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政务机构不断“试水”新媒体公众平台。政务微信即时的传播力和社会动员的优势,加之以“朋友”般亲密的体验,使得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性更强,沟通的深度和渗透率也更加乐观。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信息公开,民意沟通的渠道,对于政情发布、突发事件处理作用突出,是政府问政能力和舆论引导力的体现。
来源:腾讯网2015政务新媒体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清博大数据·新媒体指数
政务微信是移动互联技术、转变政府职能、民生长尾需求集中释放的聚合产物。2015年政务微信继续展现了支撑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强大势能。截止2015年8月底,全国开设的政务微信公号已超过8.3万个,超过40%部委政府开通微信公号,31个省级行政区和334个地级行政区均开通了数量不等的微信公号,县乡级公号也占到了50%以上,基本形成了部委政府、地方各级部门所组成的微信公号应用体系,民生服务功能日臻丰富,服务通过微信送达在很多政务民生领域都已成为常态。
表1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年度榜(认证)
注:“全国工商联”全年无推送文章,因此未列入榜单。数据时间统计为2015年1月至12月,截止时间为12月31日,下同。
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十大热词(如图1):“新常态”“习近平”“李克强”“中国”“改革”“丝绸之路”“网络”“精神”“围观”“高铁”。
图1:中央部委政务微信热点词频图
(一)“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受关注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2015年,中国全面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他强调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并一再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向国内外传递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凸显战略定力,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也被广大民众引为热议话题。在此背景之下,各界人士也认为“新常态”下,进行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转变。
(二)“习近平”谈“网络”治理聚焦“精神”家园
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四个原则,并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主张。据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各种数据显示中国正在由一个网络大国走上网络强国。与此同时,水军推手、恶意炒作、网络公关等网络问题也层出不穷,治理网络空间,固守网络精神家园成为广大网民关注的焦点。习近平的讲话昭示了中国在整肃网络舆论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上的坚定立场,展现了信仰、理性、文明和担当汇聚而成的浩然正气,得到媒体和民众的交口称赞。
(三)“李克强”“高铁”外交展现“中国”力量
2015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登上从苏州开往上海的高铁列车。在列车行驶途中,李克强介绍了中国高铁技术的现状,称其代表着中国装备技术的综合水平,平稳、快速的中国高铁引起各国领导人的兴趣并受到了充分的肯定。李克强进一步向各国领导人解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以“高速列车”妙喻16+1合作,表示中国与中东欧16国合作力量将远远大于17,得到16国领导人的强烈认同。李克强总理形象的比喻和别开生面的演讲传递的“中国声音”,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共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愿望。
(四)构建“丝绸之路”引发众人“围观”
2015年中国“丝绸之路”构建计划源于“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随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秉承着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2015年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呈井喷式增长,达到9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上海的投资额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丝绸之路”的突破式发展引发国内外媒体和民众的围观。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坚持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如此种种不仅凸显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也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开放胸怀和强烈自信,赢得国人的普遍赞颂。
(一)总体数据:全年整体传播效果甚佳
由表2平均WCI一值可以看出,中央部委政务公号全年整体传播效果甚佳。65个政务公号全年平均推送文章212次,累计发文53527篇。以单个公号来看,日均推送文章2篇;以单篇文章来看,平均阅读数为5623,平均点赞数为57。足见中央部委政务公号文章在网民传播力度达,且渗透性较强。头条阅读数占据了文章阅读总数的35%,较一般情况此比例较低。
表2: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年度数据
(二)分类数据:党政类公号势头强劲
将65个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分为“国务院部委”“党中央机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其他”共五大类。其中类属“国务院部委”的公号以44个占比最多,达68%。“党中央机构”类公号仅占8%,但平均WCI却高达1408,远超其他类别公号,且阅读总数和点赞总数均在五类公号中排名第一。“民主党派”类公号数量最少,整体推送力度也最弱,反馈效果也整体欠佳。
表3: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年度分类数据
(三)WCI分布:较高传播力公号释放强劲舆论声量
如图,中央部委政务微信账号传播指数在500以下的7个,占比较小。传播指数在500-1000的有31个,1000-1500的有25个,1500以上的有2个。大部分账号传播指数较高,释放传播优势。
图2:中央部委政务微信传播指数分布
(四)发布规律:全年推送力度节节攀升
如图,1-8月,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公号发布文章都在5000以下,9月飙升至5042。9-12月除了10月文章数略低于5000外,其他几个月文章数都在5000以上,12月文章发布达到顶峰为5935,年度总结带动文章发布活跃度。而其中2月最低则说明政务微信与全国统一法定节假日保持了一定的关联性。
图3: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全年发布规律
(一)热门文章:篇篇10万+,要闻、人物关注度高
根据热门文章top20表可以看出,“中国记协”“审计署”“中国民主同盟”几个公众号传播力强,阅读数都取得了10万+的佳绩,点赞数也较高。其中,要闻和人物是微信文章热门内容,《【春节特刊】审计人戎马奔腾 • 刘家义审计长向全国审计干部致新春问候》《【人物】不畏艰险的审计人|记“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赵旭东》等文章向民众传递政府良好党政作风,体现政府的政务理念。
表4:中央部委政务微信热门文章top20
(二)推送分布:头条、二条、三条文章占据主力
如图,头条文章发布占比26%,最多。二条、三条、四条文章分别占比21%、19%、15%,五六七八条文章占比则都在10%以下。中央部委微信文章发布注重位置推送级别,通过精品内容的优先推送带动传播。
图4:中央部委政务微信文章推送分布
(三)内容转载:转载文章占比24%,以公告、资讯居多
如图,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公号共发文53527篇,其中转载文章10409篇,占比24%,比例略高,公告、资讯类文章积极宣传、落实国家政策,被广泛转载,体现了政务微信公号的政务属性。
图5: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内容转载情况
(四)内容类型:原创增强,内容趋向多元化
如图,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公号积极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文章以通知公告为主,占比16%,其次为人物纪事占比14%。工作部署、工作指导、政务改革、党政建设和国家政策宣传、落实也占据较大比例,传达政务理念,体现政务发展的为民服务职能。中国记者协会发布文章较多,关注媒体发展,因此传媒发展类文章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图6: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内容分类
(一)中央部委政务双微兼具,联手扩大信息张力
技术引领媒体变革,重构了社会话语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新媒体政务已悄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政务新媒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政务机构不断“试水”新媒体公众平台。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信息公开,民意沟通的渠道,对于政情发布、突发事件处理作用突出,是政府问政能力和舆论引导力的体现。政务微信即时的传播力和社会动员的优势,加之以“朋友”般亲密的体验,使得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性更强,沟通的深度和渗透率也更加乐观。中央部委政务双微兼具,如“中国普法”“国务院公报”“中国警察网”等多个公号在微博平台上均以同名称共同运营,不同职能部门的政务公号均借助新媒体的强社交属性,联手双微平台使得信息的传播无孔不入,有效扩大信息张力,提高政府“网络问政”的工作效率,促进政务新媒体健康运转。
(二)聚焦经济与外交,视野开阔体现大国关怀
2013年5月,外交部正式开通“外交小灵通”微信账号,成为首个正式上线的中央部委政务微信,两年以来发展稳定,持续发布权威外交信息,虽然势头被后起之秀超越,但其特定的推送内容依旧在中央部委政务微信中独树一帜。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开放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国家主席习近平足迹遍布各大洲,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开放发展决心。2015年,中央部委结合我国最新发展趋势,推送内容逐渐精品化,将经济、外交作为重中之重,聚焦“习近平”“新常态”“李克强”“改革”“丝绸之路”“网络”等诸多国家政策以及网络热词,推送目的明确,视野开阔,体现大国关怀。
(三)互动能力攀升,线上线下并驾齐驱
65个中央部委政务微信中,“国务院部委”和“党中央机构”类公号较为严肃,较为活泼的则为占比20%的“人们团体”公号。2015年,“中国普法”的活跃情况就是“人们团体”类公号的缩影。此类公号十分注重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活动策划能力不断攀升,通过各种话题活动与粉丝进行了频繁高效的互动,不断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高频的活动量极大的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出镜量,增强在群众心中的存在感。此外,征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还能改进自身运营,促进政府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内容形式不断创新,视觉印象冲击点击率
视觉语言在所有感觉中是非常独特而且重要的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受众的需求,新媒体不断涌现,不仅仅在内容布局上有创新,一些账号通过原创视频的发布也收获了较好的成绩,点击率迅速达到10万+。在眼球经济时代,中央部委微信公号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原创视频引领微信传播与宣传新模式。中央部委微信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以及国家政策宣传落实等内容的推送过程中加大视频创意,通过形式创新来实现文化建设和政策推广成效显著。
(一)政务微信发展势头强劲,两类公号各有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应用的不断发展,政务微信不断普及与功能升级。从总体趋势来看,政务微信还在不断壮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团体都十分重视,政务微信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但是政务微信发展存在着订阅号和服务号不平衡的现状,从中央部委政务微信选取的65个公号中来看,基本都是订阅号,服务号较少,服务号的发展规模落后于订阅号。预计订阅号将继续向纵深发展,而服务号有着更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可以着力发展服务号,拓展政务微信传播和服务空间。
(二)政务双微融合加快,平台矩阵成为趋势
“双微”联动,已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政务微信基于订阅用户进行内容推送,微博基于粉丝关注进行内容推送,相对微博简短的内容呈现,微信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更大,既要兼具内容和特色,又要便于用户理解,同时还要避免套话、空话。中央部委政务微信中有许多在微博上也有相关账号,双微融合有利于政务信息以不同形式传播,也能促进政务信息的传播平台扩增,从而提升影响力。此外,中央部委政务微信发布的相关文章主要以大政方针为主,体现了政务职能与属性,但是缺乏与民众的互动,可适当增加与民生相关的内容,促进政务微信传播从自我视角向用户视角转化。
(三)发布形式有待创新,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内容
中央部委政务微信文章发布次数基本在100以上,发布频率适当稳定,内容实用、便民利民,实用类信息多。但是,文章内容推送以文字形式为主,视频、音频较少,可以丰富一下微信发布内容形式,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群。而且中央部委微信文章发布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现象,因此可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通过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让各个部门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同时,联合推出政务微信,形成交叉式的政务微信架构,也更加便民。
(四)信息回复采用双重形式,加大人工回复力度
政务微信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但是,许多政务微信在被关注后,微信在回复订阅者的时候以自动回复为主,回复难免会不够及时、详细,不能很好地为民众答疑解惑。中央部委微信在信息回复的方式上,可加大人工回复的力度,这样既能节省时间,解答也更加详细,既能满足用户互动体验,也能兼顾回应能力。除此之外,中央部委政务微信还可以通过开通互动社区来增加和受众的互动,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并通过平台接受公众评价投诉,解决公众的实际问题。
(五)微信办公兴起,传统模式急需创新
微信公号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为政务服务的转型和创新提供平台和技术保障。政府部门在利用微信进行相关内容推送的同时,可实现微信政务的功能拓展,将政务服务从信息服务延伸到生产生活中去。生产资料决定生产方式,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微信的便捷性,实现联网在家办理相关事宜,切实地为公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带来便利。随着移动互联网对民众日常生活影响日益深刻,许多传统模式都面临转型,在新技术环境下,政务服务模式不管是从便民还是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应该进行模式转型和机制创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道路。
(六)技术发展阶段性特征不容忽视,跨平台联动成新宠
科学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快,一些应用今日是移动互联网新宠,明日就有可能就淹没在不断兴起的应用中。要看到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电视、到电脑再到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社交媒体的兴起,可以看到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快。同时,媒体的不断发展让受众选择千人千面,由于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使用习惯也各不相同。因此,政务微信的发展应该加强与其他各个平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政民联动,拓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政务微信也可以通过在与其他平台的联动中,进一步与网民零距离接触和交流,从而逐渐提高政务微信服务的透明度,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