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时,2016年传媒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主题为“影响未来的力量”,金兼斌、崔保国、沈阳、彭兰、唐绪军等多位大咖齐聚一堂,就传媒行业未来展开交流与讨论,小新为大家摘录了其中重要观点,妙语金句,还不快来膜拜学习~


今天早上9时,2016年第七届传媒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二层接待厅举办。众多传媒学界和业界大咖齐聚清华,就与传媒相关的诸多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与交流。下面,小新就把其中的重要观点、妙语金句摘录出来,不管你是媒体老手,还是萌新,都快来学习学习~


开幕仪式:传媒产业发展与未来媒体趋势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驷:无论有多少种力量影响我们的媒体,互联网一定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媒体加上互联网这么简单,而是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崔保国教授发布传媒蓝皮书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回顾2015年传媒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就传媒产业的整体情况而言,虽然整体经济发展形势严峻,但传媒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比我国GDP增长速率高出一倍。就传媒产业结构而言,互联网媒体份额占到了27.9%,移动媒体则达到24.3%,这两个占到了媒体产业的一半。近年来电视产业一直在缩减,图书产业则保持稳定,近几年比较大的发展是电影产业,虽然目前来看只占到了4%,但成长速度很高。


嘉宾讨论:传统媒体转型与未来媒体方向


嘉宾:唐绪军(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 、黄升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刘绍权(中国邮政报刊发行局局长)、 姚林(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




唐绪军:报纸的衰落是必然,因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会有新的承载信息形式出现,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刘绍权纸媒行业有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我认为这种传播形态(纸媒)会长期生存下去,党报党刊和老年刊物、校园刊物都有所上升,下降的主要是都市类报纸。


姚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报业的新媒体向着两微一端的方向快速发展,根据沈阳老师的监测数据,新上线的报业客户端大概有两百到三百个。但从阅读数来看,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黄升民:关于媒体的转型,转型出发点的定义是不清晰的,以报业的转型为例,我认为是失败的,没有一家成功转型的报纸。报纸的转型黄金期在十年前已经过去了


崔保国:用一句话概括你认为影响未来的力量是什么。


唐绪军:技术。人的需求不断的发展,只有技术才能推动满足不断发展需求的产品出现


刘绍权:内容、渠道、技术的有机融合。没有内容,谈不上影响未来。没有渠道,影响力难以传播出去。活字印刷到现在的互联网都是技术,推动了媒体的发展


姚林:体制和技术。体制不发生变化,好的内容、渠道都做不起来。技术,是传统媒体的短板。这两个不解决,媒体转型一概做不成。


主题发言虚拟现实与媒体技术创新


段有桥(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彭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沈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孙立军(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


孙立军以“数字时代下电影的变异”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新技术打破垄断的时代到来了,不转型,就淘汰。电影产业面临的挑战是放映方式的挑战,数字代替胶片,技术已经提高,但是影院还没更新,这种技术的更新会进一步深刻影响创作美学


段有桥认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有纠结。如何解决纠结?那就是快,足够快,制造新的选择,让别人去纠结VR带来了多种改变: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破演员和观众的界限、打破游戏和视频的界限。



清华大学彭兰教授


彭兰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正在消失的传媒业边界”,她指出技术还有很深层次的影响,我们正在失去我们原有的领域,互联网出现以后,传媒业的边界正在消失生产者的准入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她认为,自媒体概念的扩大意味公共信息生产界线的扩张,之后会成为“万物皆媒”的时代。之后她分享了三点媒体的趋势:


第一,“物”充当信息的采集者,传感器新闻是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第二,普通物体将会充当终端,导致终端的泛化;第三,机器成为信息的加工者,机器新闻更加普遍,并且认为机器人也可能会发展到和人一样有感情。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


沈阳教授的演讲主题为“VR、网红和直播的风马牛关系”针对VR,他指出,VR特别适合中国青年,因为中国的宅腐文化发达。此外,根据沈阳老师透漏,最近他的团队将会发布VR大数据报告针对网红,沈阳教授早先已有报告发布,详见《清博重磅推出国内首份网红白皮书,跨平台量化描绘生态全局!》,之所以能够成功预测网红时代的来临,他认为原因在于:现在的渠道是分散的,只有公共受欢迎的明星才能打通各个渠道、年轻人主导网络、商业化、去政治化浪潮。最后,沈阳教授总结道: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矛盾是过剩的信息生产力和过载的信息生产关系之间矛盾,互联网生活化场景的兴起,人们渴望从0到1的技术和概念的发展。



嘉宾讨论影响未来的力量


徐迎庆教授(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主任、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 、史元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全球创新学院院长、长江学者)、 周杰(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自动化系主任)、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薛宝生(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大数据中心研究员)、 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徐迎庆:对影响未来的力量是什么看法?


周杰:在制作上我认为会有很大的变化,VR还有很多新的技术不断产生。传播、受众两个方面也会有较大的改变。


金兼斌有权力的时候总会容易被滥用,在每个人被技术大大赋权的时候,社会秩序将会很重要。规则怎么制定,我们还缺乏充分的考虑。


薛宝生科技不是在全能观照下的选择,其实上,科技的发展暗含着经济、人文的因素,因此技术并不一定会带来美好的未来,更要注重人文!


胡钰:关于这个问题,我提几个思考纬度。


技术纬度:在技术上还很落后,总体来说,传媒业只是技术的应用者,而不是发明者。没有技术的独立,就没有经济的独立,更没有政治的独立


产业纬度媒体产业的发展要和整个国家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在新常态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内生经济、创新经济、实体经济,因此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也和这些结合,才会持续发展。


伦理纬度没有伦理,传媒业是不能够持久发展。因此要强调各个传播伦理,确立起行为的边界,我们的传媒产业才能发展的更好。


现场观众:从监管的角度,对未来传媒业的看法。


金兼斌:技术还是看你怎么用,如果只局限于个人使用,那么现在的监管就够了。如果用于控制他人,监管的逻辑就应该引入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具体的还得进一步思考。


胡钰:监管的问题,是有关边界的。不论是伦理还是法律,都要形成一整套的体系


史元春技术只能有所作为,但不能无所不能


周杰:法律和法规急需要有一些组织来提前做这个事情,不能等这个东西完全泛滥了,才重视这个问题。


现场观众:目前我们在社交媒体上,都是别人的规则,我们能在规则下放心的游戏吗,我们传媒业的规则能在这些平台上搭建起来吗?


史元春:这些规则,比如微信的规则,它在版本更新中也在迭代,不断的更新,其实也包含了公众的规则


胡钰:规则有几个核心原则:事实发布的真实、参与讨论的公共性、社交行为的自律性。规则是具体的,原则要指导规则的制定。


金兼斌:我们生活空间是受制于系统的,我们使用产品是同意了他们的规则,这是我们社会中的一种规则交换,我认为,未来的规则是可以交换的


徐迎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规则是有条件的。