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名为《武钢减员5万人背后,一个普通钢铁家庭的命运沉浮》的报道,“刷爆”互联网和朋友圈。然而,该篇文章发出不久却遭遇了各类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抄袭,甚至是扭曲传播,目前原文已删除。那么,这种不署作者、不注出处、不支付稿酬的“三不”转载,真的应该“流行”吗?新媒独家对话“光谷客”, 告诉你一个原创自媒体真实的心路历程。(本文只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媒立场)



“我们会反思,修正,改进,用更开放的心态,继续坚持做这个大时代变革的观察者与记录者。”这是光谷客对删稿一事的回应。


针对网传的一些评论,光谷客这样回答:


第一,文章火了,我们从未兴奋雀跃,因为这个稿子根本没考虑过要火,就是想给这个大时代剧变留下点记录,为记录而记录,是留给后人看的。


第二,针对被抄袭发声明,我们也没有那么悲情,没有什么伤心与失望交织;相反,我们很理性,也很笃定。因为,光谷客从未依附过这些平台而活,现在没有,未来也不会。


对光谷客而言,我们只是一介草根,而这些平台是大石头,我们在夹缝中顽强生长,我们不依附他们,他们也压不死我们。


如下为新媒对话光谷客的实录摘要:


记录光谷人的故事,一个光谷版的纽约客


光谷客的账号说明是这样写的:光谷,年轻、朝气、充满智慧与活力。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我们都是光谷客。我们在这里一起发现最真实的光谷、传播光谷的价值、创造光谷的未来。光谷客,记录光谷人的故事,一个光谷版的纽约客。


在今年年初的元旦献词里,光谷客写道:“我们只是新媒体一个摸索的尝试,还在孤独地前行,它包含了我们对光谷的看法,对新时代媒体趋势的看法,以及我们作为一个媒体人,对自己初心的忠诚。”


在问到“光谷客”的个人身份时,他说:“关于我是谁,不重要。我只是一个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都在努力摸索求道的老媒体人,老记者而已。光谷客介绍道,写武钢稿跟是否在传统媒体工作无关,只跟一个媒体人愿不愿意在生存之外,去承担一些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使命有关。


2017年-2018年,新闻平台或许会大批消亡


在谈到武钢一稿的写作过程及以后是否会继续付出大量努力做原创时,光谷客说:如果计较经济利益,就根本不会去做。所以,稿件出来之后,我们并不在意获得多少打赏,读者愿意付费支持是个人行为。我们很感谢。从我们的角度,免费阅读也没有任何关系。让我们在意的是,一些坐拥万金,却依然在剽窃抄袭的网络媒体和新闻平台,甚至包括一些传统媒体机构。


因为这种风气实际上会导致传媒生态的恶化和新闻内容原创走向崩溃,也就是我说的“抄无可抄”,可他们毫不自知,仍然还在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部分网络媒体和新闻平台之所以会如此肆无忌惮,与互联网野蛮生长的历史有关。


这是新旧社会系统的轮替变化造成。但是互联网在已经建立起自身生态系统的情况下,他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道德使命,尊重和促进社会的公序良俗,保证社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而不能还是仅仅为了钱,受资本驱动,不择手段的廉价获取流量,杀鸡取卵。


但社会资源总体是有限的。信息资源和经济资源也一样。按劳取酬,按劳分配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平,也是维持社会平衡的基本规则,这是天道。


违背这个天道,像部分互联网媒体平台目前做的这样,以为可以不劳而获,一本万利,但其实,是在透支社会资源,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崩溃,而它自身也一定会走向灭亡。


所以,我认为,2017年-2018年,媒体人不会下岗,部分不劳而获的新闻平台反倒会大批消亡。


至于我们自己,以后依然会坚持原创。但正如我们声明所言,我们会拒绝和所有不劳而获,缺乏起码社会道德与良知,缺乏对天道敬畏的网络平台合作。


平台向内容付费的社会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光谷客说:我们依托光谷而生,我们也为光谷人服务。只要我们有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我们完全可以,也完全不惧怕放弃跟这些所谓的不劳而获的新闻平台合作。我们自己可以打造成为光谷的新闻平台。即使没有任何外部资金支持,我们也会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盈利模式。这是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也是光谷客正在摸索的。


而且,我认为,只要光谷客能生存下去,所有类似的区域原创自媒体【包括自媒体也包括传统媒体】都可以不去依附那些不劳而获的新闻平台找到自身独立的生存路径。我们可以重新建立起一种新的新媒体生态圈。


只不过需要想明白一点:媒体的本质,从来不是为资本服务,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和眼球效应。


至于这些新闻平台怎么想,对我们来说不重要。他们很强大吗?我不这样认为。小偷即使偷成百万富翁,内心依然虚弱。资本武装的强大只是假象而已。要知道流量就像沙,是不断变化流动的;这些不劳而获的新闻平台靠剽窃抄袭的内容聚合起流量,但是一旦内容供应衰竭,内容质量下滑,新的内容生产组织方式产生,流量就会很快流走,这些平台也会很快消亡。


事实上,内容与平台之间关系已经变了。


如果说以前是传统媒体过剩,面对信息渠道和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危机,病急乱投医,饮鸩止渴,竞相追求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去获取曝光度和品牌传播声量,希望留住用户,结果是助长和造就了网络媒体平台一本万利的免费内容盈利模式的话;那么在大量传统媒体消亡,原创内容生产者,尤其是有专业门槛的优质新闻内容生产者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原创内容生产者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平台向内容付费的社会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这是天道,是大势所趋。


在这些没有放弃和改变对所有原创内容者的抄袭转载行为,在整个网络环境没有建立起尊重原创的基本共识之前,还是我们声明的,我们拒绝跟任何不劳而获的媒体平台合作。


在我看来,随着内容的日益稀缺,这些平台将日渐感受到竞争的残酷和死亡的威胁。即使竞相花天价去签一些网红媒体人,也不能改变传媒生态整体衰亡,和流量流失的现实困境。


不要忘了,和天价的融资相比,至今有些新闻平台,还没有实现基本的盈亏平衡。在没有找到自身稳定的内容生产方式和盈利模式之前,这些靠廉价抄袭内容,靠段子手和标题党吸引流量聚合起来的所谓新闻平台,不过是资本堆积起来的泡沫罢了。


这所有的一切,我们只是说出我们看到的事实,表明我们自己的态度就足矣。至于那些抄袭转载的平台、机构和自媒体,由他们自生自灭吧。


当经济大萧条来临,你会发现,原来钱再多都没有意义,只有会种地的人,才能生存。这个比喻,也适用于内容生产者和媒体平台。


内容和平台应该是平等的


您在文章《从武钢稿看传媒生态——抄无可抄,新闻已死【后记】》中,呼吁“习惯了依附平台生存,习惯了被平台剥削和奴役,习惯了接受平台施舍与恩赐”的原创内容者“解放我们自己”。您认为内容和平台两者是对立的吗?内容和平台谁更重要?


内容和平台不是对立的。内容和抄袭的平台才是对立的,内容和不尊重内容生产者,不尊重社会基本公序良俗的平台才是对立的。


这个平台泛指网络媒体平台,也包括一些正在死去的传统媒体。


内容和平台应该是平等的。只有从内心真正尊重每一个内容生产者的平台,未来才有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空间。


传媒生态系统的崩溃是以原创内容的衰落枯竭为兆始


《从武钢稿看传媒生态——抄无可抄,新闻已死【后记】》这篇文章中的您说“传媒生态整体崩溃”,是指传统媒体的衰落还是原创内容的衰落,该如何理解?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维持基本运转和平衡的原则或者天道就是,按劳所得,按劳分配;一旦社会发展突破了这个原则,变成好逸恶劳,甚至不劳而获;整个社会体系就一定会崩溃。


老子有云,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部分网络媒体平台及其背后资本一直在干的事情,就是无惧社会起码的公序良俗,损不足而补有余。


包括一些所谓的扶持精英自媒体人的计划,皆是如此。


在这种状况下,传媒生态系统注定是无法维系的,一定会崩溃。这种崩溃就是以原创内容的衰落枯竭为兆始。


当劳动者不被尊重,当农民都不愿种地了,哪里还有粮食吃?这是一个普通中国农民都明白的最基本的社会道理。可部分互联网媒体和背后的资本,不懂。整个社会也被金钱的喧嚣迷惑,忘记了这些朴素的道理。


新媒体时代,一种新的社会规则会建立起来


经历了此次事件,最想表达的感受是什么?


古人讲,盗亦有道。即使是偷,也有基本的规则与边界。也包含着杀富济贫,对天道的尊重与敬畏。因为古人知道,不尊重,就一定会受到谴责和惩罚,会付出代价。


可惜,今天的我们忘了。部分网络媒体平台之所以肆无忌惮的抄袭转载,本质上,是没有感觉到会付出代价,其中有的是以为有资本撑腰,可以肆意颠覆破坏一切社会伦理与社会规则;有的则是被这种风气与行为裹挟,羊群效应;但现在,代价已经显现出来了。


其实,天网恢恢,道并不会消失,我们都逃不脱社会运行基本的法则。互联网也好,新媒体也罢,都一样。如果不讲规矩与法则,一定会付出代价。至于代价是什么,时间会给出答案。


武钢事件,只是让我这样一个微小的内容生产者,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一切罢了。


新媒体时代,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和社会组织体系会建立起来,现在,才刚刚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