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在五四运动前夕提出的,之后成为五四运动的两面大旗,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提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算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场面也算是相当地壮观......”了。从鸡毛信到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两位老人家是如何看待“大数据”这个新媒体时代的当红炸子鸡呢?


Q
A
小新
新媒资深小编
德&赛先生
五四运动的两面大旗
问答开始~
小新:“大数据”是现在不折不扣的网络红人,作为97年前的红人,二老是否认为自己已经“过气”了呢?


赛先生(心中一万匹马奔腾而过):




当然没有!大数据只是一种工具,而科学和民主是一种目标,怎么能把工具当成目标呢?这是本末倒置!目标永远比工具手段更重要,大数据不过是更好地实现科学和民主的工具。


德先生:真不愧是我的好基友!句句在理~

小新:额,那你们认为大数据提升您二老的生活质量了吗?

赛先生:讲真,大数据还真让我过得舒服了一些。例如以前搞科研调查只能抽取一定量的样本,而且还得出门调查,现在不仅理论上可以做到全样本,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室内就可以完全搞定。让宅男和科学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另外,以前科学只是科学家的事情,但在现在只要你有数据,就可以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指导你的生活。

小新:对对对!我之前就做过一个研究。详见公号之前的文章《大数据告诉你,如何才能成功睡到宋仲基!》,文中利用清博指数平台(www.gsdata.com)的数据,为广大女性同胞全面分析了睡到“太后”老公的难度!



德先生(心中两万匹马奔腾而过):




这也算得上研究?世风日下啊,现在的年轻人啊!科学快来救救这些无知的人类吧。。。。。。


小新:嫌我LOW?那给你看个高逼格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用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痛点》,我们也可以利用清博平台做一些服务自媒体的分析和研究,预测事件是否可以成为热点、检测出粉丝的多元关注点、热点衰退期可以归纳出事件走向。怎样,大数据的逼格还是超高的吧!德先生,你倒是说说,大数据怎么帮助民主了呢?

德先生:民主很简单嘛,就是广纳民意,习大大前几天不是就说了嘛,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如今群众的声音都可以在网上发表和传播,通过数据抓取,可以对它们分析、统计,可以了解出网民对某个事件的态度,进而政府采取改进措施嘛。

小新(一脸懵逼)



德先生:怎么听不懂,那我再举个栗子!



许多人通过Facebook更新个人状态、分享图片以及他们"喜欢"的内容。奥巴马的总统竞选运动也通过使用社交网络的各种数据功能完成了竞选,大数据帮助他分析出谁是他的支持者,还通过社交网络召集了一大批奥巴马铁杆粉丝。



最终,"黑人平民"战胜了实力雄厚的对手,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之后,在第二次的选举中更获得连任。此次选举被认为是美国民主的巨大进步,而互联网和大数据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施手段。

赛先生:当然,大数据也不都是好的,现在数据量越来越多,也很多的冗余信息,人类的技术还得继续发展,能够有效剔除冗余数据,才能使大数据更精准地、更有效地分析!

德先生:不能同意更多。大数据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作为监视民众的黑科技,又可以用在倾听民意之上,促进政府顺应民意,从善如流。

小新:其实,中国国内已经有很多机构将大数据这个看似高大上的东西,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造福更多人了。清博指数曾经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出了一系列数据新闻,例如《从“买!买!买!”里看中国影响力丨清博&央视数据新闻》《清博联合央视推出两会专题数据新闻栏目丨第2期高铁》,都是从数据角度解读民声,制作新闻的案例!采访最后,你们对今天的青年人有什么想说的?

德先生: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希望各位青年人都能够实现远大理想!

赛先生:转告各位青年,今天可以放半天的。。。。。。

观众们:



科学与民主,作为97年前提出的口号,有当时的时代语境,它们主要是作为反封建、反帝国统治的理论武器被提出。因此,照搬放到现在可能并太合适,但作为改善生活的科学和社会和谐的民主,依然是广大青年人不该放弃的奋斗目标,小新祝各位青年依然如青年前辈那般热血昂扬,清博也会在大数据的路上不断努力,做大数据生态系统的智能服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