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门槛降低、注意力分散以及阅读的浅薄化、碎片化带来的压力,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所有传统媒体都面临的“痛点”。作为从杂志向新媒体转型中的典型代表,“壹读”另辟蹊径,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为读者“涨姿势、正三观”,渐渐成长为新媒体领域的佼佼者。壹读的高逼格是怎样炼成的?如何用优质内容带来近百万的真实粉丝和日均10万阅读量?新媒对话壹读传媒执行总编辑,告诉你答案。


吴久久——壹读传媒执行总编辑 。

艺名“刘十九”,曾在《重庆晨报》、《东莞时报》、《看天下》、《壹读》杂志任记者、编辑,2013年转型新媒体,现任壹读传媒执行总编辑。



壹读传媒,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生产商和传播商,定位“轻幽默,有情趣的百科常识”,每天轻松聊时事、涨姿势、正三观,是国内新媒体内容运营的典范。 微信ID为yiduiread ,粉丝百万级,壹读视频、播客节目“YY60秒”,时常有现象级作品爆出, 粉丝群亦相当庞大。




3月22日,在清博新媒体指数平台(www.gsdata.cn)搜索“壹读”公众号,WCI值1197.52,总排名204。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从3月14日到20日,“壹读”公众号日均总阅读数达到了109999.57。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每天多知道一点,生活更美好一些。”——壹读君




如下为新媒与壹读传媒执行总编辑吴久久的对话摘录:


谈定位:做一个有“有风格、正三观”的公众号


“壹读”在杂志时期选择的口号是“轻幽默、有情趣”。“轻幽默、有情趣”这种提法象征着一种风格,是指语言、视角能够俯下身来,而不是板着面孔,一副说教的样子。经常有这样一种状况,自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在说一些严肃东西的时候会板着脸,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肃又高冷,不那么容易接近。然而幽默和情趣又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变得讨好读者,就像春晚会用大量的网络段子一样。


这两方面我们都不想做,我们希望在有趣和有价值之间找一个平衡,让整个阅读的过程不会有一个特别高的门槛,不再属于一个小圈子东西,而是更大众化一些。当然,也不是说“壹读”的内容会变得很low,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不管是对个人也好,还是对一个群体也好,多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对读者真正有用的内容就是对读者最有价值的内容,常识存在的越多,误解和三观不正的东西就会越少。


 “壹读”公众号和“壹读”杂志的定位也是有差异的,“壹读”这个公众号在初期的时候是作为一个杂志项目来做的,一个新闻窗口类的杂志。而“壹读”杂志当时的定位是一个综合类的杂志,有时事新闻、政治解读,也有财经、生活等。现在“壹读”新媒体,最主要的方向是科普,这两个定位方向差异还是挺大的。


在2013年3月份“壹读”公众号刚开通的时候,其实也还没有这么明确的定位,并没有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像微博那样,是作为一个杂志主产品的品牌宣传,一个补充。当时还是围绕杂志的热点文章来推杂志,做一些读者互动。后来慢慢发现杂志上的内容在微信公众号阅读的效果不是太好,而且和杂志本身也会有一点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当时我们发现知识性的东西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还是很重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本身就会是一个有趣的事情,也属于一个比较稀缺的资源。在“壹读”公众号中,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的内容,一方面可作为一种谈资,满足了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它让读者获得新知,摆脱谣言和混沌,用知识来“正三观”。




谈运营:有价值,有情调,和读者打成一片


在运营方面,现在“壹读”的粉丝数已经有94万了,每天粉丝增长数大概是在1000到2000之间。 “壹读”的运营方式在业内也只能称得上是中规中矩,不能说特别优秀。用内容来锁定题干,用题干来锁定用户。平时的话,“壹读”的新媒体编辑每天都会在后台积极回复读者的问题,陪读者聊天,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现在,已经有一批铁杆粉丝养成了每天在后台跟“壹读君”聊天的习惯。随后,“壹读”就将这种互动资源开发出来,制作了“壹读知道”和“壹读君有后台”两个互动栏目。前者主要用来回答读者提出的有趣和有价值的百科问题,同时也通过向读者提问,来帮助“壹读君”解答一些超出其知识范畴的问题。现在这两个栏目都成了“壹读”公众号中最受欢迎的品牌栏目。当然,除了线上互动之外,“壹读”也在尝试一些线下的活动,比如众筹出版等。


在内容方面,我们操作流程和之前做杂志做媒体一样的,都要经历开选题讨论会、定选题、收集资料、讨论、制作等。选题的话,会关注一些时事热点或者大众比较关心的东西。然后在里面选择一个比较好的、独特的角度来做一个切入和分析。渠道的话,就涉及到媒体人的一个基本功了,针对一个问题,你需要找到权威的人来解读,把核心的资料翻译出来,翻译成大众能够接受的语言。


目前“壹读”公众号栏目下面的分栏有点太多了,这样反而效果不是太好,所以我们打算再精简一部分。给读者太多选择,读者反而觉得太过复杂。有些之前已经淘汰掉的栏目,因为各种原因还保留着并没有撤掉。当然这也和我们之前做杂志有关,做杂志,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在策划一个东西的时候给它做成一个栏目。


谈趋势:音视频将会成为新媒体发展趋势




音视频肯定会是新媒体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也会是我们锁定的一个方向。视频、音频的接收、传阅非常方便,而且目前“壹读”主要的产品也是更侧重于视频的。


碎片化阅读能成为新媒体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必然的事情。从正反两方面看,碎片化阅读,对于一个有好的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可能会受一定影响,但是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尽量消除。但是对于平日里那些很少阅读的人来说,可能会变成一个好事,他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读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移动端有一个特点,在内容长度上就要求大部分文章更加简洁。“壹读”现在做的事情就是用比较轻松的、浅显的语言去包装比较生硬的内容。把要传递的内核,包装的好玩些、有趣些、好吃些,把有趣、有用和价值统一起来,就可能更容易被接受一些。说的高大上一些,就是用有趣来对抗无趣,用知识来对抗平庸。


在传统的媒体时代,一个正经类杂志肯定是卖不过《读者》,卖不过《故事会》的;一个很好的记录片频道收视率肯定是比不过电视剧之类的。虽然大众的品味会有提升,但总体来说,人都是更愿意放松娱乐的。所以“壹读”作为一个百科和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希望尽可能用一些软化的手段,甚至是看起来有点“欺骗”的方式,比如一个充满噱头的标题、一个看起来比较好玩的表情、一些插画或者更具艺术性的表现形式,类似插科打诨的轻松语言来写文章。

 

谈未来:所有的尝试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壹读”是从杂志转型过来的,也有考虑过去做一个客户端APP,这个想法“壹读”在杂志时期就在考虑,当时的考量是依托现有的平台已经足够了,花很大的成本来做APP在当时来看是不划算的,而且如果仅仅只是一个内容APP的话,也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到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们会重新考虑一下,如果有必要的话,会推进这个项目,但是现在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对于“壹读”来说,立足于移动互联网的转型还只是起步阶段,转型中的新媒体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能否抵达对岸,从来都是未知数。但所有的尝试,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相信,今天的试错都会为媒体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参照和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