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为“媒体人的未来”第一个圆桌议题实录摘要:
对话嘉宾: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主持人)
一道自媒体平台创始人、CEO连清川
知道分子创始人、CEO王玉坤(泊明)
闹客邦创始人、CEO栾春晖
英威诺科技个人业务事业部CEO杨崇哲
点评嘉宾:
清博大数据CEO郎清平
赵子忠(主持人)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
我认为由我来主持“媒体人的未来”这一议题很合适,因为我是传媒大学毕业的,到了我这个年龄正是一个分水岭——媒体人中现在有三种:第一种人是我的老师;第二种是现在仍在媒体岗位上的媒体人——包括在座大部分都是我们的同学,比如罗振宇都是和我住一个宿舍的。这类媒体人大部分都是我们这个年龄,在媒体行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还有一种人是这次接待我会务的媒体人,这一波人是我们的学生,他们精力旺盛、无知无畏。
连清川
一道自媒体平台创始人、CEO 原《南方周末》记者、《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21世纪环球报道》副主编
我大致讲一下我对于媒体未来的想法。我在做“一道”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很多自媒体。我觉得比较奇怪的一件事,就是当我们这些媒体人碰在一起的时候还在不断地强调情怀。情怀应该是我们这些媒体人自带的东西,但如果你不断地强调情怀就比较可疑。
在我和自媒体人打交道过程中,我自己不断意识到有几个问题是我们作为媒体人,尤其是做自媒体,在未来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提高的方向。
从自媒体未来来讲,有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一道是做自媒体聚合平台的,主要从事和广告主撮合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自媒体内部底层数据的挖掘越来越重要。我在中学时候数学就及格过一次,但现在我在很多场合需要谈数据谈技术。这很痛苦,但这个痛苦的过程必须转变。因为在做精准营销的过程中数据收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是我们每天面对的事情。
在做自媒体这件事情上,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注内容,这肯定没有错。但对于数据的分析,比如你的内容怎么根据粉丝个性来进行有效运用,这是自媒体人接下来必须重视的事。现在做自媒体的朋友,尤其是管理者,在内容方面投入了过多精力,我个人觉得也需要在技术方面更多投入。
二是垂直化。特别是自媒体领域,垂直化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效。在做自媒体过程中,我们从事一个业务越是垂直化它的价值会越高。
三是专业化。我们在做媒体时,已经在谈记者的专业化问题,但谈了这么多年,还是缺乏专业化,比如医学报道应该由学医的去做。在以往的岁月中,传统媒体在专业化方面贯彻得非常不彻底。而自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很大的挑战恰恰在于很多非媒体专业的人进入了这个领域,对我们媒体人发起挑战。这些所谓的杂家媒体人所做的内容会比传统媒体人所做的更有力、有效、更具有深度,所以很多非媒体专业的自媒体崛起非常迅速。
总的来说,媒体人要获得很好的未来,需要对自己做比较大的转型。2015年,我在朋友圈刷到很多媒体人的哀叹。从我个人观点来说,我是完全反对的。因为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体人更有机会。以前所有的媒体都被垄断,唯有到了今天这个时间点,所有人都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见识获得广阔的天地,所以我非常看好媒体人的未来。
王玉坤(泊明)
知道分子创始人、CEO 原南方都市报娱乐部副主任
接下来我说的东西,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反例、当作一面镜子来借鉴。
我最大的困惑是做媒体做久了会有很多想法,做事特别不专注,总是三天一个想法,两天一个想法。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叫做《我最大的痛苦是我太有才华》。想法太多了就会特别难聚焦。举个例子,“知道分子”是我做的一个项目,它是一个文化概念的餐厅项目,现在还在装修。最近我又在做一个项目,是电影票务网站的“去哪儿”版,既做电影票务又做电影社交和商城。
我最大的问题是我做了太多的事,很多东西没办法沉下心去做。我知道问题在那儿,但我改不了。可能大家创业的路都比我走的更好更远,但我还是准备创业,或者说创业还在初步阶段。
我一直都在做娱乐和影视这方面。大家可能觉得我的圈子还算广,认识很多的导演、编剧、演员,但真正创业的时候发现圈子还是太窄。我要创业的时候发现根本没钱,我不认识有钱人,在2005年的时候我应该去做经营,认识几个老板,找投资也方便。但因为做太久了,圈子太窄,真正到了创业的时候发现资源特别有限。而且媒体人都特别爱面子还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们没钱,要装着有钱,这是挺大的问题。
所以我创业还不算那么成功,借此机会说一下大家谁有兴趣投资的话可以跟我聊一下,我就分享这么多。
栾春晖
闹客邦创始人、CEO 原南都报系蜂巢孵化器COO
我做过很多实践的事情,特别是在做了“南都PAD”项目之后,与报社外面有了广泛的连接,发现一些互联网的东西,所以我感觉有必要把我感受的东西写给大家,于是就有了“道哥论道”,没想到这个自媒体还火了一下。
后来我做了闹客邦,这是一个创业的自媒体。它是区别于3W、虎嗅网的——闹客邦是“媒体+创业”。这里所说的媒体不是在座各位所理解的传统媒体,我所理解的媒体是通过流量换广告的方式,内容是基于用户的需求。
举个例子,闹客邦一开始做了两篇文章非常典型,第一篇是广州创业者被谁抛弃,讨论广州的创业氛围为什么没有深圳这么好。另一个是广州创业地图,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服务方式,我服务我的用户,我的创业者,他需要知道他身边的创业地点在哪,有何种创业机构,有什么样的孵化器,他们的变化是什么样。这些信息在原来传统媒体是小小的资料部,其实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除了这一点,我觉得现在做媒体不需要再去清空自己的思维,从互联网角度去思考我服务的人群是谁、需要什么。
媒体人的未来包括媒体人创业的未来。我刚才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讲“媒体的杠杆作用”。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感触特别深,面向未来媒体的价值不仅是简单的内容和渠道信息,而在于媒体本身的能力和价值。为什么强调媒体的杠杆作用?我接触了很多的创业者,他们讲了很多项目,我帮他们分析商业模式,帮他们找所谓的资源,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的项目已经超出了产品层面、资本层面。本质上讲做一个好的产品并不见得能成功,这个逻辑需要另外一个玩法也就是媒体人杠杆,要把价值观传播出去,把你的方式传播出去,让大众接受,才影响到决策者,影响到市场和典型用户。所以我感觉媒体人的未来不是简单的内容创业时代。
杨崇哲
英威诺科技个人业务事业部CEO
刚才赵老师有一句话媒体人的未来就是媒体的未来,我很认同。以前做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会讲用户感知,我认为媒体的未来应该是三个字:年轻化。
目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仔细算会发现18—35岁的人占据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80%以上,这其实是一帮年轻人。我们接受过高等教育,见识过更多东西,这会让我们对传统的旅游、食品等有更高要求。
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用户,从用户的角度看媒体行业,会发现媒体行业也存在一些趋势。以前的电视剧霸屏的都是婆媳关系,到今年变成了《伪装者》、《琅琊榜》,大家喜欢它不仅是因为它的题材,而是因为它的传播适合年轻人。很多综艺节目,比如跑男、《我是歌手》等又重新把年轻人拉到了电视机前。
但报社纸媒方面,它的年轻化趋势就弱一点。真正的年轻人,他们从一开始接触大量的信息就来自于互联网,互联网有一个自己的风格和选题方式。有人说互联网会相对比较庸俗,它可能会关注到娱乐,但我们发现有深度的内容在互联网上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播。就像之前有段时间微信疯传的习大大和彭妈妈出国访问,按照传统媒体的写作方式并不会受到关注,但那篇文章用了非常年轻化的口吻去写,就非常受年轻人的喜欢。
年轻人未来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国外的媒体也在呈现他们的趋势。我特别喜欢一个标语是“世界在下沉,我们在狂奔,媒体的未来在于年轻人的未来。”
郎清平
清博大数据CEO
点评:刚才听了几位老师讲的,受益匪浅。我不是媒体人出身,我是来学习的。但因为我们和媒体、媒体人、资本、创投有很大关联,通过数据连接各种服务,我得出一些感受。
这些感受分几类,第一种是媒体人直接跳到企业,帮企业做媒体。比如我们的合作伙伴专门做投资基金的就让我们找一个媒体人。
第二类是媒体人自己跳出体制,自己为主,非常灵活地做自己的自媒体。这一类人应该很多,昨天晚上跟大家聊公众号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聊自己的公众号有多少粉丝。
第三类是媒体人转型时候去媒体化的色彩很重,直接跳到产业化。因为当初自己在媒体对接了很多的资源。比如昨天我听到有人说在卖水果,做电商非常成功。秦朔一离职,投资人伙伴就给我们打电话,说要找到他去投。这种比较知名的媒体人,投资人都很关注。
在我们的研究中,最看好的应该是自媒体人,尤其是垂直类的自媒体发展。我们在2016年要扶持100个垂直类的自媒体。最近我们投了一个做数控模具的,他也不是媒体人出身。其实,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媒体和企业的界限已经完全模糊了。我们投的这家的创始人就是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学生,自己非常热爱数控模具行业,做到了瑞士一家世界一流的数控模具公司总监。
对于媒体人的未来,乃至媒体的转型,我觉得可能需要跳出媒体放眼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各个不同产业的发展。另外,我想说创业真的很惨烈,刚才有一位朋友发了朋友圈说800多个创业公司A轮已经全部死光了。创业很艰难,我们自己是精英,我们有情怀又非常有才华,但我们还更需要接地气。
(文章来源:南友圈。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