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7天,新媒体指数系统日常检测的32万公众号,发文总计达98万篇,阅读总数达31亿。公众号发文数量减少,但粉丝对文章的大量需求依然存在。“上海女,江西男”:一个事件轰动一个中国;“引力波”:一个热点撬动一个宇宙……大数据告诉你春节里的中国微信。
数据
◆ ◆ ◆
春节7天31亿阅读,阅读需求仍旺
春节7天,新媒体指数系统日常检测的32万公众号,发文总计达98万篇,阅读总数达31亿。文章数降幅较大,约占平日发文的50%左右,而阅读数上面,虽有所降低,但并未大幅下降,由每日的5.5-6.5亿降至3.2-5亿左右。公众号发文数量减少,但粉丝对文章的大量需求依然存在。
节前、节后:5日与14日最高峰
统计2月1日至2月15日的公号发文数据,从文章数来看,2月5日由于年关将近,公号发文总数最高。2月14日是上班第一天也是情人节,发文量也呈急速上升趋势。在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文章数明显比春节前后的文章数低,而伴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阅读数也相应回升,2月15日阅读数达到峰值,突破6亿。
变化
◆ ◆ ◆
政务
数据:发文缩减至1/3,节后回升明显
政务微信公号在春节前后及期间的发文及阅读都较有规律,春节前期每日发文量保持在1万篇以上,6号至7号两天,公号活跃度逐渐降低。2月7日到13日发文总数降到4000以下。总体来看,文章数与阅读数都呈“凹”字形走势,春节期间为法定休息时间,文章数和阅读数都陷入低谷。2月14日,为法定上班第一天,政务公号发文量集体回升。
图:政务微信公号春节期间文章数与阅读数走势图
词频:关怀值班人员,暖心服务大众
政务类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关键词除了其他类别共有的“春节”“新年”以外,最突出的“交警”“在岗”“公安”表达出对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家的政务人员的关怀和敬意。而春节这一年一度的“人口迁移”中,最让用户关注的就是节假期安全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路况”“气温”“预报”代表出政务类微信的暖心推送态度。
报纸
数据:发文规律类似政务号,量少保持质高
报纸微信公号春节期间发文规律与政务类公号相同,都是成“凹”字形走势。虽然在春节期间文章数量减少一半,但是文章受欢迎程度可不低,假期期间文章篇均阅读量反而更高。假期文章话题丰富、气氛活跃,网民的关注热情较高、注意力较集中,特别是2月9日至2月13日,篇均阅读数达到了4602,大幅超越节前的3107和节后的3659。
图:报纸微信公号春节期间文章数与阅读数走势图
词频:注重舆论氛围,贴近受众心理
在报纸类的微信公号文章中,“吐槽”和“围观”“段子”成为重中之重,与其他类别公众号相比,媒体类公众号更加关注整体的舆论氛围和网络热点,“回家”“春晚”“男友”等网络热点在各种吐槽和围观中酝酿成一个个热点事件。其次,贴近受众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爸妈”“饺子”“回家”等充满着年味和温馨的关键词,无疑也能牵动用户的心。
自媒体
数据:文章数小幅下滑,阅读跟热点走高
自媒体微信公号在2月1日到2月15日期间,文章数和阅读数都不算高,其中2月5日作为部分自媒体人过年前的收官之作保持了高活跃度,文章发布数最高,接近3000。2月6日开始,自媒体微信公号文章数开始下降,但并未大幅下降。自媒体人相较于政府及媒体行业从业者显的更为自由,大部分仍然选择推送文章,且自媒体公号的选题与发文风格更加多元化,加上春节期间热点较多,故阅读量也并未大量下降。
图:自媒体微信公号春节期间文章数与阅读数走势图
词频:吐槽迎合热点,娱乐轻松表达
春节假期期间,“吐槽”“福利”“红包”显得尤为突出,自媒体运营往往和用户关注的需求紧密联系,“红包”无疑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热点现象。其次,假期用户对内容的需求更倾向于轻松、幽默的文章和表达,“土豪”“揭秘”“妹子”等娱乐性较强的词汇也成为推送热点。
企业
数据:阅读数起伏明显,营销影响较大
企业微信公号春节假期前日均发文927篇,假期内日均发文385篇,假期后日均发文810篇,假期内发文量明显偏低,与部分公号暂时停止发文有关。而阅读数则一直保持着较为明显的变化,阅读量呈波浪起伏状。其中2月4日阅读量为最高,春节假期内,2月11日也达到一个小高峰。企业类公号因其自身的营销性质较为明显,配合红包、活动等系列营销手段,阅读数表现出的不规律大于其他类别公号。
图:企业微信公号春节期间文章数与阅读数走势图
词频:抓住节点营销,争夺消费地盘
企业类的微信公众号在过年期间最突出的是“情人节”“营销”“百货”等关键词,可以看出企业类账号在春节、情人节送礼交际这种关键时期对品牌宣传推广的力度是增加的,除此以外“划算”、“利群”、“超市”等词语也表达出节假日各大厂商的促销争夺消费者的竞争盛况。
热点
◆ ◆ ◆
“上海女,江西男”:一个事件轰动一个中国
春节期间,“上海女因一顿饭逃离江西农村男友家”新闻引爆微博,新闻始于网络社区篱笆网的一篇题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发帖人自称是上海外企HR,过年去农村男友家吃饭,直观的城乡差异打败了眼中的爱情,决定分手回家。这则新闻带来了“凤凰男”、“婚恋”、“城乡差异”等众多争议性要素的集体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媒体指数平台搜索“上海女孩”微信文章就有7000多篇,总阅读达2647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过百万。
城乡差异引发讨论,呼吁提升阶级福祉
一顿年夜饭闹出的分手风波,反映的不仅仅是城乡差距或者阶层固化的问题,而是农村青年在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如何去重新构建自己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关系的问题。社会在呼吁打开向上流动大门的同时,更应该提升各阶层的整体福祉,让农民贫穷、农村凋敝的现状不断改善。
信源模糊盲从权威,真实严谨亟待加强
论坛帖子摇身一变成为媒体新闻,事件后期新闻来源成为媒体关注另一焦点。中国因文化和民族习性上的特性,文字展现出多语境下的丰富含义,因此媒体在文章转发、引用很容易发生模糊信源、盲从权威媒体的做法,试图传播热点事件的同时模糊信源来规避风险。此次事件反映出社会矛盾、民生问题,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闻真实性、严谨性的亟待加强。
“引力波”:一个热点撬动一个宇宙
如果说过年最热的话题,大家心里都会冒出来个每个字都认识,并在一起却不懂的词——“引力波”。对关键词“引力波”进行搜索,新媒体指数统计,微信相关文章2497篇,总阅读达到了893万+,微博上相关博文57万条,话题阅读达到了7887.4万次。
科幻题材近年火热,深奥物理走近视野
近几年,刘慈欣的《三体》因为互联网大咖的推崇,让科幻题材异常火热。物理学、天文学中较为边缘和深奥的知识引起大众广泛讨论。从上次NASA发现第二个地球到这次科学家探测到引力波,无一不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把高科技的进步带进平民的视野,让知识更加开放,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参与冒泡重过理解,社交呈现集体效应
社交网络除了拉近心理距离还强化了群体规范,有网友说“我很认真的看完了,但是没有在我脑子里留下任何痕迹”,发引力波证明智商和发自拍证明颜值一样,大众在这一热点的参与、冒泡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到底有没有懂什么是引力波,而是更多的满足自己对这个热点有所参与、亦或是证明自己能懂的一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