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人工智能会像200年前的电力一样颠覆世界吗?谁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BAT的研发高管、各大IT企业研究院的院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司的CEO都在关注哪些公众号?新媒独家对话“新智元”创始人杨静,一个热爱人工智能的美女,一位自称类似机器人的“霸道”总裁。她的微信沙龙是关于人工智能、关于机器人、关于未来的最高端的社群。



 新智元创始人  杨静


谈定位
人工智能界的标签和符号
新媒:新智元是一个定位于智能 + 中国的资讯社交平台,作为一个公众号,你们的定位不仅仅是资讯,还包括了社交,在社交方面主要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为什么要做社交?


杨静:新智元2015年9月7日上线,是高度垂直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资讯社交平台。新智元的用户有很大比例是BAT以及讯飞等高科技企业的CTO、研究院院长或教授、学者,他们属于日常事务冗杂、时间稀缺的族群,甚至没有时间打开订阅号。

所以新智元的社交平台首先建立在微信群上,我们在人工智能的领域里再细分出更专业的分群,将机器学习、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医疗、认知科学、语义计算、高性能计算、AI+机器人投资等领域的产学研各界领袖专家邀请入群。这样,他们在分群里不仅可以及时获取新智元传播的专业资讯,还能迅速给予指导和反馈。

例如我们这个月有一篇CES[1]的重磅报道,阅读数过6万,专家们也在社交平台上进行讨论和互动。而且,新智元不仅有线上平台,还会成立新智元智库和智能产业联盟,举办AI投资沙龙。作为人工智能的专业媒体,仅仅从用户数量上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只有建构起线上线下的产业生态圈与系统平台,才能对智能产业的发展有实质的推动作用。
[1]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

新媒:新智元致力于推动中国从互联网+迈向智能 + 新纪元。在现在大家都在谈“互联网+”的时代,你们是如何找到“智能+”这个定位的?可以向大家简单举例解释一下“智能+”是什么吗?


杨静:几年前,我对雷·库兹韦尔[2]的几本书非常着迷,包括《灵魂机器的时代》、《奇点临近》等,所以对人工智能特别感兴趣。


我梦想把相关的技术领袖聚集在一起,组织一个 AI 俱乐部,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人工智能。过去几年,在微博上与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老师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张云泉研究员有不少互动,此外也与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的几任主席熟悉。

2014年我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后,虽然曾定位于泛财经科技,但后来发现大部分订阅用户都来自计算机界。通过参加 CCF YOCSEF [3]的会议,以及组织《奇点临近》主题沙龙,我发现自己对人工智能科技开始产生一种执着的信仰和超级浓厚的兴趣。特别是2014年参加了百度大脑与讯飞超脑的发布会以后,我就将自己的公众号与微信群明确定位在人工智能方向。王飞跃老师让我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秘书长,我也非常乐意参与组织人工智能领域的活动。之后开始参与主办一系列的沙龙、论坛、特辑等活动,可以说,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做过的事情和产生的影响力可能比以往十年或者二十年产生的影响力还要多,创建的自媒体和新智元在社会上产生的能量不亚于一些专业媒体,我也逐渐成为了人工智能界的一个标签和符号。我认为是兴趣驱使我走入计算机这个圈子,信仰使得我热爱人工智能事业,坚信人工智能将是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5年也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年,全国两会有个热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无人驾驶汽车在乌镇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众多互联网领袖的关注。“中国大脑计划”[4]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北京、上海、深圳,中国各经济中心都开始制定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分析说,人工智能将有效辅助“中国制造2025”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而谭铁牛院士则预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颠覆性影响,“智能+X”将成为创新时尚。谭铁牛说,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智能机器将全面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机共存”将成人类社会结构的新常态,人类自身和智能机器人的社会分工将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智能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机器人+”各个领域无疑将带来一场机器人革命。我个人的观点,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缺乏比较优势。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一个在国际上相对成熟的,有局限的市场,可以预估出市场规模的产业。与之相对,“智能+”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应用,尤其是服务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物业等等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将是“蓝海市场”[5]。

[2]雷·库兹韦尔: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发明了许多领先的产品,写过一些很有影响的书,曾经成功地创建、发展和出售了4家以他名字命名的人工智能公司。现在担任Kurzweil Technologies, Inc. (Kurzweil科技公司)主要负责人,这是一家开发和销售图形识别、人工智能、进化算法、信号处理、自然仿真处理等技术的公司。并且任奇点大学校长。
[3]CCF YOCSEF: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简称。
[4]中国大脑计划:“中国大脑”是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技术等为重要研究领域,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放式协同创新和资源开放共享,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5]蓝海市场: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未知的市场空间。

新媒: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哪些重要困难?你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期待是什么?在未来,它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杨静:实际上,人工智能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例如语音识别的错误率,降噪和远场识别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人机交互界面仍然不够友好。实体机器人的自由度不足,鲁棒性[6]不够等等。人工智能在认知水平上远远达不到人类水准,能耗也非常高。但机器人领域近年来技术突飞猛进,迭代迅速,包括实体机器人,也包括软件机器人、个人智能助理等。

有理由相信,2016年,不仅新一代服务机器人将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每个人也有机会拥有一个虚拟机器人助理。即将到来“智能机器人+”时代,将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将开启智能的新纪元!

[6]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在一定(结构,大小)的参数摄动下,维持其它某些性能的特性。

谈运营
给用户信息与社交  予团队理想和机会

新媒:“新智元” 9 月 7 日正式上线,短短 4 个月时间,订阅用户从 0 增长到4万人,对于一个人工智能的行业垂直公号来说,这个发展速度应该是挺令人满意的。你们在做垂直科技行业自媒体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杨静:新智元上线以来,我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做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的事,无论是线上的微信、微博,还是线下的产业活动,都有新智元的积极参与。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主持的“人工智能开启机器人新纪元”分论坛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


12月,我有幸作为人工智能专家参与了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和上海临港区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战略研讨会,新智元人工智能智库也成为新华网主办的《感知未来——传媒超脑论坛》的协办单位。

经验有两点,第一是与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大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例如新智元上线以来,与百度世界大会、浪潮高性能计算用户大会、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世界机器人大会分论坛、科大讯飞年度发布会都有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大会的采访报道与微信群直播,不仅对行业精英形成全覆盖的权威影响力,而且用户数每次都有大幅增长。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有2000多各领域专家参与的专家群,以及举办分享直播活动的会员群,也有数千群友。新智元的专家群和会员群有利于增加用户黏性和忠实度,强化交互,形成强大社群。

新媒:现在“新智元”的团队是怎么组成的?你是如何找到这么一批热爱智能科技同时能做好新媒体的战友的?


杨静:新智元副主编王嘉俊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曾就职于科技新媒体,仅仅几个月时间,他就带领编辑团队将新智元的译文栏目办成内容板块的拳头。

新智元运营总监林坤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跨文化传播专业,她负责公司的财务行政、活动运营板块。

新智元的新生力量,对公司的发展也充满激情。我们编辑团队的骨干,几乎都是通过新智元公众号主动投送简历的。例如王嘉俊就是通过订阅我的公众号,加我的个人微信号,自己主动来应聘的。他们热爱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具备优秀的外语能力和新媒体运作能力。我认为吸引这些小伙伴的,就是对人工智能的高度兴趣,以及可以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施展抱负的机会。

新媒:我看您在朋友圈用“小雪人”来比喻同事,不能因雪人终将融化而不待以真心,就像不能因同事终将离开而不信任他们,在带团队方面,您还有什么宝贵的心得分享吗?


杨静:我觉得就是让他们在实现理想的同时,可以有机会学习,也可以在新智元的媒体平台上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我们的每一篇文章,不仅给编辑署名,还可以刊登照片简历。公司有不少业界大咖来访,我都把每一位编辑介绍给他们。让编辑团队有自豪感。另外,我们也组织员工培训,参访研究院,还有绩效考核,编辑团队要对文章阅读数和订户数负责,所以他们的工作也充满动力,有时候也有压力。


明日“新智元”美女创始人杨静将继续与大家相约新媒,一起聊公众号规划、聊社群、聊自己,畅谈“新智元”的规划和发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