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亿欧网获得盛景网联旗下的母基金盛景嘉成、高榕资本、乔景资本、迭代资本数千万元A+轮融资。亿欧网以驱动创业创新和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为目标,致力于成为新商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为传统企业的移动互联网化提供支持。
亿欧网由黄渊普在2014年2月创办,通过提供新闻报道、案例分析、投融资服务、线上线下需求对接等服务,逐步摸清了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整合产业链需求,在营销、培训、顾问、咨询等方面创造价值。
在二三线城市,传统企业面临很大的转型困难:生意越来越难做,从前的方法似乎不再适用,在必须转型的情况下,好像哪都需要补人员,团队也需要换血。行业内,懂互联网的人很多,懂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人却很少。
“大量读者反馈,他们花的冤枉钱太多了。我碰过一个真实案例,有一个人花钱做了个H5网站,说花了100万。其实北京的团队用两天,花不了几千块钱就能做出来。
另一方面,从赚钱的角度来讲,二三线城市的钱远远比北京好赚。而我们要做的是打破信息不对称,给他们提供真正的优质服务。”
“互联网+”热的时候,很多做传销的人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给自己挂上“互联网+第一人”、“互联网+十大导师”之类的名头去给传统企业主讲课,导致真正想学互联网的人花了太多冤枉钱。
黄渊普认为,传统企业转型有四方面需求:由浅到深来说,首先是方向;第二是先进的工具和先进的产品;第三是人才。最后,传统企业还需要有人帮助整体操盘。
亿欧网希望用社会化供给思路将转型服务打包,为传统企业转型提供方向、打法、产品以至人才,“将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人才卖到二三线城市”,做一个有媒体号召力、公信力的信息和人才交易平台。
自2014年上线以来,亿欧网已经在杭州、广州、南京、深圳、厦门等地举办了数十场大型线下讲座。2015年5月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行业规格最高、口碑最好的O2O新商业峰会,2015年9月23日在北京举办了1200人规模的创业创新大会,将传统企业转型、创业创新、产业升级等新兴的互联网知识面对面输送给二三线城市有转型需求的中小企业主,在行业内产生广泛影响。
对于这种大型的线下讲座,黄渊普说,他们做得有些接近姬十三“在行”的模式。“在行”是国内领先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许多在某一领域内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通过付费服务的形式,共享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比如你文章写得好,你可以教人写文章,费用是500元/小时;比如你布置房间做得好,可以收费教人布置房间。借鉴这种方式,亿欧网把北京、上海一线的互联网经验、工具、人才收集起来,倒卖到二三线城市。
根据数十次大型线下讲座积累的经验,黄渊普意识到二三线城市“需要教育”。通过互联网,大家可以很便捷地找到想要的信息,而在线下,信息不对称是很严重的。
“做互联网的人总有种优越感,去传统企业做技术的人会被圈子里的人鄙视。我们走了十多个二线城市,发现他们在文化素养方面确实不够,明显能感到他们很急迫,想转型成功,也愿意掏钱学习。他们能给的工资真的不低,也乐意花很多钱去阿里这样的公司挖人,但很多人不愿意去。很多北京的互联网创业小公司,挂着CEO的title有什么用呢?有什么实力和其它公司竞争呢?这边正好有一个公司有职位空缺,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去那里岂不是更好?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事,把他们挖到传统企业做CEO,做管理者,把正确的、好的资源嫁接。”
黄渊普认为,只有做企业的人才更懂企业。因为自己也是互联网行业出身,他知道创业过程中很多细琐的东西并不是商学院老师文本上说的那么回事。
“听北大商学院的教授讲课,还不如跟做新媒体的人聊一次。”很多北京的互联网创业小公司CEO,在北京的竞争力其实并不够,如果到那些迫切需要转型、愿意花钱挖人的二线城市做管理,其实是互惠互利的事。亿欧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北京互联网小公司CEO挖到传统企业做管理,将好的资源嫁接,平衡线下的信息不对称。”
黄渊普2011年进入艾瑞集团,撰写了著名的《2011-2012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研究报告》、《2012-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O2O发展报告》;2013年4月,成为品途网合伙人,期间生产出150多篇O2O行业观察文章,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
基于自己的内容出身,黄渊普对亿欧网的编辑团队作了严格的把关。亿欧网拥有一个30人的内容团队,工作量是同类型公司的两倍:周末上班、凌晨下班、凌晨两点推文是家常便饭,他认为高压对员工不是坏事,“没有努力就混出头是不可能的”。也因为这种努力,从成立到现在的两年里,亿欧网做了5000多篇创业报道。
通过做地域性的创业公司盘点,亿欧网的文章会被整个地域的创业圈看到;每篇文章后面还会附上作者的个人微信号,不少公司会主动找到编辑要求被报道。通过上述方式,积累了大量种子用户,尤其是区域性的用户。
种子用户的养成也给线下活动带来便利。500人大会的参与者,很多之前都不知道亿欧网,都是被朋友邀请前来的。召开大会时,当地的粉丝会主动协助会议主办发完成签到管理等事务,主办方只需提供两三个人手便足够应对整个场面。黄渊普说,对线下活动,他并没有做太多商业化的考量。门票不能当成创业,而是为了更加精准地定位受众,并将影响力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域和人群。公司成立以来,连商务部都没成立,也没有商务BD,因为“讲座活动并不是向读者赚钱,我们更倾向于跟投资人要钱。”
创业初期,团队是怎么搭建的?
我们初期由三个人组成。因为我自己会写文章,所以核心团队另外找了一个做营销的和一个做技术的。张佳伟之前做过草根大号,有过两年传统零售企业(百安居)基层管理经验,一年B2B企业(GSOL)营销经验,三年垂直B2C招商运营经验,对社会化传播和渠道传播很在行。副总裁李双(音)刷过盘子,当过店长助理,还在在百盛当过储备干部,会算账。三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是做媒体出身的,团队虽然草根,但互补性很强,相互配合得比较愉快,没有发生过争执。从创业开始到现在,公司的第一号员工到第七号员工没有一个人离开。
创业两年来,你觉得对创始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首先是分享,你得舍得把自己的东西让出去。
对创始人我们要求永远是最严的,管理者第二,最后才是新同事。过节时我们会收到很多企业的礼物,就放在桌子上堆着,最新入职的同事过去随便挑,管理人最后。
亿欧网和36kr的薪资水平相比可能有一些差距,但比i黑马、速途好一些。早期我们创始人的工资很低,我开2K工资的时候他们也是开2K。如果我们做到36kr那么大的融资,薪资肯定比他们高。我们内部的话,是给管理层荣誉,给内部人员实际的利益。36kr的人前段时间把我们公司的人的微信加了一个遍,邀请他们过去,但是没有人愿意过去。
第二是以身作则。我也有过创业公司合伙人经历,能理解大家作为创业公司员工的难处。
他们的难处有两点:1.当你努力付出,把自己当成公司主人、一份子的时候,别人把你当成普通的员工。2.当你为公司提了好的意见,上面却听不到。所以我不把公司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以职业经理人的心态,不把员工当成员工。我相信很少有企业像我们这么决绝。
在财务方面,我们一律平等,创始人、管理人和普通员工一样待遇。而工作上,因为自己很努力,才会要求他们和我一样努力。爬上顶峰后才能有高瞻远瞩的高度,不能在战略上懒惰,在战术上勤奋。
(文章来源:新盟 新媒已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