)是不计代价制作吗?


可以快速执行的文章一天之内就能完成,而视频制作的长度要取决于操作难度和最终时长。


再好的选题也要计算代价,我们会权衡的。但我们知道 “一个媒体如果没有内容就什么都没有” 这个道理。

VICE对自己采编团队的要求是什么?特别青睐那些人?特别不青睐那些人?


无论是拍视频还是写文章,我们青睐的人要有基本讲故事和做调研的能力,这是必须的。特别不青睐光说不练的人,这种人应该谁都不青睐吧。

VICE全球BOSS说过,VICE的一切内容都要赚钱,。请问,VICE在运营过程中,广告商的要求和VICE(中国)内容制作上是否有冲突?如何平衡这一冲突?


我觉得首先不能把 “内容” 和 “赚钱” 对立起来。作为媒体,只有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内容、以及怎么做内容,才有可能会有相应的客户来找你。


当然我并不是说没有冲突,有冲突就沟通呗。好在 VICE 代表的东西还算明确,所以来找我们的客户至少都明白这点。细节上的确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总体上还是一致的。

目前VICE在中国的受众大概有多少?他们有哪些特征?


数据我们只对客户透露,哈哈哈。所以,说说我们受众的特征吧。我们的读者对世界还有好奇心,明白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会对现有的思维定式发起挑战。他们的年龄大概在18-35岁之间。

VICE从一个传统社区杂志变成一个引领全球青年风尚的新媒体平台,您认为VICE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要纠正一点啊,我们引领的是 “文化” ,不是 “风尚”。我们成功的秘诀就是 VICE 懂年轻人,也来自年轻人,所以才做青年文化媒体。新媒体会让内容在传播方式上有更大影响力,但一些基本的内核是不会变的。

VICE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


成功能不能复制我不确定,内容的确可以复制,具体步骤是:先抹去作者名字和来源,然后把标题改成一句 “适合微信公众号传播” 的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