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导读

由清博大数据·新媒体指数NewMedia联盟联合举办的“2016新媒体影响力盛典”将于2016年1月20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200位重量级网络名人、100位主流媒体总编、100位行业大咖、100位顶级企业领袖参加这一盛典。盛典开幕在即,知名自媒体人王左中右也将参与。



王左中右曾经是朝日微博里那个犀利有趣的朝日君,也曾是成绩斐然的澎湃运营总监。他还妙手拆字,创立了又萌又深刻的“变态字”,赢得大批粉丝。现在,他携自己的微信公号iiiidea创业,带领自己的团队,准备在创意产业“攻城略地”。




天才养成记


王左中右或许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但是“变态字”的横空出世,以及他文章里弥漫的无数奇妙有趣的创意,都让你觉得“天才”这个物种是存在的。


所以,我们会觉得他一大堆的创意是“妙手偶得之”。


比如,这个,是的,没错,就是今天的股市......




比如这个,两个数字是对一无所有的80后的巧妙隐喻。




但其实,王左中右说,“他一直处于拼命奋斗的状态”。他热爱书法,学过各种字体,柳体、颜体、瘦金体、隶书等等,也临摹过王羲之的字,也学过篆刻,在日本早稻田读书时,又看到过各种日式字体,各种字体在脑中杂交,最后生成了“变态字”,也创造了某种“历史”。




“天才”的每一步都是通向目的地的精准步伐。王左中右也一样。他曾经是记者,当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刚做记者不到半年的他就敢“紧紧抓住胡主席的手问他问题”。虽然被无视,但真是勇气可嘉呢。


后来他帮助朝日新闻打理官方微博,基因中的萌属性被刺激,并开始挥发,也吸引了他生命中第一波粉丝。




再后来,他是澎湃运营总监。


随后,他创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iiiidea,公号每篇广告都写得风生水起,让人欲罢不能,那篇著名的广告文《才发现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埋了这么大个伏笔》,阅读量破十万,iiiidea公众号的江湖地位大概也因此一举奠定。


运营公众号最难的是找到最厉害的内容人


您目前运营的微信公号iiiidea内容输出方面在公司居于什么地位?运营公号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


王左中右:公司是一个原创内容公司,从图文微信公号做起,然后再升级成视频。我觉得运营公号最难的当然是找到最厉害的内容人,不仅这样的人少,也需要你自己对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判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厉害的内容人。我的解决方法是,因为此前一直在做内容,认识不少这样的人。我的任务就是说服他们和我一起玩。除了身边的人,我会有意识的从微博或者微信平台上找那些有意思的人。


您之前做过记者、运营总监,能谈谈之前的工作和运营公号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难?


王左中右:其实大同小异,做记者也好,做运营也好,核心都是做内容,你做的东西是要拿出来传播的,无论你是传播你的文章,还是传播你的品牌。难度都差不多。


从朝日君到传统媒体记者,再到王左中右,再到澎湃运营总监,到现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一路走来,最难忘的事和人是什么?


王左中右:每一段经历都挺难忘的,当初刚开始做记者半年就去日本采访胡锦涛访日,还紧紧抓住胡锦涛的手问他问题(当然被无视了);后来去日本留学,并帮助朝日新闻打理官方微博,获得一定影响;毕业回国后和同事们一起筹备澎湃新闻,从零开始然后亲眼看着澎湃的迅速崛起。


每一段时间都是两到三年,每一次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每一次都是上升。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处于拼命奋斗的状态,也经历了很多,遇到了很多贵人,要感谢的前辈也很多。用关键词总结的话,就是两个字:幸运。




要把广告做得比没广告的内容更有看头


您的公号文章很有趣,即便文章里有很多广告植入。您对广告植入是什么看法?


王左中右:广告也属于一种内容,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内容。要把广告做成真正的可以传播的内容,实际上是更高的要求。我的目标就是能够把广告做得比没有广告的内容更有看头。


广告植入和文章质量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您在这方面否有秘诀?


王左中右:他们之间没有矛盾,只不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可以看到好的广告的传播量有时候比非广告更大,我的公号迄今为止传播量最大的不是纯内容,而是那篇西游记的广告。


您的公号现在粉丝有多少?您制作内容的时候,会刻意迎合粉丝的喜好吗?


王左中右:我觉得刻意迎合这个词不好,一个公号总归有他的定位和目标受众,你写的东西是给他们看的,你得知道他们的口味和兴趣所在,以及他们为什么关注你,他们希望从你这里获得什么,你写的东西也得基于这些理解。所以从这种角度讲,肯定是要刻意迎合的。


您如何看待您公号的商业价值?公号现在是否在融资?公司未来有何规划?


王左中右:原创微信公号的商业价值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爆发。公司现在不融资,属于现金流的公司。未来做视频时也许会融资。


您认为自媒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将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


王左中右:我总觉得自媒体这个名词不大好,概念不是很清晰,容易让人迷糊。我觉得将来的媒体分为三种:一种是自己生产内容也有渠道的媒体,比如澎湃界面以及一些传统媒体等,门户也算吧;一种是自己不生产内容只做渠道的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这类;一种是自己生产内容但没有自己渠道的媒体,这种可能和自媒体的概念比较像,但自媒体又概括不了这类人或记者,他们更确切的称呼很简单,就是内容生产者,只不过有的是个人,有的是公司。有的人多,有的人少。以后就是这种渠道内容分化,以及各种内容生产者并存的多元多角媒体世界,伴随同时的就是声音的多元化,创作的多元化。




以一样为耻,以不一样为荣


“变态字”在中国“文字史”上简直是划时代的“发明”。为什么是“王桑”发明了这个文字,而不是其他人?


王左中右:发明接受,划时代不接受。其实本质上属于以文字形状为创作基础的漫画。发明出这个东西,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是因为这源自某一瞬的灵感。必然是自己从小学习书法,喜欢写字,同时思维因为接受了文理科以及中日文化的交杂,会有些特别,所以才搞出了这么个东西吧。


公司是否为“变态”文字制定商业推广计划?


王左中右:变态字接下来会尝试更多商业包装与合作。


“变态文字”是否经过商业评估?如果有,估值多少?


王左中右:没有。


您所做的一切都是创意。对你来说,创意是厚积薄发?还是循序渐进?


王左中右:创意基于一定的知识积累、信息吸收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些属于地基部分。基于这些地基的创造性思维部分,我觉得是基于从生下来到现在的各种经历以及这几十年进入脑中的所有信息而造成的某种思维和逻辑。这是一种随机的过程,无法成为培养公式。


什么因素对创意最有益?比如,经历、努力、视野、学历、或者天赋?


王左中右:所有。


把非凡的创意变为金钱的过程中,您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应对?


王左中右:一开始是被动,当微博粉丝多了之后,广告最先找上门来,然后我会主动,希望把内容创作这件事变得更有价值。


您担心创意枯竭吗?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充电”?


王左中右:不担心,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只要人没死,大脑还能转的灵光,就可以。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学习知识和接收信息,就是刚说的地基部分,因为创意的营养和根据,要从这个地基中汲取。


对其他进行创意制作的个体或公司,您有什么建议?


王左中右:不怕累,不偷懒,以一样为耻,以不一样为荣,永远保持对不一样的兴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